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我身边的中草药地黄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

我身边的中草药----地黄

初春清晨,医院病房楼前树下一颗颗淡紫色的筒状小花正在努力的绽放,传达着春的气息。我好奇的问同行的药学前辈,“这是一味中草药吧?”先生笑笑说:“这就是地黄呀。”他边说边挖起植物的根部,指给我看,汁液染黄了他的手指。“新鲜的根叫鲜地黄,晒干后叫生地黄,炮制后叫熟地黄,药效也不同”。没想到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植物背后有这么多学问。

去图书馆和上网查阅了资料,《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去中药房看饮片,原来地黄不仅有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有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和药师们讨论得知,地黄有不同炮制方法和功效。

地黄,系玄参科植物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多年生草本,药用部份为地下块根。地黄做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目前中医临床上地黄较为常用的炮制品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1]。因其炮制方法不同,药物性状、功效也不尽相同。

1.根肉质肥厚,微带黄色;

2.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

鲜地黄,是秋后挖掘植物地下块根,防止触伤皮部,去掉茎叶,贮藏于湿润的沙土中备用者称“鲜地黄”,其表面棕黄色或红棕色,具半圆形结节,节上有芽痕,并常具弯曲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肉质,黄白色。甘苦大寒,多用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但滋阴之力稍弱。

生地黄

生地黄,是将鲜地黄除去根须及泥沙,用火焙3-5天,至全体柔软为止,称“生地黄”。“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李时珍曾给生地黄很高的评价。在民间人们的使用方法较为直接,多用生地黄的新根或干货,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生地黄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

熟地黄

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年江西省新建区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由木质漆盒盛装的样品,经鉴定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根的辅料炮制品,其外层的辅料有淀粉和蔗糖等成分,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2]。我院炮制基地曾用“九蒸九晒”古法炮制熟地黄,有幸得以一见,炮制成品黑亮如漆,质厚味浓,食之甘甜。熟地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大家耳熟能详的六味地黄丸就是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组成。熟地黄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医补血、养血的“四物汤”。由于熟地黄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所以脾虚少食,腹胀便溏等症不宜用。

左图:生地黄炭

有图:熟地黄炭

地黄炭,其炮制最早见于宋代,主要炮制方法有炒炭和煅炭。近年来多以炒炭为主,可简化工艺,缩短炮制时间,其质量亦达到传统的标准。生地黄炒炭后入血分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及其他多种出血病证;熟地黄炒炭后以补血止血为主,多用于崩漏或虚损性出血,且二者应用疗效显著[3]。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小的一株植物,在田间在路边是那么的普通,但追溯起来又如此的丰富而又有文化内涵,所以,让我们记录下身边的中草药,从小处入手,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

参考文献

[1]叶定江,张世臣.中药炮制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彭华胜,徐长青,袁媛,等.最早的中药辅料炮制品: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木质漆盒内样品鉴定与分析[J].科学通报,,64(9):.

[3]李娴,王娜,卫向龙,等.生地炭、熟地炭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30(8):-.

撰文:冯凤

责编:李玥

审核:马传江张学顺

(文章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山医院(医院)

药学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xq/8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