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语言学ldquo咖rdquo

北京扁平疣医院网站 http://m.39.net/pf/a_8744639.html

作者:郭文靖

来源:《汉字文化》

  近几年报纸、杂志或网络上常有带有“咖”字的新闻标题,如“华语电影新焦点大咖探讨互联网+电影新玩法”、“大批文化大咖齐聚东湖之滨”等,类似的的新闻标题在娱乐新闻及广告语中越来越常见,并进入了大众的日常口语中,我们逐渐步入了“大咖”遍地的时代。

本文研究的“咖”有“某类人、某类角色”的意思,从闽南语中来。普通话中读的“脚”和“角”在闽南语中的发音是[kha]。表“某类人”义的[kha]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需要一个字作为书写的载体。而汉语是表意文字,不能通过描写语音来进行书面记载,表“某类人”意义的[kha]需要在现代汉语中找到一个读音与之相近的字来作为它的书写形式。“咖”字在现代汉语中单用是无意义的,不是构词语素,它没有承担语义。由此,表示“某类人”意义的[kha]的书写载体选取了“咖”这个与之读音接近且语义单纯的汉字。这个“咖”与“咖啡”、“玛咖”中的译音字“咖”没有联系,可以将译音字“咖”称为“咖1”,表示“某类人”意义的“咖”称为“咖2”,在下文中讨论的“咖”均为“咖2”。

  一、“咖”类词的发展现状

  (一)“咖”类词登陆内地的发展轨迹

  1.初登内地阶段

  “咖”类词在内地网站上出现初见于年,此时带有“咖”字的新闻无一例外均与台湾的政治界、娱乐圈或体育界有关,其中绝大多数新闻直接来源于台湾新闻网站此时出现的“咖”类词形式已比较多元化了,如:“大咖”、“玩咖”、“综艺咖”、“A咖”等,但使用对象一般都为台湾政治界人物或台湾娱乐圈明星。

  此后的一两年中,内地的娱乐新闻或宣传性报道中零星出现了一些带有“咖”的词如“大咖”、“怪咖”,但总体来说,使用“咖”类词的新闻数量较少,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

  2.关键发展阶段

  年7月12日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这档节目横空出世,让“大咖”这个词走进了内地观众的视野。节目名称中的“大咖”一词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既指参与节目的明星是大腕儿级的人物又指被模仿的明星都是为人熟知的经典人物。以央视索福瑞统计的年前12期《百变大咖秀》收视率数据表中的数据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节目一直位列全国同时段的前三名,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体,因此节目涉及到的一些新词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大量观众,甚至引领一阵潮流。

  “大咖”一词凭借湖南卫视这一强势媒体的宣传迅速扩散开来,频频出现在娱乐新闻标题中,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眼球的目的。如:

  (3)富少约选美皇后不成三字经怒骂30分钟:你算什么咖(凤凰娱乐综合年08月17日11:35)

  (4)长官很多富商很多明星很多真的被大咖们闪瞎了。(晶报年11月12日07:50)

  3.蓬勃扩大趋势

  虽然《百变大咖秀》这一娱乐节目已于年停播,但“咖”类词的使用热度仍在持续上升,《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港澳台篇”将“咖”列入年台湾校园新词之列。与此同时,内地新闻中使用“咖”类词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从年登陆内地至今,“咖”类词没有销声匿迹,而是逐渐扩大,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局限于台湾新闻扩大到内地的娱乐、体育、电器等领域的新闻及日常口语中;“咖”类词使用的数量也在翻倍,如年5月30日一日带有“咖”类词的网络新闻就达到篇。

  二、“咖”类词的变化

  (一)“咖”的语义变化

  1.语义范围缩小

  最初的“咖”类词中“咖”的意义只有“某类人”的意思,但如下例句中“咖”有了“大人物”、“大腕儿”的意思:

  (5)你怎么知道在你眼中不是咖的咖,后来不会变成A咖或特级咖;你眼中所有的A咖或特级咖,他最后不出来,他就不是个咖。(环球时报-环球网-05-:32:00)

  (6)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服贸不过台湾什么“咖”都不是。(东南网年3月11日9:44)

  在以上例句中,“咖”前面不加任何的修饰语直接单用,可以直接表示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但这种单用就能表现出“大咖”意思的情况非常少,个例句中只出现了三次。因此“咖”单独使用,表示“大腕儿”这个意思的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还未真正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表达方式。

  2.语义范围扩大

  “咖”原有的语义是“某类人”,从它最初使用的语境中来看,它不仅只指人,而且一般都用来指政坛人物、体坛人物或娱乐界人物。但如今,“咖”的语义范围大大地扩展了,它不仅可以被广泛用于各领域来指一类人,如学术界有“文化大咖”、“大咖导师”,还可以用来指非人的动物、事物。如:

  (7)随着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于当晚举行,大批文化大咖将齐聚东湖之滨。(武汉晚报年01月05日03:40)

  (8)80.求职“大咖”的面试经。(黑龙江晨报年05月08日07:32)

  (9)盘点美国社交网站上最时尚狗“大咖”年11月10日13:43来源:环球网(青海新闻网-05-:24)

  三、“咖”类词的特点

  (一)词类的标志性

  例“咖”类词例句的统计分析显示,这个组合无一例外均是名词性的,如

  (10)台湾明年选举或两女相争,“国民党勇咖洪秀柱越来越受   (11)不仅有圈外好友爆料,其出道前就是一“玩咖”,还有其出道前的玩乐视频在网络流传。(广州日报年06月20日07:03)

  不管前面的修饰语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加在“咖”前,整个词都会转为名词性的,如以上例句中“勇咖”、“玩咖”等。

  即使是在以“大咖”、“怪咖”等词作修饰语而非中心语的词组中,整个组合也还是体词性的,如:

