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調《減字木蘭花》,顯然來自詞調《木蘭花》。最先玩這個詞調的,是柳永和張先。柳永的詞,是仙呂調——羽調,張先的詞,是林鐘商——商調。他們音樂上的差別,我們在這兒暫時不必去深究,但是,他們至少暗示我們,這個詞調可以用於不同思想感情的表達。我們從詞文本角度,看看他倆怎麼玩的,咱們撇開音樂問題,能從他們那兒學到些什麼玩意,可供我們以後玩詞借鑒的東西。
仙呂調
柳永
花心柳眼。郎似游絲常惹絆。
慵困誰憐。繡線金針不喜穿。
深房密宴。爭向好天多聚散。
綠鎖牕前。幾日春愁廢管弦。
柳永這首詞,寫的什麼,大家都能知道:女人在春天裏對外出的情郎的思念和擔心,因而慵慵嬾嬾和澹澹愁愁的情態。句子拆開都很簡單的,但是組裝起來,還是挺曲折的,也挺有意思的。用的手法也是綜合的,我還是先按我一貫使用的辦法,先拆開一拍一拍地分析,然後來尋找句與句,拍與拍之間的相互關係吧:
花心柳眼。郎似游絲常惹絆。——這兩拍,很有意思。第一句,春景。賦筆。實筆。連上第二句,他又是興筆,是比筆。虛筆。合起來說的是:飄在外的情郎一定是被那些嬌花媚柳樣的女人糾纏住了(所以,沒有回來)。
慵困誰憐。繡線金針不喜穿。——這兩拍,轉過來寫自己。基本上可以定義成賦筆。只是說了這個東西:自己(一個人)慵慵嬾嬾的,也沒個人來憐惜,針線活也沒心思做了。那麼,這兩拍和前兩拍,深層次的聯繫是什麼呢?是這樣的:想起大好春天,情郎在外面可能的風流快活,把我一個人扔在家裏,提不起精神來。對不?所以,從邏輯關係上來說,前兩拍是原因,這兩拍是結果。整個上片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的了。
好了,我們再來看下片。
深房密宴。爭向好天多聚散。——過片這兩句,扯得更遠。但卻表達了這首詞的主要意思:聚散。而且,這兩句很奇特。首先,你理解成回憶過去在一起時的甜蜜,因而對現在兩人不在一起時的孤獨的悲傷也可以。其次,你理解成對情郎在外面風流快活,扔下自己在家孤守著的憤懣也可以。這要看你理解“深房”是自己家裏的,還是外面的,以及“聚散”是偏義詞“散”呢,還是合成詞“聚”和“散”都有。總之,很奇特。但不管怎樣,這首詞的最主要意思,都集中在“爭向好天多聚散”這一句——大好春光,沒有在一起(或許跑到別人那裏去聚了)。有意思不?這兩句從邏輯上來說,又是起拍有那種擔心的原因:因為不在一起,看到某些東西,纔會有那種聯想和擔憂。對不?
綠鎖牕前。幾日春愁廢管弦。——用這兩句來結束這首詞,也是很有意思的。首先,綠窗,指閨房,照應起拍從屋內向外看。其次,綠鎖窗前,枝葉已茂,和花心柳眼一塊關聯好天(大好春光)。再次,幾日,這個狀態不是一天了,是一段時間了。第四,春愁,就是“爭向好天多聚散”這個愁緒。第五,廢管弦,和針線不喜穿,合在一起,說明,人整個慵困的狀態:既沒有心思幹活,也沒有心思娛樂。讀到此,我們發現,上下片的意思都是指向這一句的:爭向好天多聚散——大好春光,情郎不在,澹澹愁緒。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纔發現,其實各種片段,是可以互為因果解釋的。奇特不奇特?你可以把各句(如果不考慮押韻等格律要求),隨意組裝,基本都是解釋得通的。不信,你試試看。但是,無論如何組裝,它的中心意思都是這個感歎或憂傷:爭向好天多聚散。
這個手法很奇特。但不好掌握,容易把詞寫散。與我們常說的小令“就點深入”的寫法,不一樣。這正好說明:詞的結構形式,不是唯一的,主題的明確性,詞句的相互關聯性,是主要的。可能有些結構形式好掌握些,有些不好把控些而已。我想,如果你靈活掌握了這個玩法,不妨把它用在《菩薩蠻》上。我來試試:
黃鐘宮
紅鮮綠媆新姿色。郎君陌上春晴及。
綵線未忺拈。怔忡情緒懕。洞房私讌好。
聚散人懽惱。無意理絲絃。碧深牕鎖間。
更進一步,用類似的方法寫別的意思——當然,顯然已經與平常使用的方法有所結合了:
黃鐘宮
桃花滿目春溪水。心如蝴蜨翩翩地。
意緒漫矜憐。新題羞到箋。高天晴萬好。
自在情飄渺。今古幾回遊。憂傷纔可休。
林鐘商
張先
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
祗恐輕飛。擬倩游絲惹住伊。
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
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
張先這首詞,很簡單,祗是對一個舞女從出場到舞完整個過程的描寫,以及自己在觀舞過程中的想象和感受。它的主要意思和柳永一樣,也是放在下片第二句:去似楊花塵不起。現在來一拍一拍地分析它的邏輯關係:
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這兩句寫出場到起舞開始。“垂螺近額”,寫舞女出場時的髮型。“走上紅裀初趁拍”,寫出場到開始起舞的過程:小步快跑出來走上紅地毯,隨著音樂節拍,開始起舞。這是“目之所見”的描寫,但通過詞彙的細膩選擇,已經暗含了驚羨的意思了——面飾之描寫,暗示舞者年輕貌美;出場方式“走”和“趁”,暗示舞者輕快和嫻熟的技藝。——這樣為下面的想象埋下了伏筆。
祗恐輕飛。擬倩游絲惹住伊。——這兩句,從“目見”轉向“想象”,由客觀轉向了主觀感受。“祗恐輕飛”,由於舞曲越來越輕快,舞者也越轉越快,就象要飛起來一樣,讓“我”開始為舞者擔心起來了,是不是要象嫦娥一樣飛離人間呀。這一句是“客觀”和“主觀”“的結合。與前面兩句是由“快”的概念關聯在一起的。由於主觀意識的介入,暗示了作者對舞者“傾慕和暗戀”之心油然而起。“擬倩游絲惹住伊”,由於生怕舞者象嫦娥一樣輕易飛離了人間,所以想象用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絲把她絆住,不讓她離去。“祗恐”、“擬倩”兩組虛詞,不但前呼後應,仰承俯注,設想奇絕,富於詩意,而且十分委婉細緻地暗示了“我”對舞者的“傾慕愛憐”之心。整個上片的關聯方式是:客觀→主觀,以“快”的概念聯繫在一起。其中用“游絲”這個比喻,不但暗示了作者“游冶”之人的身份和心態——喜歡,愛憐舞者,但並不把舞者當作權利平等,可正常交往的對象,說穿了,就是泡泡她的意思而已,正是為了下片與“楊花”的比喻發生關聯,埋下了伏筆。
