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医案生脉散合来复汤治疗心悸汗出1则

擅长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444024.html

自年11月12日更新完《王小波眼中的中医》后,小编便沉寂了,也许是emo。也许是没有想写的动力吧,也许是没有找到好写的东西。年小编硕士毕业后便一直浑浑噩噩,期间想过考博,不过恒心不够,又加上复习不上心,只剩下蹉跎岁月。半年前幸遇一良师,又遇到一群志同道合朋友,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读书时的样子,这激起了重新写的动力。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所以说年轻就是好。

今日这个医案是由话痨师兄提供,是他跟随自己老师碰到的案例,并不是小编的医案。今记录如下,以飨同道。

朱氏女71岁-08-30初诊

主诉:易心慌、汗出,四肢乏力,伴头昏10余年。

现病史:近10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汗出10余次,每次发作后持续1-3h,休息后可缓解,休息后仍周身乏力。刻下:口干、口苦,欲饮水。听力下降,头晕,汗出多,恶寒热。心悸欲按,少气乏力。纳眠可。大便2-3次/日,质稀,夜尿2-3次。

既往史:胆结石切除术后10余年;高血压病史13年,现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具体不祥。

辅助检查:24h动态心电图、甲免三项、血糖未见明显异常。

四诊:舌红干有裂纹,苔薄黄,脉弦数。

处方: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炙甘草15g、煅龙牡各30g先煎、柴胡15g、郁金15g、薄荷6g后下。7付,自煎。

-09-06二诊,服药后心慌、汗出次数减少,昨日发作1次,大汗淋漓伴心慌,需更换2套衣服,持续2-3h,后全身乏力。休息1天后缓解。刻下:咽痒,咽干,口干,动则汗出,气短乏力,夜尿多,影响睡眠。

补充病史:年8月9日患者发热5d,体温最高达38.5℃,予以输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出现乏力气短。

四诊:舌干有裂纹,脉细。

处方: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5g、煅龙牡各30g先煎、白芍30g、山萸肉60g、防风10g、黄芪30g、浮小麦30g、制附片10g先煎。15付,自煎。

患者后因咳嗽就诊时随访,自诉共计服药21付后心慌汗出消失,精力较前旺盛。

话痨师兄按:

生脉散,最早见于金?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介绍麦冬是说“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须用之。”《汤头歌诀》曰:“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医案中患者症见“少气、汗多、口干欲饮水”,结合当时夏季节气以及二诊补充“发热”病史,考虑为外邪(暑邪)伤津耗气所致,故予以生脉饮益气养阴。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原条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这里似乎看不到其使用指征,我们可以将此方看作为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桂枝甘草汤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该患者诉“心悸欲按“,考虑系汗出损伤肺气,肺气虚损,不能助心行血,引起心阳受损所致,故予以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加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兼敛汗。

方中加柴胡、郁金、薄荷,师曰其脉弦,加之以疏肝理气。我觉得还能辅佐桂枝以平肝。

二诊,药后有效,效果欠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有二:1.服药时间过短(才1周);2.用药不够精准。我觉得用药不够精确原因在于首诊书写病历时没有把“大汗淋漓“以及”发热“的病史询问详细。

来复汤(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野台参、甘草)源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记载“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此案患者大汗淋漓,汗后“欲死”,一派气阴两虚欲脱之象跃然于纸上,故而加入山萸肉、白芍合前药而成来复汤以固涩止汗,益气敛阴。

加入黄芪、浮小麦是仿“牡蛎散”之意治疗阴虚盗汗,易麻黄根为防风,防止麻黄碱增加心慌不适感(心悸),同时寓有“玉屏风散”之意。

去柴胡、郁金、薄荷恐其耗气也,去桂枝恐其增加汗出也,加附子乃仿“桂枝加附子汤”之意,正如张景岳所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需当速固”。

话痨师兄注:以上解释均由自己臆想而来,非代表跟诊老师想法。大家可以各抒已见。

小编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张锡纯先生对“山萸肉”的理解,将会进一步加深您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感谢话痨师兄的供稿,也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交流~~~~

小编邮箱:liushuo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zy/1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