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朗读者”节目上,许渊冲先生曾经诵读林徽因的诗歌《别丢掉》。
这是林徽因悼念徐志摩遇难的一首怀人诗。
许渊冲先生读着读着,不禁热泪盈眶。
让他蓦然落泪的诗句正是: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不得不说,无论是中文还是法文,不论是诗句还是文章,文字的力量永远不容小觑。
看到一句话,读到一些句子,仿佛就被戳中,就被攫取,怔忡良久,不能自持。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是我们对文字的感觉。
(大侠真迹)
我喜欢文字,中文和法文,我都喜欢。
今天就跟各位分析一些经历和感受,讲讲我和文字的一点故事。
无论你是否在学习语言,都希望你能找到对文字的感觉。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像是对文字着了魔:看见什么文字就抄什么,觉得一段话说得好,就抄下来;
觉得这个书印刷的好看,我就自顾自地把文字也一口气抄下来。
书写,是年少无知的我了解文字的唯一途径。
但是我抄写的时候只图心里感受的流泻,往往每页稀稀拉拉只写几个字,这样就用了无数个本。
我妈每次都说我,你看看你都写了什么,浪费可是有罪的。但是我当时内心偷偷觉得挺好的。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北京下雨,我那天抄的文章第一句就是“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
抄完了就觉得这个句子挺舒服的。但是当时可不知道如何赏析。
不知道“春”和“雨”是非常美的意象,“淅淅沥沥”是拟声叠词,“下了一夜”更让这份美绵延不绝。
当时只是觉得书写的感觉很好,日积月累,文字仿佛长出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嘴,每个字都成了一副表情。也许就这么胡乱培养出了一点点对文字的感觉。
所以总有人问我,你的字还挺好看的,你练的谁的字帖?我说我自己瞎写出来的,他们都不信。
但事实就是如此啊。我的字没有原型,我也没学过什么书法理论。就是我觉得好看,就这么写。
今天写的和昨天写的同一个字,心情不同,模样也不尽相同。
(大侠真迹)
长大了,才知道有“字如其人”这一说,想想有点道理。
让我服服帖帖照着某个名家字帖练字,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我是万万耐不下性子循着他人的笔迹写字的。
或许,这种桀骜从我小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以致于后来对于条条框框,我讨厌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比如,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些讲得实在太差的课,每次上课,教育处亲自来人点名,我每次都是答完到之后,当着点名老师的面大摇大摆离开。
说来神奇,这些点名老师也从不与我为难,有时候甚至还相逢一笑。我知道,他们也是受限于条条框框,应付差事。真是讽刺。
现在,我渐渐有了一点体悟:写字、阅读、音乐,都是极其私密的事情,靠的是人对艺术极其精微的感受。
这难道还需要按照别人的意思来么?乃至于每个人的生活,也不需要特别考虑旁人的看法。
所以,培养对文字的感觉,也约束不得,你喜欢看什么,便去沉浸其中研究就好。
初中时期,我印象最深的是接触了很多古文,真正意识到了中文表意的美其实与文言文的一些流风余韵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我们学《桃花源记》,开篇几句就精美得让人晕倒: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本来是迷路,但是峰回路转,误打误撞,突然有了意外的收获。
“忘”和“忽”两个字的对比,给人冲击太大了。这次相逢真不一般。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句话成了千古名句。花和草相衬,花是落花,飘落了满地;草是芳草,鲜嫩美丽。
画面应该是嫩绿的草地,微风吹落桃花,花瓣纷纷扬扬,满眼色彩,让人看朱成碧。
十年之后一场讲座上,医院大内科的老主任、消化病学泰斗陈元方老师回忆起年轻时代在燕京大学预科的经历。
她说:“人文素养非常重要。我们当年的入学考试,题目是:请将《桃花源记》翻译成英语。”
场下哗然,现在还有几个人能默写出《桃花源记》呀?就算能记得,中文意思恐怕都很模糊,遑论译成英文。
后来,我看到梁宗岱先生的法文版译文,第一段处理如下:
AutempsdeT’ai-YuandesTsin,unpêcheurdeOu-Ling,ensuivantlecoursd’unruisseau,oublialadistanceparcourue,lorsqu’ilfutarrivéàuneforêtdepêchersenfleurs,s’étendant,sansunarbred’autreessence,àplusieurscentainesdepassurlesdeuxrives.L’herbefra?cherépandaitunesenteurexquise;lespétaleseffeuillésjonchaientlaprairie.émerveillé,lepêcheurcontinuasacourse,curieuxd’enconna?treleterme.