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過片兩句,目光投向舞者雙腳,由前面的主觀轉向客觀,再轉向主觀。雖然她穿著繡有文彩鴛鴦的舞鞋,輕盈飄灑的舞步在紅地毯上帶不起一絲塵埃,但是她就像楊花一樣洋洋灑灑,祗能讓我象游絲一樣的心牽惹蕩漾一下。“我”的情緒由“心馳蕩漾”的狀態下,逐漸趨於平靜。至此,詞的主要意思也凸顯出來了——雖然“我”對“她”,有“欣羨讚賞”之心,但“她”終歸是個舞女。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表明上是讚賞,但“我”依然懷有“身份”不平等的意識。
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這兩句收束全詞。幾乎純粹客觀,一曲《伊州》,曲盡舞終,惟賸“她”頭上簪的花兒依舊顫動,如”我”之心,尚未完全平靜。略含主觀之悵惘,沉浸,以及於不現實的非分之想之無可奈何的意味。
上面,我們通過最先用《減字木蘭花》這個詞調來填詞的柳永和張先的詞作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些概念,也許對我們今後填詞,有一定的啟發作用:首先,他們在形式上是一樣的,音樂曲子雖有關聯,來自《木蘭花》詞調,但是他們本身的曲調調式是不一樣,一個是羽調,一個是商調。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同一個詞調名,可以是不同的音樂,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次,他們這兩首詞的文學結構模式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們都把要說明的主要意思放在下片的第二句——這說明,同一個詞調的結構模式是可以改變的,祗要你的邏輯讓你的詞句保持應有的關聯性——甚至,你將來填這個詞調的時候,你可以把你的詞的主要意思放在下片的任何一句上。再次,我用菩薩蠻來嘗試翻譯柳永的詞意,幾乎用了相同的結構模式,這說明了,類似形式結構的詞調的邏輯模式和手法,是可以互相移植的——反過來,《菩薩蠻》詞調的慣用手法,咱們是不是可以移植到《減字木蘭花》呢?我想,當然應該可以的。那麼,我們學習這兩首詞,對於我們將來自己玩詞,到底得到了些什麼呢?你們恐怕有一些認識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讀讀我近期陸陸續續收到的你們寫的《減字木蘭花》,看看有沒有可議之處,或者變化之處:
1、——紫金樵夫
生涯如夢。霜鬢寒軀心可凍。變幻庭前。風卷芳殘淚已乾。
幽魂無奈。春盡佳人今不在。往日天真。徒把衣冠換幾身。
紫金這一首詞,大約寫的是雖然理想破滅,但是癡心不改的意思。寫得比較蘊藉。下面我們來一拍一拍地分析,看看他是怎麼來表達這個主題的:
生涯如夢。霜鬢寒軀心可凍?——起拍這兩句,開宗明義,回首人生,就像夢一樣,有幻滅之感,人已老,微寒之軀,心冷沒冷呢?這是一個設問句,但已經暗含了對現實有些失望的情緒。可議之處:可能“寒軀”改為“微軀”,更恰當些,突出自己在宇宙中是“卑微”的個體,暗指無力抗爭之意,當然,“寒軀”,仍然是可以通的。
變幻庭前,風捲芳殘淚已乾。——這兩句續寫,道出了自己為什麼有生涯如夢的感覺的原因:目之所見,變幻莫測,美好凋殘,悲傷已盡。他與前面兩句是這樣關聯的:變幻莫測,所以如夢,美好消失,是否心冷?極具象征意義,此處“芳殘”,就是下片的“佳人不在”。都是象征“理想”的。
幽魂無奈,春盡佳人今不在。——過片,回答了前面心冷不冷的問題:儘管美好消失,心存無奈,但是,斯心深處,仍有所繫。幽魂接心,春與佳人接芳,盡與不在接風捲和殘,也接霜鬢微軀。關聯極其細密。很好。主要意思,仍然放在這一句:春盡佳人今不在。”不在”,其實在這兒,還有”不再”之意。
往日天真,徒把衣冠換幾身。——結束這兩句,往日接今,今昔對比,強調自己曾經對理想的嚮往。可議之處:“徒把”,一票否定,為了展現自己不改之初心,可改為“就算”。把對美好,期待到底。下面,我們把整首詞抄一遍:
生涯如夢。霜鬢微軀心可凍。變幻庭前。風卷芳殘淚已乾。
幽魂無奈。春盡佳人今不在。往日天真。就算衣冠換幾身。
2、——富琿
幾番秋訊。約略夜寒初冷進。天氣無常。難免心中記掛藏。
久未謀面。天各一方除夢見。遙祝君安。更記加衣和樂歡。
富琿這首,是秋天來了,感覺但天變冷了,想起了許久不見的朋友,打個電話叮囑一番朋友:記得加衣喲,記得快樂喲。寫得很親切,很有特色。很好。喜歡這種樸實無華,感情真摯,不裝逼的語言。富暉,繼續加油!下面,我們一拍一拍地分析,它是否有可議之處:
幾番秋訊。約略夜寒初冷進。——起拍,很有意思。是敘述轉到感覺:秋天傳來了幾次信息(或許是通過幾場秋雨,或許是幾片落葉,不管球它的,反正信息明確),該冷了。而我夜裏在屋內,也隱隱約約真實地感到冷氣進來了。“初冷進”,這樣的組合,恐怕也祗有富琿能想得出,和金色娃娃有一拼,貌似無理,卻又很貼切——這就是善於運用口語的妙處。喜歡。
天氣無常。難免心中記掛藏。——接著,富琿是這樣寫的:因為“我”感到季節的變化,有點冷了,自然而然地想起遠方的朋友。他是用“無常”來表達“變化”的概念,“難免”來表達“自然”的概念。這些都是最親切的口語表達法。很好的。最稀奇的是,“記掛藏”這個組合,很有意思的。當然是個口語的表達方式——這又是他和金色娃娃那種純任自然的說法——不單單是“藏記掛”的倒裝,並且,一個“藏”字,道出了很多內涵:牽掛的這個人,是不希望別人有所知道的,是“藏”在心裏的。——或許是初戀,或許是情人,這個,我們不必要去深究,總之,是一個對自己很有影響,一直藏在心裏的人。奇也不奇?
