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安甯狂生老师读词减字木兰花课件

词调《减字木兰花》,显然来自词调《木兰花》。最先玩这个词调的,是柳永和张先。柳永的词,是仙吕调——羽调,张先的词,是林钟商——商调。他们音乐上的差别,我们在这儿暂时不必去深究,但是,他们至少暗示我们,这个词调可以用于不同思想感情的表达。我们从词文本角度,看看他俩怎么玩的,咱们撇开音乐问题,能从他们那儿学到些什么玩意,可供我们以后玩词借鉴的东西。

仙吕调

柳永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

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

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

柳永这首词,写的什么,大家都能知道:女人在春天里对外出的情郎的思念和担心,因而慵慵懒懒和淡淡愁愁的情态。句子拆开都很简单的,但是组装起来,还是挺曲折的,也挺有意思的。用的手法也是综合的,我还是先按我一贯使用的办法,先拆开一拍一拍地分析,然后来寻找句与句,拍与拍之间的相互关系吧: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这两拍,很有意思。第一句,春景。赋笔。实笔。连上第二句,他又是兴笔,是比笔。虚笔。合起来说的是:飘在外的情郎一定是被那些娇花媚柳样的女人纠缠住了(所以,没有回来)。

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这两拍,转过来写自己。基本上可以定义成赋笔。只是说了这个东西:自己(一个人)慵慵懒懒的,也没个人来怜惜,针线活也没心思做了。那么,这两拍和前两拍,深层次的联系是什么呢?是这样的:想起大好春天,情郎在外面可能的风流快活,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提不起精神来。对不?所以,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前两拍是原因,这两拍是结果。整个上片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的了。

好了,我们再来看下片。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过片这两句,扯得更远。但却表达了这首词的主要意思:聚散。而且,这两句很奇特。首先,你理解成回忆过去在一起时的甜蜜,因而对现在两人不在一起时的孤独的悲伤也可以。其次,你理解成对情郎在外面风流快活,扔下自己在家孤守着的愤懑也可以。这要看你理解“深房”是自己家里的,还是外面的,以及“聚散”是偏义词“散”呢,还是合成词“聚”和“散”都有。总之,很奇特。但不管怎样,这首词的最主要意思,都集中在“争向好天多聚散”这一句——大好春光,没有在一起(或许跑到别人那里去聚了)。有意思不?这两句从逻辑上来说,又是起拍有那种担心的原因:因为不在一起,看到某些东西,才会有那种联想和担忧。对不?

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用这两句来结束这首词,也是很有意思的。首先,绿窗,指闺房,照应起拍从屋内向外看。其次,绿锁窗前,枝叶已茂,和花心柳眼一块关联好天(大好春光)。再次,几日,这个状态不是一天了,是一段时间了。第四,春愁,就是“争向好天多聚散”这个愁绪。第五,废管弦,和针线不喜穿,合在一起,说明,人整个慵困的状态:既没有心思干活,也没有心思娱乐。读到此,我们发现,上下片的意思都是指向这一句的:争向好天多聚散——大好春光,情郎不在,淡淡愁绪。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才发现,其实各种片段,是可以互为因果解释的。奇特不奇特?你可以把各句(如果不考虑押韵等格律要求),随意组装,基本都是解释得通的。不信,你试试看。但是,无论如何组装,它的中心意思都是这个感叹或忧伤:争向好天多聚散。

这个手法很奇特。但不好掌握,容易把词写散。与我们常说的小令“就点深入”的写法,不一样。这正好说明:词的结构形式,不是唯一的,主题的明确性,词句的相互关联性,是主要的。可能有些结构形式好掌握些,有些不好把控些而已。我想,如果你灵活掌握了这个玩法,不妨把它用在《菩萨蛮》上。我来试试:

这个手法很奇特。但不好掌握,容易把词写散。与我们常说的小令“就点深入”的写法,不一样。这正好说明:词的结构形式,不是唯一的,主题的明确性,词句的相互关联性,是主要的。可能有些结构形式好掌握些,有些不好把控些而已。我想,如果你灵活掌握了这个玩法,不妨把它用在《菩萨蛮》上。我来试试:

黄钟宫

红鲜绿嫩新姿色。郎君陌上春晴及。

彩线未忺拈。怔忡情绪恹。洞房私宴好。

聚散人欢恼。无意理丝弦。碧深窗锁间。

更进一步,用类似的方法写别的意思——当然,显然已经与平常使用的方法有所结合了:

黄钟宫

桃花满目春溪水。心如蝴蝶翩翩地。

意绪漫矜怜。新题羞到笺。高天晴万好。

自在情飘渺。今古几回游。忧伤才可休

林钟商

张先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张先这首词,很简单,只是对一个舞女从出场到舞完整个过程的描写,以及自己在观舞过程中的想象和感受。它的主要意思和柳永一样,也是放在下片第二句:去似杨花尘不起。现在来一拍一拍地分析它的逻辑关系: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这两句写出场到起舞开始。“垂螺近额”,写舞女出场时的发型。“走上红裀初趁拍”,写出场到开始起舞的过程:小步快跑出来走上红地毯,随着音乐节拍,开始起舞。这是“目之所见”的描写,但通过词汇的细腻选择,已经暗含了惊羡的意思了——面饰之描写,暗示舞者年轻貌美;出场方式“走”和“趁”,暗示舞者轻快和娴熟的技艺。——这样为下面的想象埋下了伏笔。

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这两句,从“目见”转向“想象”,由客观转向了主观感受。“只恐轻飞”,由于舞曲越来越轻快,舞者也越转越快,就象要飞起来一样,让“我”开始为舞者担心起来了,是不是要像嫦娥一样飞离人间呀。这一句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与前面两句是由“快”的概念关联在一起的。由于主观意识的介入,暗示了作者对舞者“倾慕和暗恋”之心油然而起。“拟倩游丝惹住伊”,由于生怕舞者象嫦娥一样轻易飞离了人间,所以想象用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把她绊住,不让她离去。“只恐”、“拟倩”两组虚词,不但前呼后应,仰承俯注,设想奇绝,富于诗意,而且十分委婉细致地暗示了“我”对舞者的“倾慕爱怜”之心。整个上片的关联方式是:客观→主观,以“快”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其中用“游丝”这个比喻,不但暗示了作者“游冶”之人的身份和心态——喜欢,爱怜舞者,但并不把舞者当作权利平等,可正常交往的对象,说穿了,就是泡泡她的意思而已,正是为了下片与“杨花”的比喻发生关联,埋下了伏笔。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过片两句,目光投向舞者双脚,由前面的主观转向客观,再转向主观。虽然她穿着绣有文彩鸳鸯的舞鞋,轻盈飘洒的舞步在红地毯上带不起一丝尘埃,但是她就像杨花一样洋洋洒洒,只能让我像游丝一样的心牵惹荡漾一下。“我”的情绪由“心驰荡漾”的状态下,逐渐趋于平静。至此,词的主要意思也凸显出来了——虽然“我”对“她”,有“欣羡赞赏”之心,但“她”终归是个舞女。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表明上是赞赏,但“我”依然怀有“身份”不平等的意识。

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这两句收束全词。几乎纯粹客观,一曲《伊州》,曲尽舞终,惟剩“她”头上簪的花儿依旧颤动,如”我”之心,尚未完全平静。略含主观之怅惘,沉浸,以及于不现实的非分之想之无可奈何的意味。

上面,我们通过最先用《减字木兰花》这个词调来填词的柳永和张先的词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概念,也许对我们今后填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首先,他们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音乐曲子虽有关联,来自《木兰花》词调,但是他们本身的曲调调式是不一样,一个是羽调,一个是商调。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同一个词调名,可以是不同的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次,他们这两首词的文学结构模式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都把要说明的主要意思放在下片的第二句——这说明,同一个词调的结构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的逻辑让你的词句保持应有的关联性——甚至,你将来填这个词调的时候,你可以把你的词的主要意思放在下片的任何一句上。再次,我用菩萨蛮来尝试翻译柳永的词意,几乎用了相同的结构模式,这说明了,类似形式结构的词调的逻辑模式和手法,是可以互相移植的——反过来,《菩萨蛮》词调的惯用手法,咱们是不是可以移植到《减字木兰花》呢?我想,当然应该可以的。那么,我们学习这两首词,对于我们将来自己玩词,到底得到了些什么呢?你们恐怕有一些认识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我近期陆陆续续收到的你们写的《减字木兰花》,看看有没有可议之处,或者变化之处:

1、——紫金樵夫

生涯如梦。霜鬓微躯心可冻。变幻庭前。风卷芳残泪已干。

幽魂无奈。春尽佳人今不在。往日天真。徒把衣冠换几身。

紫金这一首词,大约写的是虽然理想破灭,但是痴心不改的意思。写得比较蕴藉。下面我们来一拍一拍地分析,看看他是怎么来表达这个主题的:

生涯如梦。霜鬓寒躯心可冻?——起拍这两句,开宗明义,回首人生,就像梦一样,有幻灭之感,人已老,微寒之躯,心冷没冷呢?这是一个设问句,但已经暗含了对现实有些失望的情绪。可议之处:可能“寒躯”改为“微躯”,更恰当些,突出自己在宇宙中是“卑微”的个体,暗指无力抗争之意,当然,“寒躯”,仍然是可以通的。

变幻庭前,风卷芳残泪已乾。——这两句续写,道出了自己为什么有生涯如梦的感觉的原因:目之所见,变幻莫测,美好凋残,悲伤已尽。他与前面两句是这样关联的:变幻莫测,所以如梦,美好消失,是否心冷?极具象征意义,此处“芳残”,就是下片的“佳人不在”。都是象征“理想”的。

幽魂无奈,春尽佳人今不在。——过片,回答了前面心冷不冷的问题:尽管美好消失,心存无奈,但是,斯心深处,仍有所系。幽魂接心,春与佳人接芳,尽与不在接风卷和残,也接霜鬓微躯。关联极其细密。很好。主要意思,仍然放在这一句:春尽佳人今不在。”不在”,其实在这儿,还有”不再”之意。

往日天真,徒把衣冠换几身。——结束这两句,往日接今,今昔对比,强调自己曾经对理想的向往。可议之处:“徒把”,一票否定,为了展现自己不改之初心,可改为“就算”。把对美好,期待到底。下面,我们把整首词抄一遍:

生涯如梦。霜鬓微躯心可冻。变幻庭前。风卷芳残泪已干。

幽魂无奈。春尽佳人今不在。往日天真。徒把衣冠换几身。

2、——富珲

几番秋讯。约略夜寒初冷进。天气无常。难免心中记挂藏。

久未谋面。天各一方除梦见。遥祝君安。更记加衣和乐欢。

富珲这首,是秋天来了,感觉但天变冷了,想起了许久不见的朋友,打个电话叮嘱一番朋友:记得加衣哟,记得快乐哟。写得很亲切,很有特色。很好。喜欢这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不装逼的语言。富晖,继续加油!下面,我们一拍一拍地分析,它是否有可议之处:

几番秋讯。约略夜寒初冷进。——起拍,很有意思。是叙述转到感觉:秋天传来了几次信息(或许是通过几场秋雨,或许是几片落叶,不管球它的,反正信息明确),该冷了。而我夜里在屋内,也隐隐约约真实地感到冷气进来了。“初冷进”,这样的组合,恐怕也祗有富珲能想得出,和金色娃娃有一拼,貌似无理,却又很贴切——这就是善于运用口语的妙处。喜欢。

天气无常。难免心中记挂藏。——接着,富珲是这样写的:因为“我”感到季节的变化,有点冷了,自然而然地想起远方的朋友。他是用“无常”来表达“变化”的概念,“难免”来表达“自然”的概念。这些都是最亲切的口语表达法。很好。最稀奇的是,“记挂藏”这个组合,很有意思的。当然是个口语的表达方式——这又是他和金色娃娃那种纯任自然的说法——不单单是“藏记挂”的倒装,并且,一个“藏”字,道出了很多内涵:牵挂的这个人,是不希望别人有所知道的,是“藏”在心里的。——或许是初恋,或许是情人,这个,我们不必要去深,总之,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一直藏在心里的人。奇也不奇?

