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身边的中药材8

身边的中药材(8)

杨思远.01.05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得病就要吃药。可现在草药种植商业化,种植者为追求利润,往往滥施农药化肥,不仅使草药的药性发生变化,而且会出现农药残留。野生草药已很难买到了。

其实,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人得病,往往也都能在身边找到治病的药材。所谓七步之内必有灵草。草药遍地都是,可很多人都不认识,也不会用。在此,仅就石家庄市周边生长的草药作一个会集整理,帮你认识身边之宝,助你健康长寿。

萱草:

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俗称“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萱草亦为萱草属植物统称,自然种类约20种,中国有8种。石家庄地区常见,干花多作食用,花和根亦是很好的中药材。

味甘、性平,入肝,脾,肾经。能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用于腮腺炎,黄疸,膀胱炎,尿血,小便不利,乳汁缺乏,月经不调,衄血,便血。外用治乳腺炎。有忘忧草之称,是除烦之佳品。做汤饮可令心情愉快。

①治通身水肿:萱草根叶,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服。(《圣惠方》)

②治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圣济总录》)

③治黄疸:鲜萱草根二两(洗净),母鸡一只(去头脚与内脏)。水炖三小时服,一至二日服一次。(《闽东本草》)

栀子:

中药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的成熟果实,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石家庄多以栀子为观赏植物。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

主治:用于心烦失眠,躁扰不宁,湿热黄疸,血热吐衄。

1、栀子能清利湿热,具退黄之功,对黄疸有标本兼治之能。用于湿热黄疸、发热、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者,常与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大黄配伍,如茵陈蒿汤。

2、栀子能泻心、肺、胃经之火,而有除心烦之功。用于热扰胸膈之烦失眠、躁扰不宁、郁闷者,常与除烦的淡豆鼓配伍,以增强清热除烦之功,如栀子鼓汤。用于火热炽盛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常与清热泻火的黄连、黄芩配伍,如清瘟败毒饮。

3、栀子(生)研粉外敷,治疗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之功。涂敷疖肿,亦有良效。

4、栀子既入气分,又走血分,有凉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之吐血、衄血、尿血者,常与凉血止血的黄芩、白茅根配伍。

赤小豆:

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干燥成熟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收获。赤小豆又名饭赤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

味甘;酸;性微寒。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赤小豆汤(《圣济总录》):本品、桑根白皮、紫苏茎叶。本方用治脚气气喘,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连翘、本品、杏仁、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本方用治伤寒瘀热在里,身黄者。”

赤小豆散(《圣惠方》):本品、丁香、黍米、瓜蒂、熏陆香、青布、麝香。本方用治急黄身如金色者。

赤豆薏苡汤(《疡科捷径》):本品、薏苡仁、防己、甘草。本方用治湿热气滞瘀凝所致大小肠痈。

消疹汤(《本草纲目》):本品、荆芥穗。本方用治风瘙瘾疹。

治消散(《备急千金要方》):本品、人参、甘草、瞿麦、当归、猪苓、黄芩、白蔹、黄芪、薏苡仁、防风、升麻。本方用治痈疽疮毒。

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本品、当归。本方用治湿热蕴毒,积于肠中,形成痈脓。症见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四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

赤小豆散(《证治准绳·疡医》:本品、薏苡仁、甘草。本方用治胃痛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无咳嗽,咯吐脓血,脉洪数者。

赤苓散(《干金翼方》):本品、茯苓、玉竹、雄黄、甜瓜蒂、炙甘草。本方用治黑疸,皮肤、大便皆黑者。

甘草: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生于干燥草原及向阳山坡。

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可解百药毒,但与鲢鱼同煮则有剧毒。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姜:

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属常用食材,同时也是常用药材。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用于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咳嗽。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易简方》)

大枣:

红枣,又名大枣,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的植物。其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石家庄周边有广泛分布,行唐大枣、阜平大枣名扬全国。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在中药学里,红枣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与胃胀、呕吐等症状。

②补气养血: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台大免疫学孙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时多吃红枣、黄芪、枸杞,能提升身体元气,增强免疫力。

③养血安神: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④缓和药性:红枣常被用于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⑤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铁、钙、磷物质,不仅能促进女性荷尔蒙分泌,加强胸部发育,还有补益脾胃、调和药性、养血宁神的功效。

红枣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同时又物美价廉,民众无需购买民间昂贵的补品,善用红枣即可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核桃: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也是重要中药材。石家庄市周边有广泛分布。

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可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喘嗽、腰痛;(核中木质隔层)味苦、性温;补肾,涩精。

1.破血祛瘀:用于血滞经闭、血瘀腹痛、蓄血发狂、跌打瘀能等病症。

2.润燥滑肠:用于肠燥便秘的大便难解。本品苦泄散瘀,入肝经血分,有较强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适于血分瘀滞较重者。此外,兼有润肠、止咳之功。

3.增强记忆力:核桃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皆为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

4.提高免疫力:核桃仁有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核桃还可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核桃对癌症患者还有镇痛,提升白细胞及保护肝脏等作用;

5.乌发:核桃仁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经常食用有润肌肤、乌须发的作用,可以令皮肤滋润光滑,富于弹性;

6.抗疲劳:当感到疲劳时,嚼些核桃仁,有缓解疲劳和压力的作用。

赞赏就是支持,谢谢!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复方利多卡因软膏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zy/126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