  (13)Anglababy频频撞衫大咖女星港媒批太嫩。(凤凰娱乐综合年08月23日16:36)

  (14)头顶大事,潮发撑起大咖范儿。(北京晚报年07月22日14:50)

  由此表明,“咖”具有使整个组合体词化的作用,“咖”词族的词都是名词性的。

  (二)组合的能产性

  在类推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以“咖”和“大咖”为核心的庞大词群。在本文搜集到的条新闻中,“咖”类词共有个。

  在类推机制下,“咖”类词在短时间内就已形成比较庞大的词群。其中的绝大多数组合形式都只出现了一次,说明它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临时生成新的语言单位。同时,“咖”在组合中的位置也比较灵活,可以在前面作修饰语,如“大咖范儿”、“大咖明星”;也可以被夹在中间,如“百变大咖秀”、“美食大咖团”;还可以在最后作中心语,如“文化大咖”、“综艺咖”等等。

  (三)多音节化

  音节趋于多音化是新词语的一个鲜明特点,“咖”类词成员也不例外,这是因为原有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词,已经不能适用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思维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了(朱永锴等)。在对个“咖”类词的音节数量进行统计后,我们得出“咖”类词在音节结构上以四音节结构最多,五音节结构次之的结论。具体统计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四音节结构的数量比其他音节的数量都多得多。因此,“咖”词族的音节结构的整体特点还是趋向多音节化,三音节及以上音节结构的组合数量还是占绝大对数的。

  (四)“大咖”一词在“咖”类词中异常突出

  个“咖”类词中带有“大咖”一词组合个数是,占到了总数的72.34%,是“咖”类词中的强势表达方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新闻、宣传报道需要尽可能用有限的篇幅迅速吸引大众的目光,如果其中有“身份高”、“地位高”、“有权威”的人士,自然而然容易让人信服,而“大咖”一词集“有名气”、“有地位”、“有身份”、“有权威”等含义于一身,因此频繁地被运用到新闻标题和宣传广告中。

  四、“咖”类词流行扩大的原因

  (一)填补了语义空白

  “咖”字出现语义扩大化、概括化的倾向,表义功能比较强大。

  从以上三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咖”的语义趋于概括化、抽象化,“咖”的表义功能越来越强大,形成了一个表示类别的上位范畴,这个范畴在以往是没有的。以往“咖”的应用范围仅局限于娱乐圈、体育界,且没有“擅长”义和“喜爱”义,现在的“咖”类词应用领域大大地拓宽的同时,所指对象也由人扩展了物或动物,表义功能越来越强大。

  (二)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

  “咖”一个字即有“一类人”的意思,而且具体到语言表达中,使用“咖”更加能体现经济性的原则。我们在表达某些人与与某事相关或擅长某事、爱好某些事物的时候,都可以直接用“修饰词+咖”这样的简洁的格式来表示,不需要花过多时间在脑海中组织语言,就能准确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例如“他是个技术咖”这句话如果改写成不用“咖”的句子即为“他是个很懂技术的人”,后者明显不如前者简洁,也不如前者表意丰富。

  (三)格式简单,易仿写、类推

  “咖”类词的形成方式就是典型的仿造造词法,它的“X+咖”的格式一目了然,因此很容易类推,比如:

  (17)台湾把艺人按照字母分成A到F咖,相当于大陆的一线、二线……通常A咖就是大牌艺人,比如周杰伦、林志玲、吴宗宪、胡瓜等都属于这类,他们很少出现在综艺节目上;B咖则是那些有相当高知名度或者相当有话题的艺人,比如小S就在B咖最顶级,罗志祥基本上也被归类在B咖中,他们会上综艺节目,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主持人;C咖、D咖、E咖几乎都是通告艺人,其中C咖和D咖是通告艺人中混得最好的一批,比如很多熟悉台湾综艺的观众经常能看见的小钟、小甜甜以及出演《小时代》之前的hold住姐等;至于F咖,相当于大陆说的“九线艺人”,基本上是很侮辱人的意思。(新文化报年12月01日01:37)

  这一例句中的“E咖”、“F咖”就是根据常见的“A咖”表重要人物,“B咖”次之的语义而仿造而成的。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咖”类词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新的表达,无限地扩展下去。

  (四)台湾的影响

  内地的娱乐节目起步较台湾的娱乐节目晚三十年左右,因此内地的娱乐综艺节目一直不断地在借鉴、学习台湾地区综艺节目的形式、内容等,人们潜意识中还是认为台湾综艺节目走在更加前沿的位置,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中主持人或嘉宾的经典话语等。如年谢依霖在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连用多个“hold住”被称为“hold住姐”而红遍两岸的时候,“hold住”这个词也随之出现在了各类新闻及人们的口头交际中。

  另外,人们猎奇、求新的心理也驱使人们倾向使用“咖”类词。带有台湾本土色彩且具有些许陌生化的“咖”类词在这个追求时尚、新奇的时代里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如现在爆红的合音形式“酱紫”、“你造吗”、“我宣你”等也是受到台湾地区综艺及影视节目的影响而流行开来的,使用这类表达而产生的“距离化”和新潮性使人们愿意去了解它、使用它。

  (五)新闻宣传的需要

  新闻和宣传报道追求时效性和   结语

  “咖”类词的出现和扩大使得本只是译音用字的“咖”这一汉字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咖”的语义范围逐渐扩大,既填补了相关语义位置空缺,又更加便于仿写,满足了当今社会快捷的节奏和人们猎奇的心理。“咖”类词登陆内地近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中,“咖”类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常用的“咖”类词可能会有所变化,由如今的“大咖”变为其他的组合,但“咖”类词还会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汉字文化》年第5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zy/964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