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落梅,女,原名崔宝珠,河南睢县人。自印诗集《虚无客栈》。参加《诗刊》社28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阳光灿烂
台阶上摊着的芝麻快要爆裂了
土豆隐忍些
体内的汁水正慢慢转化为淀粉
但还在等
婆媳两个把玉米也摊开来
一个已经老了
一个准备老去
两个女人各怀心事
默然无言
阳光灿烂
金子般发烫
金子般虚幻
☆细草间
石头撂着石头是对的
而缝隙间生着细草不对
草叶上挂着露珠是羞耻的?
迷惘的半径在增加。还好,它具周期性
细草间,一条半梦半醒的蛇
把眼珠转向那草尖上滚动的月亮
我是那眼珠(当我在床上
假装小睡)
难以掌控的是:明月如霜
风如带,白蛇放诞,游动于云朵
☆洞中男孩
那个男孩还在挖洞
他说他来自时光深处
他眼珠黑得像地底下的煤
我们钻进洞里
小小的身体贴在一起
他那么凉
让我感觉
沾濡到了早晨草叶上的露水
那个男孩还在挖洞
已经挖到
一座繁华城市的地底
我从地铁中嗅到他
身上奇异的矿石气息
他说
他已经接近了火
他说他还在洞里等我
☆秋声
纱窗上,已见有昆虫遗落的躯壳
蛾儿有透明的白翅,甲虫呢
真象是黄金铸成的小玩意儿
它们是最敏感的谛听者
接到了命令,就低头安静的死去
在昨夜,我隐隐听到
一千匹白马的嘶鸣
而一千匹白马有一千种孤独
青桐听到的还要早一些
推开门
我看到纷纷的落叶
☆抽掉梯子
比如说:喜欢你
我就只能象
川端康成那样
说今晚月色真好
我试想
如果
抽掉月亮
抽掉
我
这词语的梯子
那句话
会不会
突然悬浮在半空中
哦,还需要
去掉半空
它会变成一个水泡
——去掉水泡?
☆手影国度
夜半的空房间里,我和灯
玩起了游戏
我们创造了一只黑色小狗
一群鸭子
和一只孤傲的鹰
在空旷的四壁它们可以随意的
放风。我允许它们
随便恋爱和结婚
但不许
擅自出走
消失在黑夜里
这一刻,我是这小小国家中
慈爱而专制的王后
管辖着这些虚无的臣民
它们恨着我也爱着我,如同
我乡下家园中
那些不会说话的畜生
仰望着衰老、孤单、坏脾气的母亲。
☆砸掉那格子
格子需要砸掉,对面在建的楼层
太规矩需要砸掉。在梦里
格子织成方方正正的网
需要砸掉。横的是昼
竖的是夜,需要拆解
未来与过往,需要一条柔软的
流线,与大片海洋的神秘
不要格栅
不要直线的秋风
圆规画出的花朵
不要被切割
不要黑色与白色,要大片的蓝
与大朵的绿
大的虚空
色彩要自由地流出来
像梵高的金黄
囚在格子中的鸟儿
要放出来!给它唱歌与沉默的权力
唱出天下大白
可以恣肆也可以安稳的山与水
格子要砸掉
但要给予少女
青春的膝盖之上那苏格兰短裙的美
☆接吻
窗台上摆着一对瓷人儿
在接吻,从一出现在这世界上
他们就注定了要相亲相爱
记不得他们就这样
亲吻了多久
我开窗时看了看他们
姑娘的表情似乎有点变化
弯弯的嘴角带点沮丧
或是厌倦,也可能是男子
总之是
他们之间
一定有点什么不一样了
夜里
我听到嘭的一声响
瓷人儿滚落下来
他们粉身碎骨
自由了
女的在这边
男的跑到了那边
我想一定是
他们自己要跳下来的
然而