久未謀面。天各一方除夢見。——過片,加深“藏”和“掛念”的意思。好久沒見了,人在天邊,除了夢裏纔能見一見。個中意味,大家自行咀嚼。可議之處:“未”字這個地方,是無論如何都要下一個平聲字的,但“未”字是仄聲,必須得換一換。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字來,只能換一個與原來語氣和內涵最接近的詞彙——無。很遺憾,意思和語氣,略有些微差別。富琿這首詞的主要意思,仍然是放在過片第二句:天各一方除夢見。
遙祝君安。更記加衣和樂歡。——這樣來結束的:(雖然天各一方見不到,或者說不宜見,但是“我”依然要祝福你)祝你一切安好,天氣涼了,記得加衣,記得快快樂樂地。很好吧?當然!尤其是“樂歡”,又是富琿他們似的獨特組合詞素的方式。可議之處:不必用“更”字,其實最後一句,就是君安的具體內容,叮囑他的話。另外,加衣和樂歡不是同等級別的關係,所以,不宜用並列連詞,最好換一個,當然,不換也無大毛病,口語嘛:記得加衣要樂歡。好了,我們抄一遍,再讀讀吧。富琿,挺好的,不要以為簡單的字句玩不出好東西來,有時,一裝逼,用什麼“高級”的語言,詞的味道,反而木有了:
幾番秋訊。約略夜寒初冷進。天氣無常。難免心中記掛藏。
久無謀面。天各一方除夢見。遙祝君安。記得加衣要樂歡。
3、——幽蘭靜雅
紅箋題句。欲寄芳心無可訴。花落春歸。笛起關山變調吹。
一時思緒。倚夢尋真曾暗許。月下雲開,秋水孤鴻照影来。
靜雅這首詞,填得比較空靈深情。一定是聽過文森老師講的《減蘭》上片“弱關聯”,下片“總收束”的寫法,並且能夠深刻領會。這種寫法,歷代名篇較多。靜雅這首詞大致是從小山的《思遠人》和東坡的《卜算子》的意境化出,很有一些特色。為了下面分析便於敘述,我把小山的《思遠人》和東坡的《卜算子》抄在這裏:
《思遠人》——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誰見幽人獨往来,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紅箋題句。欲寄芳心無可訴。——起拍這兩句,來自小山詞的結論。“漸寫到別來”,不忍寫,沒啥好寫的了。情緒起得很高。可對照小山詞讀來體味。
花落春歸。笛起關山變調吹。——美好已逝,沒啥好寫了,所以纔“變調”。漸行漸遠。春花由芳心過渡而來,變調由無可訴過渡而來。關山遞出“遠”意。幽蘭把主意放在“變調”這裏了。這是她的創新。很好。
一時思緒。倚夢尋真曾暗許。——過片這兩句,“曾”字非常重要。前面說了再無可訴,這裏回過頭來說,不忍忘卻。仍然思緒不斷,雖已“變”,但夢還在探求。“曾”反向關聯“變”,說明曾經有過的“心心相映”。
月下雲開,秋水孤鴻照影来。——收束這兩句,自東坡詞來。可對照東坡該詞來理解。接“夢扔探求”。有恨無人省。期盼歸來。
靜雅這首詞,總的說來,借前人意象以抒己意,固寫得比較空靈蘊藉。從決絕開始,反轉到執著,不肯放棄,體現了其情深。主意提前,為深化(這裏是反轉)留下敘述空間。這些都很好。詞,也寫得很成功。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弱關聯”,其實不是“弱化關聯”性,而是把看似不相關的意象,通過特定的方法收束關聯在一起而已。讀這首詞,大家可以慢慢去體會。
4、——松湖海清
友朋相聚。把酒談歡情感敍。夜靜風來。吹送花香入我懷。
誰家碧玉。追逐哥哥前後足。兒女家家。蝶舞翩翩應讚誇。
海清這首詞,大概是寫與朋友都帶著孩子聚會的情景。寫得很有生活情趣。
友朋相聚。把酒談歡情感敍。——起拍兩句,純用賦筆,陳述朋友相聚,互訴衷腸,相談甚歡。沒有什麼稀奇的。
夜靜風來。吹送花香入我懷。——接的這兩句,精彩,將普通遞入神奇。“夜靜風來”,暗示時間推移,閒聊許久。“吹送花香入我懷”,很好。風把花香吹了過來,讓我感受到了芬馥。為下面的掉轉目光所見,埋下了伏筆。“懷”,雙關意,不但是花香滿“懷”,而且陷入了對往事的追憶——也是“懷”。
誰家碧玉。追逐哥哥前後足。——過片兩句,是說沉浸在與朋友閒聊中之時,花香盈鼻,引起注意,所以掉轉目光,尋覓花香來處,見到孩子們在追逐戲耍的情景。意象由“芬馥”過渡到了“溫馨”。——這其實是暗示追憶的場景,仿佛是自己小時候的相同情景的再現。
兒女家家。蝶舞翩翩應讚誇。——這樣收束,是說,小孩子過家家,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多麼幸福呀。暗示了對自己逝去的童年的追憶,以及現在長大了憂心愁緒也開始有了的無限悵惘。這詞的主意,其實就是最後一句:保留一顆童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纔是最幸福的。但出得比較婉轉而已。但這兩句造得沒有前面好,有可議之處,可以更進一步提煉提煉:在過家家。蝶舞蕊嫣應讚誇。我們把整首詞抄一遍,大家去體味吧:
友朋相聚。把酒談歡情感敍。夜靜風來。吹送花香入我懷。
誰家碧玉。追逐哥哥前後足。在過家家。蝶舞蕊嫣應讚誇。
5、——松湖海清
紅塵陌路,多少良緣皆被負。陌路紅塵,瑟瑟秋風翻舊痕。
曾經回首,再飲三巡都不够。回首曾經,一段悲歡不了情。
海清這首,在嘗試一些別人很熟用的方法,想法是很好的。試圖用回環往復的辦法,來加強感情的表達。其實,這個方法是從《詩經》開始到魏晉南北朝的民歌,都常常採用的修辭手法。我們來看他成不成功,還是一拍一拍地分析分析它:
紅塵陌路。多少良緣皆被負。——起拍這兩句,其實想表達的是,有多少曾經認為應該是好姻緣的兩個人,因為感情被辜負了,最終形同陌路,各自東西了。這是一個大範圍概念的感慨。我們之所以說這是一個大範圍概念,那是因為“多少”這個詞彙,如果說自己,一個人如果有幾段能刻骨銘心的感情,那其實沒有刻骨銘心。
陌路紅塵。瑟瑟秋風翻舊痕。——這兩句,是小範圍的概念。寫自己。走在紅塵中阡陌小路上,在寒冷的秋風中,過去的記憶又翻出來了。在秋風中回憶,暗示出自己陰冷的情緒。我們之所以要把這兒的“陌路”,解釋成它最初的本意,那是因為,特定的環境,纔能勾起特定的回憶。
