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读主席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英文版,想和各位聊一聊政治文本中四字成语的翻译问题。
先来欣赏一段:
这一连串气势恢宏的成语,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然而,此情此景,汉英翻译专家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
翻译这些成语,不能孤立地去译,要考虑原文的整体性,要充分考虑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
实践中,翻译成语无非三条路:一、按字面直译;二、直接借用外来成语;三、既无法按字面直译又不方便直接使用外来成语时,结合上下文意译。
我们看到,“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这三个词语并没有“按字面直译”,而是转换成三个形容词:united(风雨同舟意味着“团结”),arduous(披荆斩棘意味着“艰辛”),persistent(砥砺奋进意味着“坚持不懈”)。
中文里三个“40年”在英文里直接“合并同类项”,中文里的“排比”修辞在英文里以三个形容词体现,这种处理方法既照顾到原文的“形式与内容”,又充分考虑到英文的语言特点。如果把中文的三个排比句直译出来,中文的气势并不能在英文里体现,反而显得罗里吧嗦,这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再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这对词组,读来铿锵悦耳,在翻译新手看来,这八个字很能唬人,但是翻译老司机一眼就看破本质:两个词其实一个意思。
用词语的堆叠来造势,是中文修辞的一大特点。译成英文时只需一个冲击力十足的形容词即可:“soul-stirring”。
这是翻译成语时常用的“省略法”。比如,“治国”与“理政”是一回事,因此我们用“governance”一词即可翻译“治国理政”这个词。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多么优美匀称的对偶词组,但在翻译眼里一点都不美,而且还是个“大麻烦”。
“抓铁有痕”与“踏石留印”形象不同,但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在给“韧劲”二字“添油加醋”。将二者部分或全部译出来似乎有些无处安放,而且极有可能破坏句子的流畅,因此,译者选择将其“省略”,译成“fulltenacity”,也是无奈之举。
再看“感天动地、气壮山河”。文刀君认为,一个形容词“epic”似乎足矣,“宏大(large)”与“动人(impressive)”是“epic”一词的题中之意,“感天动地”直译为“movedheavenandearth”似无必要。
另外,“moveheavenandearth”在英文中是固定搭配,这里的“move”相当于“shake”,不是“感动”而是“移动”,意思是“不惜一切代价做某事”,与中文里的“感天动地”是两码事。不懂中文的英文读者看到这句话可能会误会。
英文中有另外一个词组“movemountains”与“moveheavenandearth”意思基本相同。有句情话是这么讲的:“Iwillmovemountainstobewithyou.”意思就是,纵有千山相隔,我愿为你移山。
虽然文刀君不太赞同此处将“感天动地”直译出来,但各位要知道,英译成语时,为了保留原文形象,“直译”是很重要的方法。
英国汉学家Brewitt-Taylor曾将“倾国倾城”直译成“herbeautywassuchastooverthrowcitiesandruinstates”,这样处理正是为了保留“倾国倾城”一词的力量。
翻译成语实在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坑里。更何况,成语里往往埋着“文化”的“雷”,在诸多评判标准面前,翻译有时候真像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儿子,两头为难!
戏说中外
圣诞节,不是谁都爱听“MerryChristmas”!
外宣微记∣戏说中外有用,有趣,有态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