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这是张梦(化名)失眠的第9个月了,每一天都被难以控制的心烦折磨着。
9个月前,母亲突如其来的重病,让她很担心,担心母亲的病治不好,于是她吃不好、睡不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母亲出院了,但张梦的情况并没有缓解,每天仍紧张不安,见什么担心什么,有时不知为什么,担心、心烦、坐立不安,有时还会阵发性出现恐惧,心慌气短、出汗、手脚发抖,每次发作10分钟左右,发作后疲乏无力。到心脏内科检查后未见异常,有时还会出现胃部不适,颈后重压感,但胃镜等检查无异常,多处求治疗效不好。来到我院后,经过我的诊断,张梦是患上了焦虑障碍。
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是人七情六欲之一。正常的焦虑通常有具体的事由和确定的目标,当事人所体验的情绪与事情本身相吻合。随着事件结束,情绪自然恢复平静,其特点是轻微、短暂的。而不正常的焦虑则表现为持续时间过长,反应强度与事件不相吻合,泛化到当事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形成病理性焦虑——没有明确原因的焦虑或导致焦虑的因素和反应的程度不相吻合。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不经治疗,疾病很难缓解。焦虑障碍分为急性和慢性焦虑两种,急性焦虑又叫惊恐发作,主要表现发作性紧张害怕,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气短、大小便次数多、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四肢麻木、出汗、肉跳、全身发抖或全身乏力等,这种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后突然停止,缓解后表现正常,但担心再次发作,患者多不敢独处、单独出门或不愿意到某些场合。由于惊恐发作来无踪去无影,突发突止,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心绞痛等,许多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被多次漏诊或误诊。经过对42名惊恐障碍患者调查分析发现,惊恐障碍患者首次发作多数选择心脏内科,误诊为冠心病者较多见,81%患者曾经去过2医院而未被确诊。慢性焦虑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似有大祸临头之感。常伴有坐立不安,肌肉颤抖,前胸压缩感,或感觉身体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比如感到颈后部重压感等。许多患者同时有过分的警觉,如感觉过敏、易惊醒、情绪不稳等。慢性焦虑起病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赵素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