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降雨量重现期列车效应hellip

近期,河南遭遇罕见极端强降雨,7月20日郑州1小时降雨量.9毫米;台风“烟花”登陆我国华东地区,风雨影响很大……于是,新闻中经常出现了这些词语:降雨量、低涡、列车效应,等等。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呢?

降雨量XX毫米很多小伙伴就想知道,1小时下.9毫米雨,是什么概念?为什么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那得先了解降水量与降水强度。气象上常用的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一个观测点单位面积上测得的降水深度。气象部门要用标准雨量筒或虹吸式雨量计等进行测量。以标准雨量筒为例,它是测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液体和固体降水总量的仪器,一般为直径20厘米的圆筒。也就是说,这里的XX毫米,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定时间里,雨量筒内收集的积水深度。通常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看到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量级,就是用降水量来衡量的,具体标准如下:

以24小时为例,降雨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很多人对这个量没有概念。我们做个类比,一节5号电池高度约50毫米,暴雨相当于在单位面积(复习上文)里,一天下了一节5号电池的高度;大暴雨就是两节5号电池高度,特大暴雨毫米大约相当于两个普通易拉罐的高度。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并不算强啊,特大暴雨也就只到成人的小腿肚。但实际并非如此,降水量是在气象观测场里用特定仪器测量的,它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物或高大植被。它与路面积水有本质区别。

再说降水强度的问题,降水强度一般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的最大降水量。

暴雨有时并不意味着雨强大。如50毫米的雨平均下在24小时内,那么1小时只下2毫米左右,此时地面一般不会形成明显积水,在很多人的感知里,就认为这雨并不“暴”啊,有时就会吐槽,这哪是暴雨?但若集中下在1小时内,其它23小时不下,人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很多人就会用“暴雨如注”“天漏了”等词来形容它,其实在气象学里,这都属于暴雨。

此次强降雨中,郑州1小时降雨量达.9毫米,已超此前河南林庄年8月5日创下的纪录(.5毫米),这个量级是相当惊人的。世界1小时最大降雨发生在年6月22日的美国密苏里州霍尔特县,为毫米。

1小时降毫米到底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小时内,整个大地都降下来20厘米的水,城市地面分布又不均匀,水流到低处,很快就能形成齐腰的水,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20厘米。

重现期

重现期这个词的英文是returnperiod,这是一个概率学上词语,但媒体上有时会将其称作“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实际并不准确。

年的重现期,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每年是百分之一,所以它可能会连续多年发生,也可能年都不发生;并不是人们理解年才会发生一次。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百年重现期的事件,可能会连续发生。

重现期的计算是通过数学函数拟和进行,不一定要非常长的序列,比如根据几十年的数据也能算出来百年、千年的重现期数值(returnvalue),当然序列越长拟和的就越好。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对重现期做了形象的比喻:

某中学高三学生的身高,用1班50人数据算得平均身高1.69米,最高者1.85米1人,最矮的1.60米,有5人身高高于1.8米。这个结果,用统计术语来表达就是:1.8米身高“10人一遇”,1.85米身高“50人一遇”,2米身高多少人一遇?我们根据已有数据可以拟合出一个能够大致反映全班身高的曲线,从这个曲线就可以推算出:2米身高大概需要人一遇。比如下面这张图,虽然简陋,但是应该能看懂意思吧。涛淘风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bx/9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