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戊申月戊子日(即公元年8月29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名为紫风阁,紫风阁内最是诗书蕴藉之地又单数秀秀书院。
(审评杯,用于冲泡茶叶及审评香气的特制瓷杯。外观白色,呈圆柱形,杯盖有小孔,在杯柄对面杯口处有齿形或弧形缺口,容量为毫升。审评毛茶也有使用毫升的审评杯,其结构与毫升审评杯相似。)
接连几日都是如此“零雨其濛”,美则美矣,冷则亦冷。“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对于心思敏感的文人雅士来说,这一副秋景着实引人遐想,颇助文思。
(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
跳跳一个人先到了。七夕的余波未断,她同方方兀自谈论昨日所见的约会、牵手、两情相悦,笑意盎然。方方道:“我同舒舒去吃晚饭的时候,看到人家都是牵手相依的样子,我还说,咱两个也牵手吧。舒舒还不依呢………”
陈陈一进门即笑道:“幸亏还带得有一件外套,不然非得去买衣裳不可。从四川来的时候只听说这边很热,没想到也有这么冷的时候。”这女孩子就是这样可爱,秋意阑珊的时候,自然比夏天另是一样温度感触,古都长安又怎会例外呢?
(陈陈、隐士古琴雅奏。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初唐时琴也传到朝鲜和日本。期间著名琴人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赵耶利、薛易简、陈康士和陈拙等。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至厘米之间。)
一会先生和秀秀老师相携而来。先生才安顿下来即开口问询:“隐士还没来吗?”话音刚落,隐士敲门而入。开门的陈陈姑娘笑道:“长安地方邪,说曹操,曹操到。”
先生吩咐隐士抱一把琴进西边小雅室里去。他二人这番是要对坐论琴的了。秀秀老师一见隐士的指法便即惊叹:简直跟先生的一模一样。隐士来得次数寥寥,然则有这样成就,悟性是不用说的了。他们修行的人,自是比别人心静,学书学琴,或者无论学别的什么,恐皆比旁人要出类拔萃些。陈陈、跳跳、方方一忽儿不知怎地都围到先生那里了,听琴,论调,唱曲,不亦乐乎。先生之学品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午后舒舒到了,又叫人眼前一亮。大红裙子,黑色上装,袖口领口皆有一道一道的暗样儿花纹,黑色毛边儿,中间还点缀数朵玫红花儿草儿,极富民族风情的,耳边尚有忽闪忽闪两只红穗子耳环装点,越显得娇艳妩媚,勾魂夺魄呢。许久未到的雷举人今儿不知什么风也吹了来。他是极和煦周到的人,一进门即开玩笑,说他这许久不到,鞋子都不见了—哦,踩在一堆女生鞋底下了,还蛮荣幸的。大家听了都笑。
本篇辩经会题为《诗经豳风东山》。据《毛诗序》说:“《东山》,周公东征(平武庚、管叔之乱)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周公劳归士词,非大夫美之而作”。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事或与周公东征相关,却不必是周公所作。
崔述《丰镐考信录》则曰:此篇毫无称美周公一语,其非大夫所作显然;然亦非周公劳士之诗也。细玩其词,乃归士自叙其离合之情耳。
王士祯又云:《池北偶谈》:《豳风》《七月》、《东山》诸篇,述情赋景,如化工之肖物。
原文:
我徂东山2,慆慆不归3。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4。蜎蜎者蠋5,烝在桑野6。敦彼独宿7,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8,亦施于宇9。伊威在室10,蠨蛸在户11。町畽鹿场12,熠耀宵行13。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14,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15。有敦瓜苦16,烝在栗薪17。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18。亲结其缡19,九十其仪20。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21!
注释:
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周公伐奄驻军之地。
徂(cú):往,到。
慆(tāo)慆:长久的样子。
士:通“事”。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
蜎(yuān)蜎:幼虫蜷曲的样子;一说虫子蠕动的样子。蠋(zhú):一种长在桑树上的虫,即野蚕。
烝(zhēng):久。
敦:团状。
果臝(luǒ):蔓生葫芦科植物,一名栝楼。臝,裸的异体字。
施(yì):蔓延。
伊威:土鳖虫,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蟏蛸(xiāoshāo):一种长脚蜘蛛。
町疃(tǐngtuǎn):有禽兽践踏痕迹的空地。
熠(yì)耀:闪闪发光貌。宵行:磷火。宵,夜。行,指流动。
鹳:水鸟名,形似鹤。垤(dié):小土丘。
聿:语气助词,有将要的意思。
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栗薪:犹言蓼薪,束薪。
皇驳:马毛淡黄的叫皇,淡红的叫驳。
亲:此指女方的母亲。结缡(lí):将佩巾结在带子上,古代婚仪。缡,佩巾。
九十:言其多。
新:指新妇。孔:很。嘉:善,美。旧:三年之后变成了“旧”妻。
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赏析:
此诗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内容;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两章写主人公还乡途中的悲喜交集,喜胜于悲的心情。诗人首先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复员,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写归途餐风宿露,夜住晓行的辛苦。把诗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蚕,颇有意味:令读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摆脱羁勒,得其所哉的喜悦。(一说这几句是写回忆军中生活,虽也可通,总不如解为直叙归途中事顺理成章)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诗中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及曹操《蒿里行》所写类似,可见战士家乡当时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中人的心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所以诗人一面写着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的话。
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夫妇合卺时须剖瓠为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进而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诗的结尾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夫妇关系实是最深挚的一种人际关系。战士在军中及归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别是“暮婚晨告别”的妻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中想像力最为丰富的一首诗,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如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对家园残破的想像),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则起到了咏叹的作用,这咏叹就像一根红线,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
欲知明日《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秀秀书院辩经会之--《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贤明的人啊,祝你万寿无疆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第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