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足窌。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在腓骨长肌附着部,有腓动、静脉分支,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惊狂、癫痫、瘛疭、胸胁满痛、下肢痿痹。直刺1-1.5寸。
名词释义
外侧为阳。交,指交会。穴在外踝上七寸,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故名阳交。
功能作用
舒筋活络,息风镇痉,理气消肿。
定位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
在腓骨长肌附着部,有腓动、静脉分支,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详细主治
1、惊狂、癫痫等神志病证。
2、癫痫、瘛疭。
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肝炎、胸膜炎、喘息、脚气、面肿等。
配伍
1、配阳辅穴、绝骨穴、行间穴治腿足麻木。
2、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血海穴、梁丘穴治膝肿痛,小腿寒痛。
3、配解溪穴治惊悸怔忡。
4、配临泣穴治胸满。
5、配丰隆穴、承浆穴治面肿。
6、配完谷穴、天容穴、气舍穴、天鼎穴、尺泽穴、合谷穴、商阳穴、阳溪穴、中渚穴、前谷穴、商丘穴、然谷穴治痹。
7、配合谷穴、涌泉穴治喑不能言。
8、配解溪穴治惊悸怔忡。
相关论述
1、《甲乙》:“寒厥癲疾,噤吤瘈疭,惊狂,阳交主之。”
2、《会元针灸学》:“阳交者,从阳陵内斜,交于阳明,使阳维之回郄,直交太阳,此三阳之交,故名阳交。”
3、《腧穴命名汇解》:“阳交,交指会,此穴为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会。《经穴箓要》载:胃经行前,膀胱经行后,而胆经行前后两经分肉之间,肾与膀胱皆为阳经,故名阳交。”
不要惊讶,以下是平台硬广,想学中医适宜技术的朋友可以看看,没有这方面打算的就不用看啦!
研究会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特邀请了各专业的中医名家为大家传授中医适宜技术。
以下是课程
《90天解锁人体个穴位密码》
??????
总是记不住穴位定位
总是理不清经络走向
总是不知道每个穴位对应的操作手法
以上都不是问题!看视频就对了!
-E/N/D-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