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摘要董秀芳动词后虚化完结成分的使用特

0

引言

(1)听说他传染上了一种怪病。

(2)警察抓住了小偷。

(3)他吃掉了所有的面包。

以上例子中补语成分的共同特点是语义虚化,具有表完结的功能。这种成分是从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虚化来的,我们将其称为“虚化完结成分”,常见的有“住、成、好、完、掉、上、下、出、过、到”等。

1

虚化完结成分的强制使用与非强制使用:

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1.1

虚化完结成分的强制使用与“V+虚化完结成分”的词汇化

有一些虚化完结成分与某些动词在带宾语的结构中的共现具有强制性,可以看作已经变成了双音动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一些在情状类型上属于“达成(achievement)”的动作行为古代可以由单音动词表示,而到了现代汉语则必须由动词和虚化完结成分共同表达。比如,“遇”在古代汉语中可以带宾语:

(4)走出,遇贼于门。(《左传·庄公八年》)

在现代汉语中,“遇”必须与虚化完结成分组成双音词“遇到”“遇见”“遇着”“遇上”等之后才可带宾语:

(5)a.他在车站遇到/见/着/上了他的同学。

  b.*他在车站遇了他的同学。

再如,“感到”“觉着/觉得”“悟到/悟出”“失掉”也替代了原来的单音词“感”“觉”“悟”“失”。

达成动词具有内在终结点,因而在语义特征上与虚化完结成分是和谐的。二者的强制共现是历时发展的结果,具体来讲是在语义制约下双音化进程的结果。

1.2

虚化完结成分的非强制使用

有些达成动词不与虚化完结成分共现也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比如,表示获得义的“得”“受”“遭”,但它们也可以与虚化完结成分“到”连用组成双音词“得到”“受到”“遭到”,从而形成单双音节变体。

表示状态(state)的动词在表示某种状态成为现实时有时需要带虚化完结成分,如“爱上”“想起”等,但不是必须的,如既可以说“他喜欢上跳舞了”,也可以说“他喜欢跳舞了”。

如果动词带有宾语在句中表示结束情状(ac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cyzz/9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