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6种出汗:1、自汗清醒时没怎么活动或干脆没有活动时,无缘无故地出汗称为自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怕冷);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身体似灌了铅,懒得动),阴天更厉害,说话声如瓮中出来,弱弱的;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潮热:一阵阵地发热,时而热时而不热);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证亦有自汗。此外还有阳虚、气虚、血虚、虚劳、心虚、肺虚、脾虚、肝热、痰症、伤湿自汗等等。
2、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有很多小孩因阳气足,睡着后有轻微的盗汗,属正常现象。盗汗若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轻臭味,打湿睡衣,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喝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偶尔颧红,头晕,大便干燥则是肾阴虚。白天可以用淡盐水送服知柏地黄丸。用经络刷在整个后背轻柔刮痧20分钟,刮痧后注意及时穿衣保暖。还可以艾灸肾俞,太溪,三阴交等。更年期盗汗,同样可以参照这些调理方法。
3、自汗出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症状。又称自汗出。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对营卫不和者,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热炽阳明而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白虎汤。暑伤气阴,口渴舌红,脉大无力,治宜清暑益气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气虚自汗,气短懒言,汗多面白,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阳虚自汗,汗多肢冷,纳呆便溏,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现代人的自汗,多是心阴虚,中成药可以吃柏子养心丸。另外,有一些见了自己喜欢的人会自汗,或要考试、见上司时紧张的自汗,都是暂时现象,不必担心,也无需调治。
4、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如感冒发烧战栗汗出后,烧即退了,就是战汗正气胜利之表现。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医院就诊。
5、多汗就是人体出汗异常多,有的患者还低热或怕风。尽管有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肥胖、糖尿病、结核病等,可以引起多汗,但大部分多汗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如果患者作了各种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沙参兔肉汤:养阴益气敛汗。沙参20克、玉竹20克、广陈皮4克、兔肉克(微炙),煲汤。桑葚茶:养阴止汗。桑葚子20克、五味子15克、糯稻根45克,煎水代茶。
6、闭汗怎么活动也不出汗,但体内却燥热难当。或因洗澡或出汗后突然吹风、吹空调、扇扇子等,导致毛孔闭塞,汗出不来,统称为闭汗。闭汗者可以一边用生姜、桂枝、麻黄各15克煮水倒入高桶泡脚,身穿厚衣服,喝姜汤水,头戴棉帽子,让汗从里面把毛孔给冲开。毛孔通畅,闭汗症即治愈。平时注意洗澡要擦干身体,不要吹干身体。不要在大量出汗时突然吹空调。多练习脊柱调息法,增强自身的正气。
每天了解一点中医知识,做自己最好的保健医师!早上好,亲爱的朋友们!
摘自巴马郎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