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掌握好心脏的功能及特点,辨别症状不再难。
由于心主宰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因此有「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称号,可知心脏的重要性。
心脏就好比是一个国家里的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作为皇帝,是不是就高高在上,什么活也不用干了呢?当然不是,相反,这位皇帝有很多事情要做,那么心脏都主要负责什么呢?先来说说它的功能。
中医把心脏的生理机能分成两大块,一个是主血脉,另一个是藏神。
心主血脉
「主」有主持、管理的意思,主血脉指的就是:心脏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以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主血脉还可以从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细说。
心主血
心主要负责推动和控制全身血液的运行,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脏腑、躯体、官窍中去。
人体内的血液之所以能够运行,主要依赖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阳能促进心脏的搏动,心阴能抑制心脏的搏动,只有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相互协调的时候,心脏才能保持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才能正常输布全身,发挥濡养作用。
若心气不足,心阴或是心阳不足,脏搏动无力,便会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心主脉
「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心气有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脉管的舒缩,维持脉道通畅的作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才会有节律,脉管收缩才能规律,脉道通畅,血液运行才会流畅。
心功能正常,四肢百骸得以濡养,则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或阴阳失调,导致血脉壅塞、血运失常,则会出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唇舌青紫、脉细涩等症。
心藏神
心藏神,又称心主神志,神可以解释为精气神的神,代表人的精神状态。神,还代表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一系列精神活动。
而人的精神、情绪是需要气血供养的,当气血不足时,就会出现心神失守,心神失守就会导致失眠多梦、心烦意乱、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
你的心脏还好吗?
心脏不好,除了会出现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常见心系症状外,还会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心脏是否正常?
1.看面色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思是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一个人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心血、心气的盛衰,以及心脏机能的强弱,故称心之华在面。
当一个人心气旺盛、血脉充盈时,其面色是红润有光泽的,若心气不足了,面部失养,则出现面色晄白;心血亏虚则见面色无华;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通畅,则面色晦暗,有瘀斑瘀点;若心火亢盛,灼烧阴液,则导致面色红赤。
2.看舌头
《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舌为心之苗,能很好的反应心脏的功能状况,正常情况下,舌头是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的。
若口唇、舌头的颜色是比较淡的,则可考虑是心血亏虚、口唇失养所致;若平时容易舌红生疮,则很可能是心火上炎所致;倘若舌质紫暗、有瘀斑,那就要考虑是否心脉瘀阻了。若心不藏神,还可出现舌体强硬、吐字不清甚至失语等症状。
3.看思维意识
心主神志,一切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由于心为藏神之脏,若是心脏出现问题,人的思维、情绪、意识就会表现出异常。
如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导致神不守舍,就会出现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等症;若心火亢盛,内扰于心,则会出现狂躁、胡言乱语、神识不清等现象;倘若痰浊上蒙心神,神明失司,则会出现神情痴呆、意识模糊。
4.看汗液
中医认为:心在液为汗,汗液的产生主要由阳气蒸腾属阴的津液,外出肌肤所致,汗是由津液所化生,精血同源,心主血,因此认为汗为心之液。
《医学正传》记载:「汗为心之液,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当心阴、心阳异常时,可表现为出汗异常,如心阴虚可见盗汗;心气虚、心神不宁时可见多汗、自汗;心阳暴脱则见冷汗淋漓等。
导引按蹻养心神
为大家推荐一个养心神的穴位——内关穴。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中,具有补心阴的功效,同时对稳定心率、收敛止汗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养心为什么不推荐心经的穴位,反而推荐心包经的穴位呢?
其实,导引按蹻有一个特点:通常来说,导引按蹻是不用手少阴心经的,调理心脏的问题都是用心包经的穴位来代替。绝大多数心脏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导引心包经上的穴位来解决。
我之前跟大家强调过,导引按蹻的补泻手法,除了肝经以外,其它阴经上的穴位,都是只补不泻的,因此内关穴用补法即可。
操作方法:
用中指指尖,轻轻点按在内关穴上,(中指指尖朝向手指的方向为补法),保持静止,每次补30分钟即可。
版权声明:1.本文来源「正安聚友会」,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