這一大一小的概念,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呢?從邏輯上說,從一個大概念推出一個小概念,是通的。但是,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突然冒出一個大範圍的感慨呢?這與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同的:我們常常的思維是因為自己的獨特感受,纔推出一個普遍的結論的(儘管有可能是以偏慨全,不一定是可靠的結論),即“由此及彼”,不大可能“由彼及此”。這是常情。那麼,大範圍概念的感慨,是別有原因觸發的——不過,這兒省略了——我猜想,海清是走在路上聽到黃譯萱唱的網絡紅歌《紅塵陌路》,聽到歌詞的內容,引起了感慨,進而憂傷地想起了自己的過去——當然,不管是不是因為這個觸發,總之,是有別的觸發,纔最大的可能“由彼及此”。
曾經回首,再飲三巡都不够。——過片這兩句,是個小範圍概念,寫的是過去某一次在回憶逝去的感情,找要好的朋友訴說,嘮嘮叨叨,說個不停的情形。是關於“舊痕”之一。下字非常精確,沒有“再”和“三巡”,都表達不了這個意思。如果沒有“三巡”,表達不了是與別人在一起喝酒。如果沒有“再”,表達不了是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而且,在這兒選取這樣一個記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首先暗示了自己對“她”的離去,非常悲傷,以至於自己單獨一個不能承受這樣的事實,要找人訴說,並且還不願意放傾訴對象朋友走,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說明自己對“她”用情之深,又說明聽自己訴說的朋友是鐵哥們。其次,用這個細節,也有暗自自我解嘲的意味,搖頭微笑:自己當初是多麼癡情呀,唉。總之,是拉別人來襯托自己對“她”的用情很深。
回首曾經,一段悲歡不了情。——結束這兩句,是一個大概念。結束回憶。回憶過去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悲歡離合,已了未了。自己永遠忘卻不了。
好了,我們來總結這首詞的特點:①回環往復的手法;②“大→小”,“小→大”的結構安排;③就點深入的小令傳統筆法。不是挺好的麼?誰說詞的結構是一成不變的?誰說一定要用別人不懂的十分裝逼的“高級”、“古雅”的詞彙,纔能表達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根據自己的語言系統,實際情況表達唄。形象,確切,深刻。就行。海清,嗯。這首寫得挺好的。挺好。簡單字句,也能內容豐富的。
6、——松湖海清
今宵靜好。窗外月同霜色皎。思憶流連。猶記當年在小園。
此時涼凍。往事如雲都似夢。夜半衣單。滿院秋風不覺寒。
海清這首,大概就是從眼前景,喚醒往事的追憶,非常簡單,他要幹的工作,其實就祗是需要把這些東西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體,盡量蘊藉地表達一種感情或者情緒就行了。不是一個什麼高深的話題。
今宵靜好。窗外月同霜色皎。——起拍兩句,客觀描述,設定場景,暗含主觀傾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可能會動一個字,把“色”字易為“樣”字。因為,月色對霜色,月對霜,概念上纔對等。“靜好”和“霜皎”,暗示的是“雖然美好純潔,但是有些冷清”的意味。要為下面埋下伏筆而已。
思憶流連。猶記當年在小園。——這兩句,接得不是很好,思維不是很細密。這種小令要蘊藉,就要做到滴水不漏的境界。首先,思已經暗含了“記,憶”,其次,在連接上兩句方面,線索模糊。我們稍稍動一動:思緒流連。好似當年在小園。——我們用虛詞“好似”來過渡,是為了強調,目前眼中所見,和以前在小園的場景十分相似,所以引起了我的追憶。另外,用一個外在行動上狀態上的詞彙“流連”來表達“思維”上沉浸狀態,我認為是很巧妙的(儘管有人會認為不確),因為它連接了當初在這個景象下的流連忘返,和當下追憶過去時沉浸其中依依不捨的狀態。這裏,“靜”與“思緒”的“動”,反向關聯。“好似”聯繫“過去”和“現在”。這樣就把上片四句緊密地連成了一個整體。
此時涼凍。往事如雲都似夢。——過片這兩句,接得不是很好。“涼凍”,同一性質的詞彙不同程度,是不能同時感受的,除非是一個漸進過程,冠以此時,大繆。而且,思緒展開,這麼會凍住呢?所以,前四個字,其實把想表達的意思表達反了。後面一句,到是沒有大的問題,以“雲”暗示過往情事,可以,總之,就是想往事如夢一樣,感覺不太不真實。我們略微修改一下:解開冰凍。往事如雲飄忽夢。——這樣,“冰”由“霜”的概念進化而來,“解開”,由“思緒”的概念而來,“冰凍”,揭示這些往事,自己已經“塵封”許久,因為眼前景物的觸發,忽然打開了記憶。那麼,下一句的“往事”,就是這個”塵封”的記憶,就自然而然了。“雲”,就是限定這個往事是“情事”而已,“飄忽夢”,就是想模模糊糊的夢一樣了,說明“冰凍”已久。其實本首詞的主要意思,就是在這句:往事如雲飄忽夢——故情如夢,不真實了。
夜半衣單。滿院秋風不覺寒。——這個收束,也不是很好。應該從思緒出發,先由主觀感受來兼及客觀敘述,來加強蘊藉中自己的悵惘之情。我們改改:感覺衣單。感受秋風略略寒。——這樣,就是因為我因為思緒纔感受到寒意,但表面上是客觀的敘述,其實是主觀感受,以便增強內心真實意圖的蘊藉性。這裏的“寒”韻,更加說明,上面的“涼”和“凍”,不能用在其實意上。個中,自己去體味體味。我們把修改後的詞抄一遍,讀讀:
今宵靜好。窗外月同霜樣皎。思緒流連。好似當年在小園。
解開冰凍。往事如雲飄忽夢。感覺衣單。感受秋風略略寒。
7、——蘭兮
莫傷秋草。愁裏紅顏容易老。歲月更行。待到明年復又生。
若為野火。燒盡真身非是我。縱得灰飛。作伴西風遍地吹。
蘭兮這首詠草詞,構思出自於白居易的詩,但是把草與我合二為一,表達了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很好。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
莫傷秋草。愁裏紅顏容易老。——起拍,人草分離,隔開來寫:不要為秋天來了,草枯了而苦惱,為它憂愁,自己在傷心中心態也容易老去的,咱要有積極的心態。這兒的分,正是為了下面的合:也許草和我一樣,是不屈不撓的呢!
