每周一穴
神门
1、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特定穴属性:五输穴之输穴、原穴;
3、别名:兑骨(《难经·六十六难》),兑冲、中都(《针灸甲乙经》),锐中(《古今医统大全》);
4、功效: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5、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
6、穴名释义:神指心神,门即门户,心藏神,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
临床应用
一、治疗失眠
失眠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失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中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机理,是在神安的状态下,阴阳之气自然而然有规律的转化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导致不寐的发生。《内经》还认为失眠的产生,在无外邪侵袭的情况下,与人的气血盛衰有密切关系,如《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昼不精,夜不瞑”,当然不只是老年人这样,一切气血虚弱的患者都可能会出现失眠。由此可见,神失所主、阳不交阴、气血失衡是失眠总的病机,故失眠症的治疗原则应为安神和调畅阴阳气血。
《甲乙经》云:“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为心气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是手少阴之原穴,有扶正祛邪、宁心安神的功能。故针刺神门法,重在养心安神,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以达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神志安定而治愈失眠。
二、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与人的精神活动和脏腑经络功能关系密切,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失眠、纳呆、易悲易哭、胁肋胀痛等,最终影响到脑作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的功能。中医学有关脑的论述颇多。《类经》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志意”。情绪低落、兴趣低乏、心烦多为心气亏虚,心神失养所致。故选用神门穴以补益心气、调养心神。在古籍中也记载了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医学纲目》指出:“呆滞,刺神门一穴,沿皮向前三分,先补后泻。”《玉龙歌》曰:“失志,呆凝,取神门、中冲、鬼眼、鸡尾、百会。”
三、治疗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错误、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
中医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论述散见于“善忘”“呆病”“痴症”“癫证”“郁证”等病证的讨论中。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因多为髓海不足、失充失养,或气郁痰凝血瘀火扰,清空被扰,清窍被蒙所致。其治疗大法为补益脑髓、宁心安神、醒脑开窍,治疗重点在于调理脑腑和心。《针灸大成》:“神门主心性痴呆,健忘。”刺之可达到醒脑开窍之功。
END
参考文献
[1]丁维超.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失眠84例[J].吉林中医药,,{4}(10):46.
[2]白妍,金春玉,东贵荣.神门穴为主针刺治疗失眠症56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4}(04):44-45.
[3]陈庆,庄子齐,龙伟芳.针刺百会、神庭、神门为主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4}(08):64-65+8.
[4]乔颖欣,程为平.针刺“百会”、“神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4}(07):52-54.
[5]王重新.醒脑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4}(07):-.
[6]赖新生,黄泳.百会、水沟、神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4}(08):-.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