我看到这个译文的时候,觉得“忽逢”的感觉翻译得离我个人的理解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后面“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翻译,真是很惊艳了:
动词répandre、joncher非常到位;senteur本身就是个文学说法,“香气”,但是单说senteur还不够,要加上exquis极言其美;
“落英缤纷”,译文压根没出现“花”fleur这个直白的说法,而是说pétales“片片花瓣”,effeuiller本来指“摘掉叶子或花瓣”,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的feuille。
无论是词的意思上还是外形上,都非常清新美丽。不仅释义准确,而且画面感极强。
我越往后就越觉得,中文和外文绝对是互通互见、相辅相成的。
好的中文,不仅本身让人回味无穷,拿来翻译成外文,也总能引起百家争鸣,让人看到无数语言点的闪光。
所以,学好中文太重要了。
可是中文太难了,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满足于日常生活,不去接触经典的内容、不去挖掘其内在价值。
我说一个个人体会,我觉得中文非常有神韵,非常凝练。
我接触过一个日本朋友,他的中文说的非常地道。有一次去商店,我跟他说,你看这些东西真是琳琅满目、五光十色,他就没太听懂。
后来我跟他交流才知道,对于外国人,中文的四字词语和诗词歌赋其实是最难的,也是最迷人的。
四个凝练的字,无论是音、形、义,可以传达出的东西都太多太多了。
“魑魅魍魉”,四种鬼的名字放到一起,四鬼相遇,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词,读起来也是阴阳怪气。
“缠绵悱恻”,丝丝缕缕的内心情感,那么细腻,从偏旁部首就能看出来。
中文的这些微妙之处能感悟出来,再看法文,刚才的effeuiller:偏旁部首是ef-(ex-),表示除去、拿掉,剩下的feuille本意是“叶子”,把叶子拿掉,多么形象啊!
法文里还有一个构成相似的动词effleurer,本意是“轻触”,你看,里面的fleur呼之欲出:仿佛只轻轻这么一碰,就能让一朵花从枝头落下。
中文和法文的神韵在哪儿?在于文字表现出的image,它是连接理性和感性的桥梁。
我非常感谢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们。他们是一群既让你感受到语言的美,又可以轻松帮你应付无聊考试的人。
高中第一节课,我的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幅对联:佛门半开,有缘进来。
然后她娓娓道来:很高兴,有缘与你们遇见。当时就把我迷住了,哈哈。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的“炼字”课。她在黑板上写下几个被挖空了的词语,让我们补全。我记得有这么一个:
燕()春风
大家以组为单位,头脑风暴,绞尽脑汁想哪个动词最好、最传神。有人填燕鸣春风、燕过春风、燕翔春风、燕啼春风……
老师最后填的是:燕剪春风。我们都迷倒了,觉得真美,真美,这辈子都忘不了了。
后来学了法语,知道不能总用苍白无力的万金油动词faire、avoir、ilya,这个例子耳熟能详:
Sursapoitrineilyaunelonguebarbe.他胸前有一把长长的胡须。
Sursapoitrinedescendunelonguebarbe.
他胸前垂着一把长长的胡须。
一个descendre,非常传神,顿时感觉这个人的大胡子好比悬泉飞瀑,长长地从颏下垂到胸前。
对语言的感觉要慢慢培养,也只能慢慢培养。它是从一个词、一句诗、一篇短文开始的。
就好比喝茶品茗,要训练自己对口味非常敏感,也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品味。
沧海桑田,文字是时光的神迹。希望你能有幸,爱上语言文字。
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法语
想深入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
充分体验一个民族的文化
原版报纸肯定是绕不开的门槛
蜗牛法语新闻课(暑期班)
开班倒计时仅剩2天??
预习材料和开班测试题已发
现在报名还来得及
蜗牛法语课程体系
零基础:0-A1
0-B1
0-B2
0-C1
语音
听力
语法
词汇
DELF
DALF
CATTI口笔译
专四
专八
考研二外
外刊精读
英法课
听歌学法语
小王子句读
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