歲月更行。待到明年復又生。——這兩句,其實是在說,歲月輪迴,今兒個草枯死了,明年又會再生的。是客觀敘述,也是主觀意願。它和前兩句的關聯就是:咱根本用不著去愁,重生而再現生機勃勃,是必然的。這裏可議之處是“歲月更行”四個字,雖然表達的意思大致不差,但是不怎麼符合漢語習慣。可以用更簡單更清楚的表達方式——當然,這也是我一貫的主張:歲轉年更。
若為野火。燒盡真身非是我。——過片,人草合一,借草說自己精神。“若”,在這裏,是代詞“你”的意思。所以,這兩句的意思是:就算你野火燒盡我的真身,但那不是靈魂上的我,我的靈魂用不死。靈魂不死,就是因為“重生”,實現永生。這就是這首詞的主題。
縱得灰飛。作伴西风遍地吹。——這個結束,就是在說自己將會永生,形象地深化主題。可能個別字句得修飾修飾:縱使灰飛。作伴東風遍地吹。——灰飛接野火燒盡,東風接明年,實現永生。西風不對。抄來讀讀吧:
莫傷秋草。愁裏紅顏容易老。歲轉年更。待到明年復又生。
若為野火。燒盡真身非是我。縱使灰飛。作伴東風遍地吹。
8、——蘭兮
惹花漙露。滴落秋風無計數。夜夜新生。空有珠痕從未爭。
深心零亂。任是柔腸疑折斷。化作嚴霜。葉上紅顏狠弄妝。
蘭兮這首寫佳人淚。有些地方指向性不是很明確。我們下面仔細仔細分析分析:
惹花漙露。滴落秋風無計數。——這裏的“花”,是“花一樣”的人。所以這兩句是說美人在秋風中流了許許多多的淚。如果是我寫,可能會寫成“秋燈”。秋,暗示被拋棄的意思。燈,即是燭,與“露”,以及下面的“珠”有較強的相似性,和“夜”也有較強的關聯性。
夜夜新生。空有珠痕從未爭。——這兩句,“新生”有點費解。如果是指男人在外,夜夜有新的女人,詞意上雖能講得通,但是,這只是我的猜想,因為這四個字本身,表達不了這個意思。相反,下一句最後三個字“從未爭”倒是可以暗示出這個內在含義。如果我們把這四個字依然限制在“淚”上,詞意要顯豁的多。——夜夜催生。空灑珍珠從未爭。——這樣這兩句的意思就成了:雖然男人夜夜在外拈花惹草,不歸家,我從來都是默默忍受,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夜夜流淚。對不?
深心零亂。任是柔腸疑折斷。——如果上結的意思成立,那麼,柔腸不是“疑”折斷,而久是折斷。所以:深心零亂。任是柔腸都折斷。——意思就是說:想起那些事,美人肝腸寸斷,心緒不寧,熱淚長流。之所以用“零亂”而不是用“凌亂”,其實就是要用“零”加強與“淚”的關聯性。
化作嚴霜。葉上紅顏狠弄妝。——這個收束,前四個字很有創造力,是希望“淚”由“露珠”一樣變成“霜”,凍住一些什麼東西。而後面七個字,我盡力猜想其意義,好像是想說:我要把我的淚變成霜,封住那些招惹我男人的閒枝野葉。——首先,這個創意很好,其次,這七個字表達不了,辜負了前四個字,反而引起了意思的錯亂和莫名奇妙的感覺——因為組合的字詞,都搭不上邊。我們要盡力把意思,雖然含蘊,但要清晰起來。——凍住蕪枝漫葉妝。
我們回頭再研究這首寫“美人淚”的詞,它的含義是:由於自己的男人長期在外拈花惹草,不歸家,雖然自己無法抗爭,夜夜以淚洗面,但是,仍然希望自己的淚水能夠感動自己的男人回心轉意,早日回到自己的身邊來。好了,抄一抄,讀一讀吧:
惹花漙露。滴落秋燈無計數。夜夜催生。空灑珍珠從未爭。
深心零亂。任是柔腸都折斷。化作嚴霜。凍住蕪枝漫葉妝。
9、——金色娃娃
城中路好。林立樓高霓彩照。鄉里山遙。只有溪流過木橋。
輕紗不慕。懶看熒屏歌舞步。粗布纏羞。赤足河邊涉水悠。
娃娃這首詞,大概意思是看得出來的:現在居住在城裏,但是依然思念過去在故鄉的生活,在那裏,纔是真正的美好。——儘管有些句子,我讀不懂。
城中路好。林立樓高霓彩照。——起拍這兩句,客觀描述,城裏的路修得很好,高樓林立,霓虹燈照,一片繁華。它的內在含義,要等到整個過片寫出後,纔能凸顯出來。本身是沒有什麼可講的。
鄉里山遙。只有溪流過木橋。——這兩句說故鄉,也是客觀描述,但字句的選擇,略含有感情色彩。首先,“鄉里”的“里”,是不能寫成“裏”的。“鄉里”是特指“故鄉”,“鄉裏”,僅僅是“農村裏”,兩者含義不完全相同。——這也正是,我們平時喜歡用正體字的原因。有些不同的字,被簡化成一個字了——其次,“遙”,在這裏,含有“偏僻”的意味。這兩句話,可能需要改動的字句,是“過”字,我想把它改成“獨”字。為了略顯親切意,我還建議把“溪流”改成“小溪”,整句話這樣來說:只有小溪獨木橋。用它來與城中路好來形成對比。
整個上片,表面上是對兩個地方的客觀描述:城裏路好,而且一片繁華,故鄉偏遠,而且路不好走。但是——
輕紗不慕。懶看熒屏歌舞步。——過片這兩句的意思大概是,城裏的繁華,我並不羨慕,它只是通過選取的特殊景象來表達這個意思而已。這裏的“輕紗”二字,我百思不得其解。因為“輕紗”,在本意上是“薄薄的紗”,常常可以用來形容朦朦朧朧的景象。這個不是城裏特有的景象,所以我纔迷惑。我想,大概娃娃是想表達,城裏“錦衣玉食”的生活,她並不羨慕的意思,那麼,“輕紗”在這裏,似乎就是“絲織”綢緞的意思,從下面的“粗布”對舉,可以約略看出來。很遺憾。“輕紗”表達不出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明確它,並且最好在上片寫城裏的那兩句中找到可以關聯意象的來源。下面那一句倒是很明確:對於熒屏(其實現實中也是)的熱鬧場面,是懶得看的。娃娃在這兩句裏,用“不慕”,“懶看”,來表現了“城裏的繁華生活”,並非自己的理想的意思。我常常是這樣處理的:當一個詞彙不足以明確我要想表達的意義,並且一時找不到更好的詞彙來表達時,我甯願犧牲字面無意義的似乎更優雅的說法,而尋求最直接最簡單明了的詞彙來過渡關聯。那麼,我為了明確,我會這樣寫:綢裳不慕。
