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失眠、尿频、手足心发热、头晕、头痛、胸闷、胃脘部嘈杂烧灼感等。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的患者,因为一些躯体化的症状,不停的要求进行医学检查,但是,不论做什么检查都没有明显的器质性问题,如果没有器质性问题检查出来,或者检查的结果不足以解释她(他)的症状,就不能阻止她(他)进一步检查的计划。对于这样的患者,经常有西医临床的医生会建议服用抗焦虑药物,但是,这些患者往往不能坚持规律的门诊随访,即使暂时接受服用抗焦虑药物,也不能规律服药,导致药物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出现了一些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患者的整体进行阴阳平衡的调节来改善患者的这些躯体化不适症状,效果相对而言比西药更好,但是,因为很多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首选专科进行就诊,所以,这就影响了患者接受更优选的中医药方式治疗,比如患者出现心慌症状,首选就诊心内科,有头晕头痛,就诊神经科,有胃部不舒服,就诊消化科,甚医院没医院诊治,就诊的过程漫长繁杂,更可能加重其病情。
有些患者对中医的知识了解一二,知道通过一些中成药改善症状,比如逍遥丸、安神定志丸等,但是,中成药脱离了最根本的中医辨证,疗效自然会比较差。要怎么样提高这些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呢?其实,还是离不开辨证论治,四诊合参,说通俗一点,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特殊体质,设定中药处方,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比如,有这样一位患者,她睡眠不好,入睡困难,同时有口苦,口干,烦躁,舌质是红的,脉象是弦的,那么,针对这个患者,考虑她有肝郁化热的症状,可以选择小柴胡汤进行加减。这种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获得的效果当然比千篇一律的治疗效果要明确很多。
我是中医,更多精彩的中医内容期待与您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