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临证实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仅用地塞米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一、案例分享

病史:近日接诊一位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岁,四肢多关节肿痛30余年。30余年来从未接受正规治疗,疼痛发作便自行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次2支——3支(通常地塞米松规格为5mg/支),初始间隔1周肌注1次,疼痛尚可控制,近半年每间隔3天便需肌注1次,现双手、双足均呈爪样畸形,双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图1:患者双手实拍图

查体:双手呈爪样畸形,第一指间关节、第二至第五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变形,掌指关节肿胀变形,左肘关节约能伸展至°,右肘关节约能伸展至°,双腕关节、双肘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肿胀疼痛,双足第二至第五跖趾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晨僵时间大于60分钟,活动后无改善。

图2:患者双手X线片

辅助检查:双手DR:1.双手及腕关节骨质改变,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建议结合临床或相关实验室检查;2.左手第二掌指关节及右手第5掌指关节脱位。血沉:30.00mm/第一小时,C反应蛋白:24.10mg/L↑、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10.0mg/L↑,骨密度检查:T-2.6。抗体检查结果见图3、图4:图3-4:患者风湿九项检查结果患者超过10个小关节受累,病程长达30余年,类风湿因子高滴度阳性、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CRP及ESR均升高,符合ACR分类6条,根据ACR/EULAR分类标准,评分为10分,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合并骨质疏松。

图5: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

图6: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ACR/EULAR)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

(说明:按上述标准评分为6分及6分以上,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自ArthritisRheum,,62(9):-)

表1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ERA)分类标准

1.晨僵≥30分钟

2.多关节炎14个关节区中至少有3个以上部位的关节炎

3.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处关节肿胀

4.类风湿因子(RF)阳性

5.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

以上5项标准满足3项或3项以上者可分类为RA,敏感性84%,特异性87%

图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拟定方案:1.来氟米特20mg口服每晚1次;2.醋酸泼尼松片10mg口服每天2次;3.汉防己甲素40mg饭后口服每天3次;4.祛风止痛胶囊1.8g饭后口服每天2次;5.阿法骨化醇0.5ug口服每日1次;6.碳酸钙D3片mg口服每日1次。方案说明:1.本来甲氨蝶呤是首选抗风湿药物,但药房暂时无药,故选用来氟米特;2.长期使用激素不能突然停药,故先用中效的醋酸泼尼松替换长效的地塞米松,待抗风湿药起效后逐渐减量停药。患者之前每3天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相当于每3天服用醋酸泼尼松片66.67mg(相当于每日服用醋酸泼尼松片22mg;3.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诱发应激性溃疡,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应选用COX-2特异性选择性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但药房暂无上述二药,故选用汉防己甲素,该药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4.中成药配合其他抗风湿药可以更好的缓解病情,故可联合使用;5.使用地塞米松长达30余年,已出现骨质疏松,必须及时纠正,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D3片可以很好的纠正骨质疏松。采取该方案治疗后患者关节肿痛迅速缓解,未再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颜面肿胀逐渐消退,治疗1周后复查血沉23mm/第一小时、CRP22.20mg/L,带上述药物离院,嘱适度锻炼,定期来院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等。

二、《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推荐意见汇总

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

推荐意见2: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2B)

推荐意见3: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推荐意见4: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次(2B);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3~6个月1次(2B)

推荐意见5: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1B)

推荐意见6: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1A)。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1B);

推荐意见7: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2B);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2B)

推荐意见8: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制症状(2B)。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1A)

推荐意见9: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治疗达标后,可考虑对其逐渐减量,减量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2C)。在减量过程中,如RA患者处于持续临床缓解状态1年以上,临床医师和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讨论是否停用(2C)

推荐意见10:建议RA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禁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2C)

图8:《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诊疗流程

三、诊治心得

1.类风湿性关节炎规范化诊治尤为重要,必须严格按照ACRRA分类标准及ACR/EULARRA分类标准诊断,不盲目放宽分类标准,也要善于发现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2.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发生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跖趾关节等14个关节区,其中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腕关节为小关节,其余为中大关节,多左右对称发作。3.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性60%~80%,特异性76%~80%,并非RF阳性就一定是“类风关”(RA)。高滴度的RF还可见于干燥综合征和冷球蛋白血症,低滴度的RF还可能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等)、5%的正常人和10%以上的老年人;但高滴度的RF常提示病情较重。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敏感性42%~72%,特异性97%~99%,是“类风关”的特异性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骨破坏严重。4.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是反应炎症活动的重要指标,诊断治疗中尤为重要,必须定期复查以评判疾病活动及控制情况。服用抗风湿的西药、中药及中成药,均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防止肝肾功损害。5.一旦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所谓DMARDs指的是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传统DMARDs,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硫唑嘌呤、环孢素A、艾拉莫德等;靶向DMARDs,包括托法替布;生物DMARDs,包括依那西普、英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等。传统DMARDs起效时间一般需要2-3月时间,一旦起效便可发挥持久的抗风湿缓解病情疗效。金制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1.0时代,2.0时代属于传统DMARDs,3.0时代属于生物DMARDs,小分子靶向JAK通路抑制剂托法替布将我们带入风湿病治疗4.0时代。6.激素从来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仅仅在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建议传统合成DMARD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快速控制症状,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抑制免疫、抗风湿疗效,但不推荐单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其生物半衰期为36-72小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抑制时间约为2.75天,多为短期使用或鞘内及关节腔内注射,不适合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感染、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突然停药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中短效激素更合适长期使用。

图9:常用糖皮质激素比较

7.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可以被很好的控制,业界常用达标这一概念来评判治疗效果,但不能被完全治愈,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最后友情提醒:类风湿性关节炎早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止关节的进一步破坏,可明显提高生活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小峰,陈耀龙,陈进伟,等.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57(4)-.

[2].张奉春,栗占国,鲍春德,等.内科学.风湿免疫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揭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神秘面纱

关节肿痛=类风湿?Maybe骨关节炎

哪些情况应该看风湿免疫科?

一图读懂丨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不只是关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xq/705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