粗布纏羞。赤足河邊涉水悠。——這兩句,是說過去自己在故鄉小姑娘時,穿得普普通通,但天真浪漫,值得懷念。但用字很是不妥。粗布纏羞,給人以衣不蔽體的印象,不成體統。布和服,不一樣的。布纏,怎麼能取代衣服呢?所以得改改:粗服含羞。粗服,是衣著簡單樸素,含羞,略指小姑娘時候,脫鞋河邊涉水玩耍時羞怯的形態。
至此,我們就把整首詞想表達的意思以及邏輯凸顯出來了:雖然城裏萬好,也很繁華,故鄉偏遠貧窮,但是我依然懷念過去在故鄉天真浪漫,自由自在的過去。那纔是美好。抄一遍,讀讀吧:
城中路好。林立樓高霓彩照。鄉里山遙。只有小溪獨木橋。綢裳不慕。懶看熒屏歌舞步。粗服含羞。赤足河邊涉水悠。
10、——金色娃娃
大盤環保。底部何時能不找。指數堪憐。均綫低迷唱空天。
臨屏苟且。揮劍封喉無淚灑。狹路重生。或許江山又一城。
娃娃這首寫股市,題材很好,貼近股民生活。大概是寫股票一直跌,欲哭無淚,但又捨不得割肉,希冀重新回昇,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時候。簡簡單單,俏俏皮皮的。挺好。但有些字詞,不是很貼切。儘管我對於股市是門外漢。但是,我還是依靠百度查資料和字典,試圖來修飾修飾一下這首詞。
大盤環保。底部何時能不找。——這兩句,是說,股票大盤一直在跌,都不知啥事纔能跌倒谷底的意思。環保,暗示綠色,就是跌的意思。如果是我,可能會更加清楚明了地來表達:底部何時纔肯到。
指數堪憐。均綫低迷唱空天。——這兩句是說,指數低迷得讓人吃驚,人們都競相“唱空”,也就是說,都在公開驚叫這股票在下跌。空,在這兒似乎應該讀平聲,但這裏毫無疑問,應該用仄聲。所以,我們盡量保留原意做一些調整(指數與均綫重複,保留一個就可以了):一片唱空驚破天。
臨屏苟且。揮劍封喉無淚灑。——這兩句的意思,雖然咱們還是能懂:看著屏上指數不斷下跌,悲痛欲絕,不如揮刀割肉,逃出來吧。但是,臨屏苟且,表達不了這個意思——與其苟且。未若揮刀休淚灑。
狹路重生。或許江山又一城。——這兩句,是說,捨不得逃出來,期望有一天重新衝出來的意思。但是,依然表達上不怎麼能達意。——勇者均衡。狹路相逢下再生。
好了,由於我不懂股市,所以,也許我也改得不怎麼貼切。但是,既然改了,我們抄一遍讀讀吧:
大盤環保。底部何時纔肯到。指數堪憐。一片唱空驚破天。
與其苟且。未若揮刀休淚灑。勇者均衡。狹路相逢下再生。
11、——弦音歸處
今宵無奈。曲裏春山情不怠。更不堪聞。漫覺樽前欠一人。
徒增眷戀。十二欄杆都倚遍。怎得逍遙。又使清輝照寂寥。
弦音這一首,祗是澹澹地抒發了孤獨寂寥中懷念人的意思。雖然沒有高大上的什麼理想可說,但是,澹澹描繪,十分得體含蓄。很有晏殊詞的味道。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心理,沒有必要強行拔高,弄些什麼亂七八糟不切實際的所謂高大上,咱們祗是澹澹思念該思念的人而已。這樣挺好。喜歡。
今宵無奈。曲裏春山情不怠。——起拍這兩句,敘述中帶有主觀感情。“怠”字是關鍵。——今晚這個時候,“我”感到十分沒奈何。為什麼呢?不遠處傳來的情意綿綿曲子,一直不停,搞得我心煩意亂的。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原因,第一句是第二句的結果。簡簡單單,明明白白。
更不堪聞。漫覺樽前欠一人。——這兩句,更進一步詳細說明,對聽到別處情意綿綿的曲子奏個不停厭煩呢?是自己一個人無聊獨自飲酒,總覺得身邊少了那個自己思念的友人。更不堪聞,簡直聽得太心煩意亂了,要躲遠點了。主題,居然放在上片結句:欠一人。別人很少這麼玩。有點新意。
徒增眷戀。十二欄杆都倚遍。——過片這兩句,繼續上片往深處說:身邊少了那個人,所以聽到不停表現情意綿綿的曲子,太心煩了,因為它白白讓我想起對人在一起時的好時光的無限依戀之情。所以,我連飲酒的心情都沒有了,避開它到欄杆寂靜處去徘徊佇立許久,以期或許能減輕自己的思念之情,讓自己惆悵的思緒安定下來。
怎得逍遙。又使清輝照寂寥。——但是,逃不脫,月亮出來了,月光下,依然是我孤獨寂寥的影子,怎麼能讓我不惆悵呢?從側面烘托出了思念朋友的真摯深厚的情意。簡單不?沒有裝逼故意高大上的詞彙,照實一路說來,效果一樣很好。讓人讀來,也是澹澹的憂鬱。
弦音這首詞的特點,有兩個:①主要意思放在上片的結句;②用最簡單,最傳統的小令“就點深入”的寫法。但寫的讓人感到十分真實自然,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很好。咱們做真實渺小的紅塵中真實的凡人,不需要高大上,傳達真實現實的感情。
12、——弦音歸處
柔腸千結。愁對黃昏難話別。重疊眉山。纔曉相思入夢難。
人癡似我。偏要相尋因與果。莫負襟期。付與君心更莫疑。
弦音這一首詞,是寫在黃昏送別愛人時的不忍說分別,到別後思念,以及自己和愛人或有疑慮之時,對愛人的寬慰,以及堅守愛情的決心。寫得不驚不怪,委婉動人。喜歡。
