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每周一穴通里

每周一穴

通里

穴位简介

1.定位: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2.特定穴属性:手少阴心经络穴;

3.功效:通经活络,养血安神;

4.主治:①心痛、心悸、怔忡;②暴喑、舌强不语;③肘、前臂、腕部内侧痛;

5.穴名释义:通,通往;里,内里。杨上善曰:“里,居处也,此穴乃手少阴脉气别通为络居处,故曰通里也。”

临床应用

治疗失眠

失眠又称为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重者彻夜不能成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关于虚证失眠,正如《医效秘传·不得眠》载:“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阴气弱,故不眠。”虚证失眠按照辨证分型可分为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和心胆气虚,但其病机均为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有临床研究发现采用原络配穴法——神门、通里穴相配治疗虚证失眠效果良好,二穴相配有宁心安神、调整心气的作用,可以改善心功能和心脏供血。

治疗运动性失语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又被称为表达性失语、Broca失语,表现为能听懂他人的语言,自己不能说话,但单字发音正常。其发生与大脑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组织缺血缺氧有关。本病属于中医“暴瘖”“瘖痱”“风癔”的范畴,药物疗法在恢复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方面疗效欠佳,而针刺是目前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方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还可以改善其神经缺损及提高生活质量。通里穴是治疗失语症的特效穴,《灵枢·经脉》记载:“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中医认为,心藏神,舌为心之窍,失语症的发生与心密切相关。通里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络穴,有联络心经内外经脉气血物质的作用,能通心脉,益心气,利舌咽。《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亦有记载“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研究表明,针刺通里穴配合体针治疗运动性失语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可提升患者的自发谈话、复述、命名、理解能力。同时,研究显示,电针刺激通里穴,能够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表明电针刺激通里穴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

治疗心绞痛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由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厥心痛”“心痛”“胸痹”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临床研究表明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能改善缓解ST-T的下移分钟数与下移幅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从而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延缓纤维帽变薄,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实现的。动物实验也表明电针神门、通里穴可通过调节心脏交感神经活动,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快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家兔的心功能,对抗心肌缺血状态。此外,《玉龙赋》有云:“通里疗心惊而即瘥”,除了心绞痛,通里穴还常常与内关、心俞相配伍治疗心悸、怔仲。

参考文献

[1]赵吉平,李瑛.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1-42,.

[2]苏东,赵军,金弘.针刺心经原络穴为主治疗虚证不寐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7(05):34-36.

[3]王丽荣,吕艳丽,刘兢,等.不同手法针刺通里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38(06):-.

[4]王儒蒙,焦杨.针刺通里穴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18(01):-+.

[5]张宁,崔瑾,冯麟,等.电针“内关”“通里”穴联合基础药物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TIMP-1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4(05):-+.

“针灸知名专家白鹏教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cf/9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