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临床常见方证之应用比较

白癜风初期会变大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628/4415390.html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   1.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

  两方均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都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小柴胡汤又配伍了人参、炙甘草,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其和解与补虚同用,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

而大柴胡汤又配合了大黄、枳实、芍药,又有导滞泄热、缓急止痛作用,其和解与攻下并用、主要作用为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同病,适用于往来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胸腹胀满、下利不畅、口苦、苔黄、脉弦有力者。

  2.蒿芩清胆汤与温胆汤

  温胆汤组成药物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菇,具有化痰、降逆、和胃作用,其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主治痰热扰胆、虚烦不眠之症。本方加青蒿、滑石、青黛、黄芩即为蒿芩清胆汤,其清热除湿作用较温胆汤为强,为清胆泄热、和胃化湿之剂;主治外感湿热之邪,邪留气分,热重于湿,热重寒轻的病证。主要临床见症有: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肢倦、胸痞呕恶、舌苔腻、脉濡数等。

 3.四逆散与小柴胡汤

  两方都用柴胡清疏肝胆、和解表里。所不同者,小柴胡汤用黄芩,略为偏寒,故以口苦、咽干为主症之一,而四逆散用芍药、甘草,着重于里缓急止痛,以里急腹痛为主症之一。小柴胡汤又用人参、半夏,和胃止呕;四逆散用枳实,行气破结。

 4.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

  黄连汤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它与半夏泻心汤都是调和肠胃,治疗肠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病症的方剂。不同点是黄连汤所治是上热下寒症状较突出者,上热则见胸烦,下寒则见腹痛。故黄连汤增加黄连用量以清心胃之火,除去黄芩,而加桂枝以温经散寒。在临床应用时,如腹痛较重,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则温里止痛的功效更强。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

  两方均可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症,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等。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为主,并配伍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以补中和胃降逆,主治少阳症兼有正气不足者,并可治疗热入血室及疟疾。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为主,并配伍燥湿化痰的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竹茹、碧玉散以清热化痰,而无补中益气作用。主治少阳寒轻热重而兼有痰湿者。

  6.四逆散、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

  三方均可调和肝脾、治疗肝脾不和之证。四逆散以柴胡为主,输转气机、透达郁热,配枳实以增强其输导泄热作用,配芍药、甘草以和营缓急止痛,主治“热厥”及胸胁脘腹疼痛、泻利下重、脉弦等症,对于肝郁化火,阳气内郁不能外达而见手足厥冷者,亦可应用。

  逍遥散由疏肝解郁的柴胡配伍健脾养血的白术、茯苓、当归、芍药等组成,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脾虚、营血不足之症。症见:头痛、目眩、胁痛、神疲乏力、食少、口燥、咽干,或见寒热往来,或有月经不调、两乳作胀,舌淡红、脉弦而细。

  另有柴胡疏肝散一方,由四逆散衍化而来,由四逆散加陈皮、香附、川芎行气活血药组成。其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作用较强,适用于肝郁气滞兼有血瘀的胸胁疼痛等症。本方健脾养血的作用不及逍遥散,而芳香温燥之性较强,无养血柔肝、健脾补中的作用,对于血虚肝郁脾虚的逍遥散症不宜应用,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7.温经汤与生化汤

  两方均有当归、川芎、甘草、生姜,都有温经活血化瘀的作用。生化汤主治产后受寒,瘀血内阻,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之症。温经汤为治疗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月经不调的主方,临床上还可以见到阴血不足的虚热症状,证情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所以方中除了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药外,又配伍了养血、益气、和胃之药,如人参、甘草,半夏等以助生化之源,配伍凉血滋阴养血之品,以清其虚热。生化汤重在化瘀生新而不在温补,温经汤重在温养而不在攻瘀。

8.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是以白虎汤与麦门冬汤两方为基础加减而成,也可以说是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竹叶、半夏而成,两方均有清泄气分之热、生津止渴的作用。白虎汤为大寒之剂,清热降火之力甚强;主治气分热盛之症,临床主要表现有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简称四大),邪盛而正不虚。竹叶石膏汤为清养之剂,寒凉之性较弱,而益气生津之力较强,并兼有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热病后期气分余热未尽,气液已伤,肺胃之气上逆之症,以身热多汗口渴、呕逆、呛咳、少气乏力、舌红苔少、脉虚数,气阴不足为主要症状,此时邪衰而正亦虚。9.归脾汤与天王补心丹   两方皆有养心安神作用,均治怔忡、失眠。其组方均有人参、茯苓、远志、枣仁、当归。归脾汤又配伍了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龙眼肉、木香,为肝脾同治,气血双补之剂,而侧重于益气健脾,主治脾虚气弱,统摄无权而致的各种血症,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下血以及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而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而天王补心丹则配伍了生地、天冬、麦冬、丹参、玄参、五味子、柏子仁、桔梗等药,侧重于滋阴养血,主治阴血亏少,心火亢盛,心肾不足的心悸、怔忡、失眠、盗汗、梦遗、口舌生疱,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一个以益气健脾为主,一个以养血补心为主,一个偏温,一个偏寒。   10.三仁汤与藿朴夏苓汤   两方均以杏仁、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及其他一些清利湿热药组成,都有宣畅气机、化浊利湿作用,主治湿温病邪在气分而湿重热轻者,症见身热不渴,倦怠身重,胸闷,苔白,脉濡。   但三仁汤所配伍的清利湿热药为滑石、通草、竹叶,其清热利湿作用较强,湿热程度较重时使用,除见上面症状外还可见面色淡黄,午后发热,状若阴虚,胸闷不饥等症。   藿朴夏苓汤配伍的清利湿热药为茯苓、猪苓、泽泻,其清利作用不及三仁汤。但它又配伍了芳香化浊解表的藿香、豆鼓,其芳香化浊力较强,并兼有解表作用,适用于湿温初起,湿浊较盛者,临床见症以胸腹满闷较甚。临床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一般先用藿朴夏苓汤,后用三仁汤。11.黄连解毒汤与泻心汤   两方组成均有黄芩、黄连,都有泻火解毒燥湿之作用,主治实火热毒,湿热之证。黄连解毒汤以黄连为主,配有黄柏、栀子,能清泄三焦之实火,主治三焦火盛,大热躁狂,谵语不眠,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痈肿疔毒等症,常见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泻心汤以荡涤肠胃之大黄为主,与黄芩、黄连同用。主治心胃火炽,迫血妄行所致之吐衄、目赤、口疮、大便秘结等症。两方亦均可用于湿热发黄之症。泻心汤用大黄并不专于攻下,而有釜底抽薪,泄火解毒之作用,又能活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12.清胃散与玉女煎   两方均能清胃火、治牙痛。   清胃散以泻胃火之黄连为主,配以凉血之生地、丹皮及清胃解毒的升麻组成。有清胃凉血解毒作用,主治胃火上攻之牙痛。临床上以牙龈红肿溃烂出血,口气热臭,脉滑大而数等为辨证应用要点。   玉女煎由清热降火之生石膏、知母及滋阴之熟地、麦冬等药组成,有清胃滋阴之作用,主治胃火有余,肾水不足之牙痛,临床以牙齿松动、头痛、牙痛、牙衄、烦热口渴、舌红苔少而干,脉浮洪而滑大按之有虚像者为宜。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试针试药ID:hnbfdycx

艾御享堂

版权声明:编辑/医丹校对/枫文图/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觉得不错,点个赞或在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py/7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