柔腸千結。愁對黃昏難話別。——這個起拍,直抒胸臆,黃昏時分,送別愛人,柔腸百轉,不忍告別。簡單明了。絕無拖泥帶水的閒字閒詞。
重疊眉山。纔曉相思入夢難。——從“結”的概念,直接渡到“疊”。分別過了一段時間後,漸漸夢得少了些,難免疑慮,所以,想起來有些許不安,眉頭每每皺了起來。轉得很快,但是合理。依然是吧重點放在上結:相愛,其實有些困難磨折的。
人癡似我。偏要相尋因與果。——這兩句,很是奇特。我這裏,心裏忐忑,愛人那邊也是同樣地疑慮,真是一樣癡呀,其實是在說:雙方都十分在意對方的意思。
莫負襟期。付與君心更莫疑。——所以,“我”反而回過頭來安慰愛人:不要擔心,你不負我,我的心永遠在你那兒。
我一直喜歡這種真實合理平凡人的思想感情的表達:凡人,相愛中,不忍離別,再正常不過了。分開一段時間後,人不在身邊,因為愛得深,所以疑神疑鬼的,再正常不過了——雖然有時不便說出口。然後,因為愛得深,都要打消愛人的疑慮,要深情表白一番,這也太正常不過了。這就是紅塵中普普通通的人的平平凡凡的真實的愛情。難為弦音一支筆,能細膩曲折委婉地表達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挺好。十分好。
13、——書籤
秋風擾夢。一寸愁心吹欲凍。秋雨如前。風雨寒窠何處乾。
生涯可奈。那得宜人春永在。到此彌眞。原是孤山梅畔身。
書籤這首詞,大概是從秋瑾就義前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得來的意蘊的無奈,轉向逃離塵世,以便尋求心靈寧靜的想法。書籤常說自己性格偏向男性化,有丈夫氣,此詞亦具。閒話少敘,開始分析吧:
秋風擾夢。一寸愁心吹欲凍。——秋風擾夢,此夢,理想之謂也,是故,其意為形勢迫人離開理想也,是故,心冷。但是,動詞“吹”,不對。“吹”,即便不能“吹開”解凍,也不可能是趨向“凍”,就是說“風吹”其實唯有可能消解“凍”,不能加重“凍”的趨勢。“凍”,是寒氣所結,非風吹使然。所以,寫成“一寸愁心寒欲凍”,是通的——秋風帶來的寒氣使凍,而不是秋風吹凍,大家要知道,“吹凍”,有時是“解凍”的意思——這麼寫,其實和原句想表達的意思,一摸一樣,但它就是合理。
秋雨如前。風雨寒窠何處乾。——“如前”,雙向含義,一則,秋雨和秋風一樣擾夢,讓人心發冷,二則,秋雨與以往的秋雨沒有什麼兩樣,都讓人寒。“何處乾”,是反問句,雖然它的含義仍然是“無處乾”,但是,仍然保有希望有一處可能“乾”的餘地。所以,我到認為,用確定的語氣,一概否定,更能凸顯過片接的“無奈”。另,“寒”字,前面用了,你為了避免重字的話,可以否定得更徹底,徹底絕望:風雨巢窠無處乾。這樣,整個上片的意思很好理解了:秋風秋雨愁煞人,處處無暖皆寒,處處皆濕無乾。所以,有過片——
生涯可奈。那得宜人春永在。——面對這樣的形勢環境,“我”毫無辦法,無可奈何,哪裡纔是理想的歸屬呢?這裏的“春”,其實就是前面的“夢”,都是“理想”的象征。這即是上片意思的總結,也為歇拍尋求心靈皈依之處找到理由。但是,在這裏,我要建議修改一下,“生涯”就是你上面說的“遭遇”之環境,所以不必再強調,反過來強調“我”的心靈不安,可以這樣寫:於吾可奈,那得宜人春永在。
到此彌眞。原是孤山梅畔身。——所以,纔有這個結論。但是,“到此”二字,不妥。——不是現在纔認識到這個問題——感情可以強烈些——原意彌眞。本是孤山梅畔身。整首詞,抄一遍吧:
秋風擾夢。一寸愁心寒欲凍。秋雨如前。風雨巢窠無處乾。
於吾可奈。那得宜人春永在。原意彌眞。本是孤山梅畔身。
14、——子青
秋雲澹泊。投影波心誰墨落。故事滄桑。夜色天光一樣長。
行行止止。雪月風花成逝水。莫道沉淪,九十光陰對半分。
子青這首詞寫秋分,比較象周密忘國前那種雅麗但內容比較空泛的詞——雖然用了“故事滄桑”和“雪月風花成逝水”這些東西來點綴“閒人”的“憂傷”,因為不深刻,再加上離秋分,算是比較遠,所以沒有實際意義。——拆開來,句子很美,合起來寡味。——反不如不標題。詠節令和詠物的小令一樣,因為字數少,入題需快,且集中,纔好。下面來分析吧:
秋雲澹泊。投影波心誰墨落。——開篇在雲投水中,顯得悠閒雅意,句子很漂亮,但是與“秋分”沒有任何關係——這個景象,在秋天那一天都可能見到。再說,為了造句驚奇,用落筆來形容,看似匠心,其實愚蠢,暴露不精細。運匠入詩詞,得思維細密,方能自然而然。墨,如果沒有限定詞限定,它的顏色首先想到的就是“黑”的。比如“疎”呀,“澹”呀,等等,來限定一下,這兩句合在一起,纔合理。對吧?要不波心落黑,縱使化開,如何澹泊得起來?
故事滄桑。夜色天光一樣長。——這個承接,看似與落筆關聯了,幾片澹雲,幾筆而已,你如何寫得了“故事”,讓含義滄桑?天光,是白天的光嗎?夜色之光,非天光乎?再說,均衡之勢,何意“滄桑”?漂亮是漂亮了。毫無意義呀!到此,纔看到秋分意。慢了。
行行止止。雪月風花成逝水。——過片這兩句,單獨看來,接“滄桑”是可以的,因為經歷滄桑,風花雪月,也是過往煙雲。但是,你這是無根據,無預兆地強行發感慨嘛。
莫道沉淪,九十光陰對半分。——一切都是煙雲,一切終成逝水,所以,無所謂沈淪,倒也能接上句。但是你這對半分,就是一樣長。提到秋分而已。對半分也好,一樣長也好,它都無力支撐你“故事滄桑”的感慨。
關鍵是,說實話:這種詞,它要是往論壇一發,保證叫好一片。但是,在狂生這裏,它就是該重寫的那一類。你說,是他們對,還是狂生對呢?
