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正是惊蛰时节,而此时的南半球,大家知道是24节气中的哪个节气吗?
今天是阳历3月5日,辛丑年正月廿二,正是南半球的白露RocíoBlanco(西班牙语)伊始,代表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不知道生活在阿根廷的大家有没有感受到前几天的天气特别闷热,因为那正是24节气中的处暑时节(对应北半球的雨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秋老虎(短期回热天气)。处暑ElLímiteDelCalor(西班牙语),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提醒人们天气正在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白露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气温渐渐下降,天气开始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所以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时节的养生: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这句民谚形容白露之后气温的迅速下降。“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这类民间谚语都让人觉得格外贴心!意思是说,天气凉了,昼夜温差大,大家要注意及时穿上长衣长裤,尤其是腹部更应注意保暖,不要裸露在外。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黄帝内经》中提到,食“五畜”以养精血,“五畜”在中医学里都属于“血肉有情之品”,鸡肉具有温中健脾、添精补髓的作用;鸭肉味甘性凉,归脾、胃、肺、肾经,滋阴补虚。因此,鸡鸭就成了白露时节最宜食用的家禽。
秋季肺脏当令,肺五行属金,根据中医学五行生克理论培土(脾胃)能生金,而金又能生水(肾),因此白露时节的食补与药膳既要润肺,又要健脾,还可以养肾。
《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使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但是不宜服用过多。还要注意早睡早起。
中医学认为,龙眼肉甘温,入心脾两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得配本草》中说龙眼肉:“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治怔忡。”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气血不足,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的人不妨在白露时多吃些龙眼,对缓解秋燥有良效。(注意!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身体锻炼:
忌晨练!
因为在白露之后的早晨,天气湿冷,早上起床后人们的血压及心率往往是逐渐升高加快的过程,一个晚上没喝水,血液的黏稠度也高,早上身体的各种耐受阈值都很低,运动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会明显升高。因此下午和傍晚才是一天之中最佳的运动时间,更为有效、安全。
推荐两个小锻炼:
抬脚跟:
不想外出运动,可以选择随时随地抬脚跟,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涌泉穴,还能拉伸脚底和腿部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脚心对脚心:
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不妨在每天睡觉之前泡泡脚,泡完脚后,坐到床上,脚心相对,同时按摩小腿肌肉,直到局部肌肉发热。泡脚后脚心相对能连通肾经,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
这两个动作可以养肾,趁着白露把肾养好了能帮助我们更好过冬,因为冬天是肾脏当令的季节。
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还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养生重在“养”,这是一个遵循自然规律,因时制宜,细水长流的过程。我们的身体不需要狂风暴雨式的“大补”、“大练”,我们只需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这样才能每天健康多一点,每天美丽多一点。
-湖南医院内科谭超副教授
自白露开始,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接管,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北移,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南半球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啜米酒:
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
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中国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僵《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
文学诗词欣赏: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白露时节,是恬淡惬意的。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作于秦州的《月夜忆舍弟》则写尽了亲人的离别之情。
《蒹葭》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者未央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