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鲁迅先生的绝妙好词读者福利

绝妙好词

菜馍双全

鲁迅用词或造词有术,信手拈来,巧妙之至,令人佩服,其中又有若干,或可以会心一笑,或令人若有所思。

绝妙者,不只是绝,还需要妙。

摘取鲁迅所造或所用有趣之词若干,以飨读者。

“1

黄金世界

语出《影的告白》。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黄金世界”是鲁迅的一个创造,意谓充满许诺性质的、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美丽新世界。在黄金世界里,好像只有金光闪闪的幸福生活,其他一切不复存在。鲁迅很决绝地拒绝了这个黄金世界,因此他称这是“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与我无关。

“黄金世界”是鲁迅所译小说《工人绥惠略夫》里“黄金时代”的变种,小说中有一个人物亚拉藉夫,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不抵抗主义者、改良主义者,面对沙皇的专制统治,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爱、同情和自我牺牲来改造世界,创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小说的主人公绥惠略夫问亚拉藉夫:“你们将那黄金时代,预约给他们的后人,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鲁迅为什么要拒绝黄金世界?

在女师大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他给出了答案: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

他不想跟着瞎许诺,让许多人们跟着受苦,用一个假想的、虚幻的世界来欺骗他们。

年,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进行的“革命论战”中,这两社的人批评鲁迅没有理想、否定理想,他们则相信,未来美好,前途光明。鲁迅对这种论调进行了反驳:不正是因为黑暗,正因为没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么?倘必须前面贴着“光明”和“出路”的包票,这才雄赳赳地去革命,那就不但不是革命者,简直连投机家都不如了。

换成一句通俗的话说吧:有人希望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搞工作,有人则更愿意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搞工作。鲁迅无疑是后者。

“2

富士山

语出《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清国来的留学生,行走在现代化的东京街头,脑袋上拖一条长辫子,怕是他们自己也觉得怪异和好笑。不敢剪掉,只得盘到头顶,戴上学生制帽,更加滑稽可笑。“富士山”和清国留学生的头型,相似度实在是高!

脖子又扭几扭,实在把鲁迅恶心到了,那油光,那动作,那怪异的装束,真是把中国人的老脸丢光光。

鲁迅自然耻于与这帮留学生为伍,干脆利落地剪掉了辫子。

剪完后,特地拍照留念,寄赠亲友,以示决心。更是在给好友许寿裳的照片后面作诗一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跟郁达夫创作的小说《沉沦》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我的祖国,你快快强大起来罢。”

“3

革命咖啡店

语出《革命咖啡店》。

革命咖啡店的革命底广告式文字,昨天在报章上看到了,仗着第四个“有闲”,先抄一段在下面:“……但是读者们,我却发现了这样一家我们所理想的乐园,我一共去了两次,我在那里遇见了我们今日文艺界上的名人,龚冰庐,鲁迅,郁达夫等。并且认识了孟超,潘汉年,叶灵凤等,他们有的在那里高谈着他们的主张,有的在那里默默沉思,我在那里领会到不少教益呢。”

鲁迅骂人,着实辛辣,句中无半个脏字,却让某些人背后冒汗,心下亦为之一惊。

“革命”一词风行,成了附庸风雅者的口头禅,时时把革命挂在嘴上,举着这块招牌招摇过市。正如鲁迅所说,“大如弄几本杂志,便算革命”,革命如此轻而易举,又能成为人们景仰之目标,这块金字招牌岂能放过?连阿Q不是整天也吵嚷着要革命吗?

于是,各色人等,各路人马,都以革命者自许,与他们不合的人,大概都是反革命了吧。

再看看这些革命者,他们躺在咖啡店松软的沙发中,或则高谈,或则沉思,面前是一大杯热气蒸腾的无产阶级咖啡,远处是许许多多“龌龊的农工大众”,他们喝着,想着,谈着,指导着,获得着。

既然如此,我鲁迅当然不是革命文学家!又必须郑重声明,决不与此等人为伍。

第一,我不喝咖啡,我总觉得这是洋大人所喝的东西;

第二,我要抄“小说旧闻”之类,无暇享受这样的清福;

第三,革命文学家须年轻貌美,唇红齿白,我这老头子满口黄牙,怕是玷污了革命文学家的队伍;

第四,我是落伍者,最多只能闻闻咖啡渣的香味。

总之,老子是不与你们为伍的,快点给我滚犊子。

“4

吃螃蟹的人

语出《今春的两种感想》。

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鲁迅年回北平探母时,受邀做五次演讲,称为“北平五讲”,引发轰动,《今春的两种感想》为其中在辅仁大学的一讲。

所谓“两种感想”,一是“中国实在太不认真”,二是“我们的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用意也在于,希望青年学生们能认真起来,能将目光放得远大,“不要只注意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意些才好”。

鲁迅特别感慨,有这两点感想,亦是许多青年死了之后才得出的结论,于是才生发出“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颇值得人们尊敬,因为他冒了生命的危险,提供给我们关于吃的经验,让我们避免了拿生命尝试的风险,让我们知道了螃蟹是可以品尝的美味。正是前人冒生命的风险得来的诸多经验,避免了我们重复过往错误的可能。因此,“吃螃蟹的人”,实在是值得尊敬。

“5

世纪末果汁

语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那时觉醒起来的智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世纪末”的果汁:王尔德,尼采,波特莱尔,安特莱夫们所安排的。

作为思想启蒙者,鲁迅深知思想于青年之重要性。

当年他负笈日本,大量汲取西方之各种思想流派,但事实上,于中国之实际问题,并非任何一种思想都是良方。不管是王尔德还是尼采,都非医治顽疾立马见效的好药。

所以,这些外来的果汁,其“营养”之于中国青年,或许不一定充足,但还是要吸收,哪怕是作为批判之用,也能令青年少走弯路。

鲁迅之强大,即在于此。他敢于接受任何一种新思想,但又有极高的警惕,防止被其完全同化而至于淹没,也让那“看似并不丰富”的营养发挥其效用。(选自《鲁迅:大先生,小日子》)

统筹:娜先生

排版:小陈

(温馨提示:文末有福利)

读者福利

《鲁迅:大先生,小日子》

菜馍双全著

作家出版社年7月出版

作者历时五载,深入挖掘鲁迅史料,从历史深处打捞各种细节,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本书内容丰富,从饮酒、抽烟、看电影、下馆子、搞收藏,讲到租房、交友、育儿、爱恨情仇等等,涉及鲁迅方方面面,作者借助于扎实的史料,还原出一个性格鲜明、深刻峻冷、幽默有趣的鲁迅。

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一起分享,本期根据留言走心程度和点赞数,选出三位小伙伴赠送菜馍双全新作《鲁迅:大先生,小日子》。截止时间:年8月28日。

“读者福利”是《中国校园文学》的常设栏目,一大波你想到和没想到的礼物,都在赶来的路上,快快邀请你的小伙伴们也加入我们吧!

★礼物合作方请添加《中国校园文学》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bx/1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