15、——安藍雪兒
中天月泊。不見浮槎心落落。陌上扶桑。綠色羅裙瘦影長。
薄涼到齒。潭底秋心如止水。憐他香魂。守著黄花到夜分。
雪兒這首詞,大概是寫情郎不如約而至,漸漸從無奈到寒心的心理過程。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中天月泊。不見浮槎心落落。——起拍這兩句,大概是寫,看見月亮靜懸天空,人卻不來感到寂寥的意思。“中天月泊”,其實就是“月泊中天”,就是把“弦月靜靜地掛在天空”比喻成船停泊在在那兒一樣,讓浮槎合理化。但是,“落落”,用來形容人,或人的心境,其實是說“瀟灑”或“冷澹”之意,沒有寂寥之意,要表達這個意思,那是“落寞”或“寞落”。這裏自比僊人,是對自己容貌和氣質的高度自信。
陌上扶桑。綠色羅裙瘦影長。——這裏用秦羅敷自擬,連接前“僊人”意,亦是強調自己貌美如花。用意上確是反用《陌上桑》詩中,不願人打擾之意,是期冀該來之人未來,故為相思而瘦。“扶桑”,不是“桑”,實在沒有辦法的話,就用“青桑”吧,“青”的概念還可以接“綠”的概念。
這樣,整個上片的意思就完全形成了一個整體了:彎彎的月兒如舟入港灣,靜靜地停泊在那兒了,而青春美麗的“我”等不來相約的人兒,為相思落寞,為相思消瘦。
薄涼到齒。潭底秋心如止水。——“齒冷”,瞧不起的意思。“心如止水”,心冷漸死之意。所以這兩句是想說:對於這種不信守諾言之人,“我”是感到“齒冷”的,漸漸地“心死”了。這兩句是從“槎不來”勾連過來的。“潭底秋心”——深不可測之愁也。
憐他香魂。守著黄花到夜分。——這兩句,是假設句,意思是說:如果憐惜香魂,怎麼會在“黃花”還在今夜,還未到明日就離開呢?換句話說,其實是:如果你真的珍惜我,怎麼會在我最美麗的時候都不來我身邊,要隔開呢?眼下之意,“他”不珍惜“我”,“我”心死了。這兩句,首先“他”不合律,此處必須仄聲,其次,用“我”,太不含蓄。所以,要想表達上面的意思,並且含蓄蘊借些,可以這樣寫:憐不香魂。守著黃花今夜分。——當然,如果要用現代漢語的標點符號,其實這兩句,都該用問號。抄一遍,讀讀吧:
中天月泊。不見浮槎心寞落。陌上青桑。綠色羅裙瘦影長。
薄涼到齒。潭底秋心如止水。憐不香魂。守著黄花今夜分。
16、——青絲訣
霜前湊泊。憶到相逢終落落。怕是如桑。蝕卻秋心惱夜長。
聽風不止。擬盡魚書皆涉水。八月花魂。夢裏清香減幾分。
青絲這首詞,大概是在說:強扭的瓜不甜,對逝去的一段感情,就沒有必要糾結了。我們來分析分析:
霜前湊泊。憶到相逢終落落。——起拍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俗諺有云:霜前暖,雪後寒。湊泊,就是生拉硬湊在一起的意思。所以“霜前湊泊”的意思是:過去那種表面上熱烈,但是心靈根本沒有融化的感情狀態。所以纔有:“憶到相逢終落落”,今天回憶到當初的相識,在一起的經歷,終於心感冷澹了。
怕是如桑。蝕卻秋心惱夜長。——這兩句是說,雖然己心漸澹,但偶爾想起來,還是略感不快的,因為自己在事件中受到過傷害吧。可以考慮把“蝕卻”改成“蠶噬”。
聽風不止。擬盡魚書皆涉水。——之所以上結“惱夜長”,就是因為“聽風不止。擬盡魚書皆涉水”——“涉水”,牽涉此事。——也就是,仍然還有一些風言風語在江湖上流傳——所以讓人煩惱。建議,不要絕對化,後面一句改為:多少魚書猶涉水。
八月花魂。夢裏清香減幾分。——雖然它就像桂花一樣香氣濃郁(也就是說被人炒得沸沸揚揚,火火熱熱),但是,我就把它當象夢一樣,夢醒了又能影響我多少呢?八月之花,桂花也,所謂“八月桂花香”。大概我能把詞連成一個具有整體的內涵的,就是這樣了:
霜前湊泊。憶到相逢終落落。怕是如桑。蠶噬秋心惱夜長。
聽風不止。多少魚書猶涉水。八月花魂。夢裏清香減幾分。
林鐘商——安甯狂生
小牎閒倚。慵嬾情懷提不起。斜日臺階。灑落晚風飄過街。
無思無想。消失光陰徒莽蒼。涼拂衣襟。時已秋深不上心。
小牎閒倚。慵嬾情懷提不起。——靠著小牎往外看,慵慵嬾嬾的精神始終提不起來。很簡單,對吧?
斜日臺階。灑落晚風飄過街。——這兩句,僅僅就是從牎裏往外看到的景象:太陽要落山了,照在臺階上,晚風吹落的葉子飄到了街的對面。祗是把晚風飄落的賓語省略了,用落到街對面來提示。還是很簡單。對吧?
無思無想。消失光陰徒莽蒼。——慵嬾的狀態,當然懶得思考(這就是與上片的關聯),祗是麻木地讓時光流逝,茫然地看著天空。這裏,祗是時間的概念直接過渡到空間的概念而已。還是簡單吧?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對吧?
涼拂衣襟。時已秋深不上心。——天涼了,原來秋已深了,竟然沒有意識到。言下之意,老子根本不在意季節的變化。簡單吧?再簡單不過了!
老實說,狂生的詞,就是十分簡單。無怪詞怪彙,清清楚楚。手法也是十分簡單,處處關聯而已。主題也很簡單:老子懶,一切都懶得去思考了,倦了。它放在過片處。所以,你要尋求高大上思想狂生的詞,你多半要失望而歸。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能體驗狂生這種狀態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它真實。
我有诗词三百卷,待留取、频频献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头部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