让人怅惘的是
还是有一部分
紧紧连接在一起——
那是他们
仍在接吻的嘴唇
☆在梦里跳水的人
要叫醒一个在梦里跳水的人
要阻止她
从高处向虚无坠落
满天星星都惊讶的看着她
站在高高的跳台上
姿态优美
伸展着修长的四肢
她深吸一口气
向上轻轻跃起
失重的感觉让她进入更深的梦境
一颗微微紧张的
小行星,刚刚诞生
预备进入永恒的轨道
一朵羽毛球
在幽蓝玻璃般的空中
轻轻弹跳
一不小心就会跳进月亮
呵,多么慢
请允许她
象一朵花开一样慢
象过完长长的一生
一样慢
请不要叫醒一个在梦里跳水的人
她正进入不可知的虚空
请不要阻止她
象一把秋风般的软剑
穿透黎明
落进那黑色森林下的
苍茫海
她在滑翔
长发倒垂
身体濡湿了海水
她气喘吁吁抱住绸凉被
如拼命抓住一条想逃走的白鲨鱼
☆从轮椅进入液晶大海
轮椅上的男人其实不残疾
他只是觉得
他需要一种支撑
才能活下去
他常坐在窗子前看云
更多的时候
他看电视
他试探着
向电视里的女主角
伸出手
她也向他报以妩媚的微笑
有时候,她甚至
对着他流下眼泪
让这个幽居的男人心动不已
这一天
窗子上结了霜
而液晶屏里是夏天的加勒比海
女主角在游泳
她的小麦色肌肤
在阳光下闪着珍珠一样的光泽
他凑得更近
伸手进去
摸到了一片温暖的海水
他不由自主的游了进去
如果这时
恰好停了电
他的两只来不及进入的双脚
只好摸索着去寻找那双
怔忡的拖鞋
并继续蜷缩在那
一言不发的轮椅下面。
☆人脸鱼
他们以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个巨大的玻璃鱼缸
那里有一群金鱼,长着悲哀的
人形的脸
游弋在透明的水中
其中的一条
她以为自己就坐在
那些人中间,其实不是
“我刚往水中放了两条僧帽水母”
有一个人得意地说
他们翘着腿,端着酒杯
然而没有谁去注意水母
水母穿着宽幅的裙子
模样象个孕妇,突然现身于一个
舞蹈的队列中
有点尴尬
我指出这点是因为
她们正好游在我边上
我端着酒杯,假装没有看到她们
悲哀而献媚的脸
水在慢慢向上涨
最后从缸里溢了出来
两条洋娃娃一样的鱼
跌在缸的外面
他们的头部破碎了
那些人停止了饮酒
为这两个娃娃
惋惜了一会
穿绿衣服的清洁工扫走了它们
我以为那些人
正在我们中间,其实不是
他们看够了,觉得饮酒
也很无聊
就往窗外看着
日落时分,风景很美。
[鲁31之声]草间弥生意义上的翩然落梅,及其他宋子刚☆蛇
她梦见自己通体冰凉
一圈又一圈纠缠的只是自身
想放弃这绞索般的形体
真的很难她穿白衣
在草丛中舞着幻化的四肢和水袖
仰望月轮小心翼翼
不让心中火热的毒液
溢出来
“如果我不再想你那么一定
已经死于自焚”
我想,比照着草间弥生上图蛇形般扭曲团绕的自画像,再读翩然落梅的这首《蛇》诗,自当别有一番韵味。她们是那么的相互认同,如魂附身,草间的这幅虐心画像,更应该是诗歌中那条已然“死于自焚”的蛇的骸骨再现,在“绞索般的形体”上,多了一层近乎悲怆的凄美。此蛇无头无尾,更体现“一圈又一圈纠缠的只是自身”,当然,“火热的毒液”,还是作为创意的底蕴,像顽强的藤蔓植物,透过攀绕的红色发髻层层“溢出来”——成为你恐惧的东西,是对恐惧的最好摆脱,并让它们装饰你的命运!