久未谋面。天各一方除梦见。——过片,加深“藏”和“挂念”的意思。好久没见了,人在天边,除了梦里才能见一见。个中意味,大家自行咀嚼。可议之处:“未”字这个地方,是无论如何都要下一个平声字的,但“未”字是仄声,必须得换一换。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字来,只能换一个与原来语气和内涵最接近的词汇——无。很遗憾,意思和语气,略有些微差别。富珲这首词的主要意思,仍然是放在过片第二句:天各一方除梦见。

遥祝君安。更记加衣和乐欢。——这样来结束的:(虽然天各一方见不到,或者说不宜见,但是“我”依然要祝福你)祝你一切安好,天气凉了,记得加衣,记得快快乐乐地。很好吧?当然!尤其是“乐欢”,又是富珲他们似的独特组合词素的方式。可议之处:不必用“更”字,其实最后一句,就是君安的具体内容,叮嘱他的话。另外,加衣和乐欢不是同等级别的关系,所以,不宜用并列连词,最好换一个,当然,不换也无大毛病,口语嘛:记得加衣要乐欢。好了,我们抄一遍,再读读吧。富珲,挺好的,不要以为简单的字句玩不出好东西来,有时,一装逼,用什么“高级”的语言,词的味道,反而木有了:

几番秋讯。约略夜寒初冷进。天气无常。难免心中记挂藏。

久无谋面。天各一方除梦见。遥祝君安。记得加衣要乐欢。

3、——幽兰静雅

红笺题句。欲寄芳心无可诉。花落春归。笛起关山变调吹。

一时思绪。倚梦寻真曾暗许。月下云开,秋水孤鸿照影来。

静雅这首词,填得比较空灵深情。一定是听过文森老师讲的《减兰》上片“弱关联”,下片“总收束”的写法,并且能够深刻领会。这种写法,历代名篇较多。静雅这首词大致是从小山的《思远人》和东坡的《卜算子》的意境化出,很有一些特色。为了下面分析便于叙述,我把小山的《思远人》和东坡的《卜算子》抄在这里: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红笺题句。欲寄芳心无可诉。——起拍这两句,来自小山词的结论。“渐写到别来”,不忍写,没啥好写的了。情绪起得很高。可对照小山词读来体味。

花落春归。笛起关山变调吹。——美好已逝,没啥好写了,所以才“变调”。渐行渐远。春花由芳心过渡而来,变调由无可诉过渡而来。关山递出“远”意。幽兰把主意放在“变调”这里了。这是她的创新。很好。

一时思绪。倚梦寻真曾暗许。——过片这两句,“曾”字非常重要。前面说了再无可诉,这里回过头来说,不忍忘却。仍然思绪不断,虽已“变”,但梦还在探求。“曾”反向关联“变”,说明曾经有过的“心心相映”。

月下云开,秋水孤鸿照影来。——收束这两句,自东坡词来。可对照东坡该词来理解。接“梦扔探求”。有恨无人省。期盼归来。

静雅这首词,总的说来,借前人意象以抒己意,固写得比较空灵蕴藉。从决绝开始,反转到执着,不肯放弃,体现了其情深。主意提前,为深化(这里是反转)留下叙述空间。这些都很好。词,也写得很成功。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弱关联”,其实不是“弱化关联”性,而是把看似不相关的意象,通过特定的方法收束关联在一起而已。读这首词,大家可以慢慢去体会。

