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箫乐之人鲜有不知谭宝硕,谭先生的箫声如泣如诉,或苍凉深沉,或低徊宛转,或抑郁蕴藉的箫声总是无声无息润于听众心中,撩拨起心中那久久不能忘怀的那种难忘;静静的聆听良久,如同诉说的箫声,也会叩醒听者心深处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高山流水,知音难寻的感叹油然而生......
听者喜欢箫声,也许正是因为箫声传递着人世间那份凄美的忧伤吧。
谭先生在演奏之余也做了一个公名为“谭宝硕的洞箫世界”,每每有美妙的文章和箫乐流淌,你可以点击这篇文章的阅读原文进入“箫园主页”去细细阅读...
下面是选择QQ音乐谭先生的洞箫古意专辑,请细细品味和欣赏...
谭宝硕与洞箫古意
谭宝硕(洞箫)、谢俊仁(古琴)、古筝(刘瑞中)
1.《平沙落雁》洞箫与古琴
《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张远《潇湘八景图》
《雅斋琴谱业集》
平沙水云,似轻烟惨澹斜曛。秋戽冬临,芦花乱纷纷,孤雁离群。
飞落江东,近西洲蓼花正红。问取恁孤鸿,寄音书,可也千时能通。那时节,与他相会书中。
烟水蒙蒙,一天潇洒西风。游子飘蓬,瘦减好形容。听疏钟也听疏钟,咽寒蛩,铁马风,扰得人心忡意忡耳边忡。奈何奈何也,目断飞鸿。忆云山,阴隔千里,寄音书,却也难通。
音信难通,音信也难通。远隔湘江,怅秋容枫叶红。送舟风,浪迹萍踪,人未逢。怕看那云重,说什么归鸿。相逢梦中,相思无穷。到如今,泪洒寒江西风。
戴月也披星,南往悲鸣。千万里衡阳,衔芦花,宿柳岸,异国飘零。向蒹葭水汀,汉孤伶。饮也啄也呵,前生定,望寒北,又各一方泪淋。
冒云衡云,排空阵纷纷。忆别时,见花飞暮春。到如今,雨雪音信无凭,有恨难伸。落平沙水云。
2.《落梅风》洞箫与古筝
情到深处人无语,箫声寂寥暗落梅。
新秋夜,微醉时,月明中倚栏独自。
吟成几联断肠诗,说不尽满怀心事。
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
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则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
3.《阳关三叠》洞箫与古琴
《阳关三叠》为又名《渭城曲》、《阳关曲》,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这首琴曲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别鹤怨》洞箫独奏
别鹤喻离散的夫妇,唐代陈季卿有诗《别妻》云: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凄凤管,别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5.《昭君怨》洞箫与古筝
《昭君怨》是昭君思念故土的情感描摹。乐曲开头以缓慢的节奏,重复变化的旋律,有层次地描述了昭君出塞的无奈和哀怨情绪。
乐曲着重在“哀”字;乐曲尾段节奏忽然加快,尤如心情激动起伏,似在倾诉满腹的怨恨,乐曲着重在“怨”字,可这远离故土之痛,又怎一个“怨”字了得?
6.《秋江夜泊》洞箫、朗诵与打击乐
秋夜霜天,一轮明月照着平静的江面,水波微漾,夜泊渔船发出的点点灯火,映着月光一闪一闪的,一阵阵“呜呜”声掠过水面从远处传来,在江面上空弥漫,波光里蔓草轻荡,远古飘飞的箫声悠扬淡缈,如烟往事翻飞心海,眷言一杯酒,凄怆起忧思。
人若梅娇,正愁横断乌,梦绕溪桥。
倚风融汉粉,坐月怨秦箫。
月夜之下,清风徐徐,看疏影婆娑如画,听一管洞箫缥缈于尘烟,犹如习习之春风拂面,有如绵绵之潇雨不绝,似天上之浮云悠悠,似清流之涓溪潺潺,其音婉婉清扬,荡漾心间,除却凡思,如处无尘之境,想那世外仙人的逍遥与空灵也不过如此吧。
据说古琴曲《秋江夜泊》是根据唐代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所作之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妆台秋思》洞箫与古筝
此曲旋律优美而略带伤感,描写王昭君对故国家园的眷恋之情。曲风含蓄典雅,娓娓道出伤感、思念之情。
箫的悠远呜咽与古筝的空灵优雅完美结合,空灵通透、意境深远,非常富有韵味。
8.《长相思》洞箫、诗吟诵与古琴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恹恹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听这样的琴声,就要张开耳朵,从细若游丝的节奏里品出它的深沉底蕴来。一根一乡思,一花一韶光。那样的一刻,指下便感觉力沉千钧。思悠悠,恨悠悠,最断人肠是离愁......
9.《禅院钟声》洞箫与古筝
乐曲虽然借用了“禅院”之名,意为求平和与宁静,但实际的音乐却让人有触动心底的感伤。其背景故事是描写一男子与一女子相爱,男子出门读书几年后归,见女子已与别人成亲,伤心出家。是夜,夜幕与香烟齐绕,钟声与风声相和,勾起了男子伤感的情怀。紧随开篇钟声的一阵如呜咽般的箫声,让一切都笼罩在悲凉的气氛中。
继而,乐调由慢渐快,逐渐活跃、轻快起来。似乎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也代表对女子美好的祝愿。整个曲调悲切缠绵、伤感凄凉又无限哀怨,凄美的乐调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10.《高山流水》洞箫与古筝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谭宝硕,洞箫演奏家及造箫家。他自幼学笛,师承岭南派。其后广泛研习南北各派的吹奏风格,不断拓展洞箫的表现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演奏不但揉合了传统和创新的元素,更着重对思想和哲学的探求,业界赞誉其“擅于用箫声道出每一个故事”。他不但在制作洞箫上有极为深厚的造诣,同时重视音乐的创作,年其作品《运河欢歌》入选为广东省优秀创作器乐曲,近年来创作有《云门夜雨》等30多首音乐作品,成为广为流传的毕吹曲目。
-点击下方图片推荐阅读-
谭宝硕:洞箫制作的文化内涵
阅读原文:箫园主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