草间弥生年幼时因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常常像蒙着一张巨大的网,布满着无数光怪陆离的大小斑点和细碎条纹。母亲告诉她,如果她能画尽全部眼中看到的异样,她的世界将变得清晰。于是小小年纪的她就拿起画笔,日夜不停地描绘,画了成百上千张只有她自己看得懂的,奇怪而琐碎的各种图案。圆形斑点,细巧花纹、生物触角和尖端,乃至表现来历不明的光线的和自我复制的镜子,都成了后来草间作品中重复出现的母题。起先,她仅仅只是一个和自己幽闭而绝望的精神自我做游戏的女孩,带着点疾病的强迫症。☆狱墙上的美人我曾在老监狱的墙上,偷偷画下过一个美人那年我大约十岁。黄昏时分,我在等爸爸探望关在里面的他的兄弟那地方很荒凉。高墙上几只鸟,居高临下地盯着我我仰头看着它们,蹲在冷冷地铁丝网上使我惊讶,又害怕于是我用手里捏紧的的彩笔在墙上画了那个美人微微右侧着的脸,眼神迷茫小嘴唇微张,水袖上缠绕云一样的飘带远远地有人来了。我慌张的逃走把她一个人,留在了那里多年后,我经过这里时突然想起她,她的运命我绕着那破败的围墙走了一圈踪迹全无。我想,她或许死了,或许进去又出狱,已经衰老。拖着黑暗的长裙正在不远处某个小巷中踟蹰徘徊诗人翩然若梅在这首作品中,也自拟年幼的她遭遇了一座“老监狱”这样的宠然大物,她本能的应对就是在墙上画一个美人,作为自己的替身,而得以解脱。但诗人为什么要给它一个高规格的“美人”的待遇呢?这里隐含着一个历久的主题:美女与野兽。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巨大之物往往并非充盈之物,而恰恰先天的起于对一种缺失的隐瞒!也即是强力占有对“自然涌现”的隐瞒,存在者的占领越巨大,它的存在必越被僵固,越被剥夺,也越匮乏。它也越需要存在给予最璀璨的喷出来予以补给。所以,女孩必须要画出一个心目中无比光辉的“美人”,来阻挡“老监狱”这样惊恐的巨大之物的施魔。但是,作为现实生活的隐喻,诗人并不能得到彻底的解魅,它,只是被搁置在一边。如诗中最后的描述:拖着她的黑暗长裙,正在不远处某个深宅小巷中踟蹰徘徊……如果人需要有一种关系,最靠谱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对于草间来说,也就是她和那些记忆深刻的斑点的关系。后来,它们被升格为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而这只是表面上的一种解释,深层次的,于人的存在意义,却是对现代社会化的全面谋制下被施魔的人性的一种解魔尝试——这已经不是为老监狱的墙壁献祭一个美人了,而是把它符号化、可控化,变成一间视线通透的玻璃房子,或者说强悍的草间是在组建一个圆点的“红色娘子军”来彻底占领或是摧毁这座老监狱的黑暗统治。如果说,此在人生是一种被抛掷后的自我设计,草间弥生的最大意义在于:她把抛掷本身,当作了一种最好的设计。我以为。☆出操一整个清早我都伏在树叶上抱着露水看树下可笑的一群人面目模糊,衣服相同仿佛树叶一样难以分清。被一个权威的哨声操纵着向左、向右、起步走——我惊诧于这莫名的力量吸一口露水,听到懒洋洋的同伴说“这就是所谓人类的秩序”这时一阵黑暗如鸟翅一般降临同伴哑然失声,我知道他已从这个世上被出列——整个世界同时在出操我颤抖了一下,明白了谁是那个吹哨的人。当然,和日本的艺术天后草间弥生相比,居于中国小县城的诗人翩然落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委婉的策略,在《出操》这首诗中,面对平行世界的强权控制的秩序之重,她采用了绝对的轻,突然练就了一身聂隐娘的功夫,像露珠一样隐栖于树叶上,冷眼看待。但也不完全是因为避身事外,更像是为了把早已麻木的事实用窥视的方式来重新擦亮,仿佛揭穿一个巨大的密谋。实则揭示了处于存在离弃情形中的无急难状态的如履薄冰:就像诗中所写,“同伴”仅因为一次真相的细微发声,就被迫害“出列”于强行训服的哨声之下。