4、——松湖海清

友朋相聚。把酒谈欢情感叙。夜静风来。吹送花香入我怀。

谁家碧玉。追逐哥哥前后足。儿女家家。蝶舞翩翩应赞夸。

海清这首词,大概是写与朋友都带着孩子聚会的情景。写得很有生活情趣。

友朋相聚。把酒谈欢情感叙。——起拍两句,纯用赋笔,陈述朋友相聚,互诉衷肠,相谈甚欢。没有什么稀奇的。

夜静风来。吹送花香入我怀。——接的这两句,精彩,将普通递入神奇。“夜静风来”,暗示时间推移,闲聊许久。“吹送花香入我怀”,很好。风把花香吹了过来,让我感受到了芬馥。为下面的掉转目光所见,埋下了伏笔。“怀”,双关意,不但是花香满“怀”,而且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也是“怀”。

谁家碧玉。追逐哥哥前后足。——过片两句,是说沉浸在与朋友闲聊中之时,花香盈鼻,引起注意,所以掉转目光,寻觅花香来处,见到孩子们在追逐戏耍的情景。意象由“芬馥”过渡到了“温馨”。——这其实是暗示追忆的场景,仿佛是自己小时候的相同情景的再现。

儿女家家。蝶舞翩翩应赞夸。——这样收束,是说,小孩子过家家,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多么幸福呀。暗示了对自己逝去的童年的追忆,以及现在长大了忧心愁绪也开始有了的无限怅惘。这词的主意,其实就是最后一句:保留一颗童心,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才是最幸福的。但出得比较婉转而已。但这两句造得没有前面好,有可议之处,可以更进一步提炼提炼:在过家家。蝶舞蕊嫣应赞夸。我们把整首词抄一遍,大家去体味吧:

友朋相聚。把酒谈欢情感叙。夜静风来。吹送花香入我怀。

谁家碧玉。追逐哥哥前后足。在过家家。蝶舞蕊嫣应赞夸。

5、——弦音归处

今宵无奈。曲里春山情不怠。更不堪闻。漫觉樽前欠一人。

徒增眷恋。十二栏杆都倚遍。怎得逍遥。又使清辉照寂寥。

弦音这一首,祗是澹澹地抒发了孤独寂寥中怀念人的意思。虽然没有高大上的什么理想可说,但是,澹澹描绘,十分得体含蓄。很有晏殊词的味道。其实,咱们老百姓的心理,没有必要强行拔高,弄些什么乱七八糟不切实际的所谓高大上,咱们祗是澹澹思念该思念的人而已。这样挺好。喜欢。

今宵无奈。曲里春山情不怠。——起拍这两句,叙述中带有主观感情。“怠”字是关键。——今晚这个时候,“我”感到十分没奈何。为什么呢?不远处传来的情意绵绵曲子,一直不停,搞得我心烦意乱的。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原因,第一句是第二句的结果。简简单单,明明白白。

更不堪闻。漫觉樽前欠一人。——这两句,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对听到别处情意绵绵的曲子奏个不停厌烦呢?是自己一个人无聊独自饮酒,总觉得身边少了那个自己思念的友人。更不堪闻,简直听得太心烦意乱了,要躲远点了。主题,居然放在上片结句:欠一人。别人很少这么玩。有点新意。

徒增眷恋。十二栏杆都倚遍。——过片这两句,继续上片往深处说:身边少了那个人,所以听到不停表现情意绵绵的曲子,太心烦了,因为它白白让我想起对人在一起时的好时光的无限依恋之情。所以,我连饮酒的心情都没有了,避开它到栏杆寂静处去徘徊伫立许久,以期或许能减轻自己的思念之情,让自己惆怅的思绪安定下来。

怎得逍遥。又使清辉照寂寥。——但是,逃不脱,月亮出来了,月光下,依然是我孤独寂寥的影子,怎么能让我不惆怅呢?从侧面烘托出了思念朋友的真挚深厚的情意。简单不?没有装逼故意高大上的词汇,照实一路说来,效果一样很好。让人读来,也是澹澹的忧郁。

弦音这首词的特点,有两个:①主要意思放在上片的结句;②用最简单,最传统的小令“就点深入”的写法。但写的让人感到十分真实自然,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很好。咱们做真实渺小的红尘中真实的凡人,不需要高大上,传达真实现实的感情。

赞赏

长按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zy/25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