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发汗过多,桂枝甘草汤证

白癜风植皮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622758.html

发汗过多,桂枝甘草汤证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中西惟忠:按之则少安,故欲得按也。

山田宗俊:汗后亡阳之证种种不同,皆由其素常表里有强弱之分,脏腑有虚实之异。本条所说,盖其人中焦之阳固有不足,又从而大汗,其阳愈虚之故也。悸者,心动也,后世医家谓之怔忡。凡人有所惊怒,心气为之不宁,惕惕然跳动,是谓之悸也。悸与脉动,其大小迟数毫无所爽,以心为一身动脉之源也。此种情形为一时所致,惊怒止而悸自愈。乐而欢笑,哀而哭泣,非病证也。若其由发汗、吐下致心下悸、脐下悸者,则非心动之悸,欲呼为动气者是也。盖以其人脏气平生不足,后为汗吐下所伤,动而不能镇压腹底潜行之大动脉也。

按:大动脉,即心血下行之一大干,其道在脊骨之前,脏腑之后,至于下焦肾脏之下,分歧而入两脚者是也。凡胖满充实之人,腹动极微,或全不应手。羸瘦虚弱者,腹动颇大,焉有不应者。

发汗过多,虚其表阳,里气趋表,其必虚,故过汗直接虚其表,而间接虚其里也。里气虚而心下悸动,其人叉手自按,桂枝甘草汤主治之证也。

本证以桂枝治其上冲,挽其虚弱,以甘草缓其急迫,动气安而心悸止。不用附子者,尚未至大汗亡阳之甚,而见微恶寒、脉微细或沉微或沉迟也,以证测脉,当见数疾。

水证心悸,盖因水蓄则胃胀,胀则压胃背之动脉,动脉为之激,故致心悸。然其所以致水饮停蓄者,亦必由中焦阳气之虚而然,其原因并无二致也,故苓桂术甘之治水仍包括桂枝甘草汤之方义也。惟本证虽心悸亢进而血压不升,此其异于实证之悸也。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按:本方贵在单捷,与芍药甘草汤及甘草干姜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结

我们常讲“阳加于阴为之汗”、“汗为心之液”,心阳蒸心阴为汗,发汗过多,伤阴而耗阳,心阴受损,不能濡养,心阳受损,不能温煦,表里两虚。

“叉手自冒心”,心悸的时候,常常看见病人用两手交叉,盖于心上,按的时候好受一些,可见心悸因虚而致。

而“欲得按”之语。这是发汗过多,心阳大损的表现,需要迅速的温心阳。

温阳药以桂、附、姜为主。

其中桂枝温上焦能降逆通阳;

干姜温中焦能散寒和胃;

附子温下焦能回阳救逆。

本条心悸是又心阳不足而致,所以重用桂枝四两,治其上冲,挽其虚弱;加炙甘草益气补中,又缓其急迫。二药相配,辛甘化阳,以温通心阳,则心悸可止。

因为还没有到大汗亡阳的地步,所以不用附子。

注:本文选摘自《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陈慎吾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1。封面图来源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cyzz/10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