草间弥生的装置作品所展示的,是被割断的生物触角的集体出列,它们己被剥夺母体之根,却又被重新种植得结结实实,整齐壮硕,它们的苦难涂着殉丽的色彩,它们的呻吟没有声音,它们的挣扎变成虚假的搔首弄姿。皮肤上无数排列有序黑色斑点,不再是原始质朴的满满记忆,将沦为被制服被同化的苦难烙印。☆鬼杀 屋子里藏着一只鬼,安静的时候穿紫色衣服,披散长头发,坐窗口下涂红指甲。躁动的时候,她耍疯,发痴。说胡话,对着月亮脱衣服在乳房上画上小桃花。乜斜着窗外,用眼睛和说话。照我的镜子,喝我的菊花茶。终于忍无可忍啦我暗地磨好刀一把,偷立伊身下伊正倚在栏杆上唱:“蓦听得门外地皮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这时节呵,俺一把快刀脖子上剐刹那间她一缕香魂随风撒呀,回转身,一帘花影,满地霜华,她她——她在花影间吃吃笑煞如果《出操》是一种隐避的笨略的话,那么诗人的第二种方式是就是戏说。如《鬼杀》所描绘的与之游戏,视之为客,假意奉承,并将可能的陷害消磨于嬉笑之中。诗中所引用的元商挺散曲《潘妃曲》,此曲的主题是等待中的盼望与惊恐。诗人却巧妙地得将之引导向《等待戈多》般的荒谬之境,彼戈多是虚无,此戈多乃鬼煞也。这只是诗人处境的存在论上的一种解读。与草间弥生相恋10年的约瑟夫?康奈尔,美国的第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蒙太奇导演、并以制作装置艺术“忧郁的盒子”而著名。他生性腼腆,终生未婚,长期处于专横的母亲的控制之下,女性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梦魇。因此,盒子里的浪漫世界成为他隔绝生活的“温和的麻醉”。除了每天热烈的电话和书信,他和草间之间没有真正的性爱。有一次他和草间接吻被母亲撞见,畸态盛怒的母亲竟然拎了一大桶从从两人头上浇了下去,并再次警告他远离肮脏的女人。可以想像,他和草间俩人的关系,就像他和盒子里的那些漂亮偶人的关系,无比亲密、隶属心灵的,却又只能是一件摆设。那么,《鬼杀》发生在“屋子里”,屋子就是一只大盒子,诗中的这一出人、鬼嬉戏,实则只是身孤影单的诗人自己和自己的一场无休止的绝望的战争而已。虽然她故技重演,使用了化解的飘忽之轻——“她在花影间吃吃笑煞”。草间弥生因幼年神经障碍出现幻觉,处于总是被一张大网所“网捕”的困境,最后她报之以重重叠叠、绵延无限的圆形斑点的艺术对峙,却因此突破人生的重围而得到拯救。诗人翩然若梅面对命运的抛掷,她在诗中设计了诸如《出操》中的躲避、《鬼杀》中的戏说;第三种,她更多地采用了时空穿越和命运置换的手段,比如《春事》。☆春事1往事无可记录。只有淡淡的一笔元和元年丙戍,四月十七我乘油壁车在长安郊外遇一“细瘦通眉,长指爪”的少年。(是不是长吉又有何关系?)我只是拔下鬓上玉钗放入他瘦肩上盛满诗句的旧锦囊中。其时,风吹细雨,翠烛霎亮2断桥残雪悄悄的融化着刚吐出的柳丝儿缠着她的瘦腰身。就趁着细雨再走一遍,再念一遍吧。此时她已是西湖茶舍的美丽茶师暗恋着医科大学一位姓许的书生。他常来此处饮茶每次必要西湖龙井。有雨没雨都带着一把,画着梅花的纸伞3“我姓崔,但不是莺莺,我真的不是莺莺”,运城普救寺的小尼姑笑着解释说。细致的眉目鬓角上有颗青春痘“这个春天,好几个姓张的书生来过了你是第十一个”她伸开手指比划着,象一朵花。4香君庙前卖折扇的女子露出半边脸她身后的桃花开的正艳堂上有人拈香,一个青年男子自称:“姓侯,商丘人氏。祖上书香门弟。现在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偶尔写几句,不值一文的破诗”诗如其人,读罢翩然落梅诗集《虚无客栈》,你会感觉到她的性格温婉随和,彬彬有礼又不乏热情,对世间的烦恼充满同情,自己又非常能忍受寂寞和苦痛。她填得一手好词,有一颗唐宋时代敦朴而浪漫的心灵。在她的艺术坐标上,古典诗赋曲艺成为她文学底蕴的横轴,而现实生活中遭遇是她不得不暴露在外的纵向触角,她像一个在词语中荡着秋千的墙里佳人,有属于自己的不确定期待的振荡中心。