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讲述学者的职业病

山高路远,治学譬如小水常流才能穿石。都悠着点儿!

这两年来,每次参加体检,笔者都会发现周边同事朋友的身体指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几乎无人幸免,且明显呈年轻化趋势。久而久之,好像在学术圈里,“有病”成为“新常态”,而“没病”却被视作“稀罕物”。

学者们对待疾病的心态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彼此慨叹健康不再到纷纷互相夸赞“也是蛮拼的”。不过身体有恙毕竟非好事情,且对于学者而言,虽平日无须风吹日晒,伤筋动骨,但常坐书斋,埋首钻研亦是一件苦差事,很多看似无碍的慢性“职业病”如同软刀子杀人,令学者们叫苦不迭,甚至危及生命。此情形非当下独有,民国学界已是司空见惯,不妨举几例子,望诸君引以为戒。

对于学者而言,年少成名往往是可遇不可求之事,然而成名之后如何保持水准,不负众望,便会如同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自己头顶。此挥之不去的危机意识自然而然逼迫学者废寝忘食般玩命创作,而长期透支健康的结果便是身体亮出黄牌。

胡适即显例。背负着高扛五四新文化大纛之巨任,胡肩上所承分量之重,心中所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故连轴转的讲座、应酬,不停歇的研究、撰稿,令其身体在不满二十九岁的年龄,便垮了下来。年5月,胡颇感不适,只得暂停授课,请名医谢大夫给其治疗。据胡回忆,大夫“看了我的病,疑是心脏的活门不太灵活,可能出血不止就会送命的”。数月后,胡又患脚风病,陪同学者站了三个小时后,居然不能走路。经谢大夫诊断,所谓“脚上风气”,根源“是由于积劳致心脏有病,须静卧几天”。可是或许寂寞难耐,抑或盛名所累,没几天胡又跑了出去,结果自然是大病一场。面对这位不听话的病人,医生忠告道,“你患的是心脏病”,“虽不是急性病,二三十年之内或无以外事,但必须静养,切不可劳力过度。烟酒和其他刺激物,绝不相宜。我望你以后务必早眠和多睡,不要太用功。”经此一劫,胡适不敢怠慢,迅即制定了一个养病恢复的计划:“十时睡,七时起。下午睡半时至一时,著书:每日二小时;看书:每日一小时”。幸好胡彼时尚还年轻,且执行得较为彻底,于是身体较有起色。

不过人时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及两载,胡适又开启了没日没黑的工作节奏。年春天参加一次运动会的半公里赛跑,胡“跑到最后半圈,我竟跑不动了。到将近终点时,我踏着一块石头,便跌倒了……回到司令台上,有人递一杯茶给我,我喝了一口,忽觉得眼前发黑,似将昏晕。”原来是旧病复发,而且较之前更为严重,“细看痛处在左脚踝骨里面,面上有点肿。睡时又觉两腿筋肉内酸痛”,胡“颇有点怕”。除了心脏状况不佳,尚有一难言之隐时常困扰胡适。常言道“久坐成痔”,学者无论读书还是写作,皆须长期坐着,于是痔疮往往不请自来,胡适便备受此病折磨。一次,胡与诸位师友聚会,恰逢痔疮犯了,“吃饭之时,真是如坐针毡。吃完饭匆匆回家,面已失色”。实在不堪此病困扰,医院做了一个手术,足足养了一百天才完全康复。而且当时这类手术的医药费居然是一百五十块银圆,堪称天价了。想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痔疮真的是长得起,却治不起啊!

与乃师相比,素来在学术上自我要求甚严的顾颉刚,亦积劳成疾,大毛病没有,小问题不断。单就、两年来看,年仅37岁的顾几乎天天受病患折磨。年初,顾就连日便秘,“以用力故出血矣”。不久,失眠又来侵扰。为了能入睡,顾只得每晚临睡饮酒。然而终日写作尤其挑灯夜战,导致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终致神经衰弱,此非几杯醇酿便能医好的,且长期休息不佳易引发心脏不适。顾感到“日来心荡颇剧,失眠病虽不作而怔忡病竟成,夜间遂不敢工作矣”。

更糟糕的是,长期伏案,缺乏运动,饮食不按时,作息不规律,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造成骨头变形,之后到了交稿之日,“但伏案时依然肋骨痛楚,实在没办法,焦急之至”。顾告诫自己“可怜的颉刚,你经此挫折,以后总不可太刻苦了!”其次是肠胃蠕动不足,往往消化不良,如一次赴宴,顾饭后竟腹泻四次,颇伤元气。再就是饭量不济。才30来岁,顾“午餐不过碗半,多一口即吃不下。与七八年前,冬间每餐进四碗者,大不同矣”。倘不加调理,便易导致阴亏肝旺,内热脾虚,顾便坐下此病根,时常感觉腔内痰多,“早晨醒时,周身疼痛,胸前胀紧。肺病耶?发劳伤耶?心脏病耶?”更有甚者,诸病从至,体质之虚弱常出乎己之预料,盗汗的出现就为顾敲响警钟。年下半年,顾一月之内频繁盗汗,“初仅颈间有汗,今日乃至全背部皆出,衣如水浸矣。心头为一凉”。不出几年,昔日英姿勃发的顾颉刚已略显老态。次年一次故友重逢,其老同学章元善仔细打量顾,叹道:“多年不见,苍了!”傅斯年也好奇顾“何白发之多也?”顾不禁感慨“嗟乎,岁月不居,倏忽已老,再不自立,当如之何!”其实此刻的顾颉刚,尚不到四十岁,苍老之貌实与平时缺乏保养密切相关。

好在胡、顾二人后来皆注意休息调养,体质逐渐恢复,终享得高寿。但并非所有学者都意识到这一点。如钱玄同,拜年轻时挥霍健康所赐,人到中年,失眠、心慌、气短、胃疼、高血压等诸病集于一体,时常苦不堪言,既然自知身体堪忧,就当悉心调理、认真治疗,孰料钱依旧任性,终致突发脑溢血离世,年仅53岁。诚可谓学坛一大损失。

学术圈常流行一句话:“只有活得久,才能把同行熬垮,成为一代宗师”。虽属戏言,但确道出健康对于学者的重要性。唯有身体好,避免各种“职业病”,学者方能长期保持上佳的研究水准,才可为后世多贡献才智与作品。倘身体没了,不仅乃学界之憾,更是家庭之忧。故学者们,山高路远,治学譬如小水常流才能穿石。都悠着点儿!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文/王学斌)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xq/181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