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跟师学ldquo柴胡龙骨牡蛎汤rd

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6.html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方剂,出自《伤寒论》,原文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方为柴胡类方中重要的组成方剂,众多医家认为仲景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少阳不和兼太阳表证,用大柴胡汤治疗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不和兼心胆不宁,可谓严谨周详。另外师父补充黄芩汤亦是其中重要一环,认为此方较大柴胡汤,更偏于少阳,并以一图解之。

以前在听郝万山教授在讲《伤寒论》时提到,常用本方治疗下述病证:一是治疗儿童外感,因为儿童脾胃尚弱,胆气未充,患外感病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相对不足,很容易导致食积内停和精神惊恐不宁。而本方除和少阳、解外邪的作用外,有大黄可以导滞,有龙骨、牡蛎可以镇心胆,宁神志,因此非常适合使用,但对于儿童,尤其要禁用铅丹。二是用于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精神躁狂抑郁症的躁狂发作、围绝经期前后诸证等出现烦躁惊悸等精神不宁者。三是用于治疗甲亢、癫痫、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梅尼埃综合征等,出现烦躁、失眠、惊悸等表现者。

在跟师过程中,发现师父用此方,亦非常灵活,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在治疗心脏功能性疾病方面很有心得。如惊悸怔忡、胸闷短气、烦躁、胆小(师父说其实是心小)、怕声怕惊等,大多取效甚佳。我在临床中,照葫芦画瓢,亦取得过较好的疗效。然而,虽见师父常用且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但对此方一直像熟悉的陌生人一样,对其理解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自己用时更是多生搬硬套,只知“胸满烦惊”之证是一条重要指征,然其所以然不甚了了。师父便以《黄帝内经》讲解,《经》曰:“俞气化薄(po),传为善畏,及为惊骇”。不知道为什么,本身《内经》这段话我也不能完全理解,但两段放在一起,虽不敢言弄懂此方,却感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就像认识的一个人,他并没有进一步告诉你关于的他的一些具体信息,但突然因为某事,比如共同爱好而更加熟稔起来,这可能是“以经解经”的魅力吧。我尊敬的一老师提出不要以经解经,认为用不懂的一句话去解释不懂得另一句话,没有意义。因学业要求需要发论文,看到有的杂志也明确要求不要“以经解经”,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有此标准,可能此经非彼经,此经指的是明清以后大量医家的言论吧,但这些应该不能达到“经”的高度,不能称之为以经解经,但以真正的经典解读经典我认为是没问题的;另外也可能是自己还处于较低层次,确实不能领悟其中道理。

古人云,“医者,意也”。我想这也是其作为中华文化之一的魅力吧(在此,附一幅国画)。但他们可能认为这种东西模糊不清,是糟粕。所以想发“高水平”论文,还是要具体到某方有效成分治疗某具体某病或者针对某具体病毒细菌,更容易些。而要发表他们更喜欢的SCI,那就更不能提中医理论(一功成名就的中医博士在讲座时善意告诫之)。或许大势之下,人若转蓬,无奈为之吧?

巧的很,至下午跟诊,一患者服用三鞭酒后就会时发耳聋,何故?师父顺势就把上文的前段背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正合时宜。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节选: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坐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xq/11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