她的时空穿越只是瞬间的切换镜头;诗中人物命运的置换与替代,所截取的也正是两种命运交汇融通的霎亮一刻的永恒定格——比如《春事这组》。这时我们发现:轻声絮语、犹豫不决、恍然若逝、临近沉默,这些超越了隽秀哀婉、儒雅风流的古典风格的现代个性品质,正在形成翩然若梅诗歌的绝对部分。“从你的诗歌中将现实驱除,因为现实是卑鄙的。”除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创作,翩然若梅有一半以上的现代诗也都像马拉美所说的那样,将现实驱除得干干净净。但她这么做,当然不可能是价值判断的结果,因为任何题材的选择,绝不可能给诗歌带来某种“正义”的妄加,作为“生着根的人”(作者有同题诗),现实无非是思接千载身处渊壑的多重关联象征的一个部分而已。好的抒情,与激情和谵妄不同,它更应该是渐次充实的弥漫过程。“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在寻找过程中,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踝都跌伤了……”——这貌似歇斯底里的情绪失控,草间将之理解为生命的“磨灭”体验。所磨灭者,当然不是生命本身,于存在论上来讲,更像是“磨”亮了生命的本真自我,那么于磨灭中消“灭”的,自然是深陷于日常沉沦中的昏噩自我。存在之“畏”,恰是这种毫无来由的怕,乃至惊骇;令人茫然失其所在。因此把世界带至眼前的现身情态的各种错觉,与把世界推至远处的切割一致的理性自有其积极意义。世界是毛绒绒的,远胜于冰冷的钢铁结构,对处身移情空间的诗人来说更加如此。和草间汹涌而来的情绪吞没不同,翩然落梅总是能聚万千状况于情怀独揽,温存化解。☆温存这毛绒绒的阡陌、池塘、柳丝儿草的小嫩芽——春风软和,心头酥痒好教人羞惭:我突然很想在阳光下,袒露饱胀的双乳,把万物温存地抱上膝头但也不乏有抽象的凌冽,比如近作《抽掉梯子》:☆抽掉梯子比如说:喜欢你我就只能象川端康成那样说今晚月色真好我试想如果抽掉月亮抽掉我这词语的梯子那句话会不会突然悬浮在半空中哦,还需要去掉半空它会变成一个水泡——去掉水泡注意:诗中的“水泡”是一只中的无限。装置艺术的灵感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然后就是一丝不苟的制作过程,包括草间作品中千万个顺从的圆点,为了整体效果它们害怕冲突,没有一个敢丝毫移动。而诗歌的灵感在于不断助推的流动性,翩然若梅诗中的那只水泡,来自于那种飞速闪现的自发本能。草间弥生发散而乖戾,得逞圆点女王。翩然落梅凝默而慧巧,于诗中自琢小家碧玉。开启翩然落梅的诗集《虚无客栈》,首篇是一首叫《胭脂痣》的诗歌。翩然落梅本名崔宝珠,商丘人氏,习诗十余年,从网络论坛写起,入籍过《诗刊》的“青春诗会”。这是她的第一本诗集,开篇如开脸,“胭脂痣”,既是诗人的灵感偶得,也是命运中冥冥安排的开门一点红。这是一曲拟古情调的闺匣诗,写一位古代佳人,夜窥心慕之人,两情相悦的故事。好在构思精巧浪漫,极具戏剧性。☆胭脂痣今晚,我还会做旧时妆扮白纱衫缀上茉莉丁香花籽研做香粉,红攻瑰汁晕上双唇。我身段袅袅穿过花园的鲜露水苍苔沁凉,绣花鞋悄无声息 小楼上那人却浑然不知尚留月西窗,烛光幽微舐开窗纸,恰看到他呵正饱蘸松烟,添画我肖像中最后一笔锁骨上盈盈的胭脂痣我在想啊,那些身怀异能的人,如果隐藏于大街小巷芸芸人流,过普通的日子,谁又能将他们分辩?那些诗人、哲人、艺术家,因为他们不具暴力的惊诧外显就不是身怀异能吗?草间无疑就是个焦虑而灿烂的太空来客,而翩然若梅则总在穿梭于古代与现实之间,她们不是卡夫卡的木桶骑士,她们只凭小小的一粒斑点,最多像指纹打卡机那块磨光的圆形,轻轻一摁,就能“芝麻开门”般打开一座五彩缤纷的形而上的财富宝窟。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阅读她们,并倘佯于那些美好而光辉的作品之中。(宋子刚写于.11.28~12.4)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