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的一种疾病,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五类。
尿失禁属中医学“小便不禁”范畴,其发生常与禀赋不足→老年肾亏→暴受惊恐→跌打损伤→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膀胱,与肾→脾→肺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下元不固→膀胱失约。
主症在清醒状态下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
肾气不固:小便不禁,尿液清长,神疲怯寒,腰膝酸软,两足无力。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脾肺气虚:尿意频急,时有尿自遗,甚则在咳嗽→谈笑时出现小便自遗,小腹时有坠胀,面白气短,乏力纳呆。舌淡红,脉虚无力。
湿热下注:小便频数,排尿灼热,时有尿自遗,溲赤而臭。舌偏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下焦瘀滞:小便不禁,小腹胀满隐痛,或可触及肿块。舌暗或有紫斑,苔薄,脉涩。
1.基本治疗
治法益肾固脬。取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主穴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配穴肾气不固配关元→命门;脾肺气虚配肺俞→脾俞;湿热下注配秩边透水道→阴陵泉;下焦瘀滞配次髎→蠡沟。
方义中极属任脉,其下为膀胱,中极→膀胱俞为俞募配穴法,可调理膀胱气机,增强膀胱对尿液的约束能力;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可补益肾气,增强肾的闭藏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理脾→肝→肾的气机。诸穴相配,可奏益肾固脬之功。
操作毫针常规刺。刺中极时针尖朝向会阴部;肺俞→脾俞不可直刺→深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取膀胱→尿道→肾→肺→脾。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头针取顶中线。头针常规针刺。
(3)穴位贴敷取神阙。用煅龙牡各30g,五味子→五倍子各15g,肉桂→冰片各6g,共研细末备用。每用3~6g,用醋调成膏状贴敷。适用于虚证。
(4)电针取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腹部三穴针刺时要求针感放射至前阴部。电针用疏密波或断续波刺激30分钟。每日1~2次。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经常做收腹→提肛练习。
1.《脉经·卷二》: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针关元补之。
2.《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又灸行间七壮。
3.《神应经·阴疝小便部》:小便不禁,承浆→阴陵→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
4.《针灸大全·卷之四》:小腹冷痛,小便频数,照海……气海一穴,关元一穴,三阴交二穴,肾俞二穴。
5.《针灸大成·卷八》:小便不禁,承浆→阴陵→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
第三十七节遗精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的病证,又称“失精”。有梦遗精称“梦遗”;无梦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称“滑精”。未婚或已婚但无正常性生活的成年健康男子每月遗精1~2次属正常现象。
遗精的发生常与情欲妄动→沉溺房事→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湿浊内扰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肾,与心→脾→肝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肾失封藏,精关不固。
西医学中,遗精多见于男子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疾病中。
主症频繁遗精,或梦遗,或滑精,每周2次以上。
肾气不固:遗精频作,甚则滑精,面色少华,耳鸣,自汗,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心脾两虚:遗精常因思虑过多或劳倦而作,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四肢困倦,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阴虚火旺:梦中遗精,夜寐不宁,心中烦热,心悸易惊,尿少色黄。舌尖红,苔少,脉细数。
湿热下注:梦中遗精频作,尿后有精液外流,尿色黄赤,溺时不爽或灼热,口苦烦渴,小腹不适,会阴作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基本治疗
治法调肾固精。取任脉穴及肾的背俞穴→原穴为主。
主穴关元肾俞太溪志室三阴交
配穴肾气不固配复溜→气海;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阴虚火旺配神门→然谷;湿热下注配中极→阴陵泉。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补益下元虚损,振奋肾气;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太溪为肾之原穴,配志室可补肾固精;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善调肝→脾→肾之经气而固摄精关。
操作毫针常规刺。肾气不固和心脾两虚者,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肾→心→肝→脾。每次选用2~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取关元→中极→志室。可选用胎盘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每次取2穴,常规穴位注射,要求针感向前阴传导。
(3)皮肤针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太溪→心俞→志室或腰骶两侧夹脊穴及足三阴经脉膝关节以下腧穴。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
1.针灸治疗遗精效果较好。功能性遗精在治疗的同时,应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于器质性疾病引起者,需同时治疗原发病。
2.在治疗的同时,要戒除不良习惯,如手淫→读淫秽刊物。
1.《针灸资生经·第三》:中极→蠡沟→漏谷→承扶→至阴,主小便不利,失精。
2.《针灸大成·卷八》:遗精白浊,肾俞→关元→三阴交……梦遗失精,曲泉(百壮)→中封→太冲→至阴→膈俞→脾俞→三阴交→肾俞→关元→三焦俞。
3.《神灸经纶·卷之四》:梦遗滑精鬼交,春秋冬三时可灸膏肓→肾俞(灸随年壮)→命门(遗精不禁五壮立效)→白环俞→中极→三阴交→中封→然谷→三里→关元→气海→大赫→精宫→丹田。
第三十八节阳痿阳痿是指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年龄,在性生活过程中出现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影响正常性生活的病证,又称“阴痿”。
阳痿的发生常与手淫太过→房室不节→思虑忧愁→劳伤久病→嗜食肥甘厚味→惊吓紧张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宗筋,与心→肾→肝关系密切。在经脉上主要与肝经→肾经→心经→脾经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宗筋失养,弛缓不振。
西医学中,阳痿多见于男子性功能障碍→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
主症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虽能性交,但不经泄精而自行疲软。
命门火衰:精薄清冷,头晕耳鸣,面色淡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心脾两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无华,心悸,失眠健忘,气短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惊恐伤肾:神怯惊悸,焦虑紧张,夜寐不安,胸闷。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湿热下注:阴茎痿软,阴囊湿痒臊臭,下肢沉重,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郁气滞:精神抑郁,焦躁不安,胸闷叹息,口苦胁痛,少寐多梦,少腹不舒,牵引睾丸。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
1.基本治疗
治法补益肾气,荣养宗筋。取任脉穴及肾的背俞穴→原穴为主。
主穴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
配穴命门火衰配命门;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惊恐伤肾配百会→神门;湿热下注配中极→阴陵泉;肝郁气滞配太冲→蠡沟。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温下元之气,直接兴奋宗筋;肾俞可补益元气,培肾固本;太溪为肾之原穴,可滋阴补肾;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又可清热利湿。诸穴合用,可达补益肾气,强筋起痿之目的。
操作关元针尖向下斜刺,力求针感传向前阴,其他腧穴均常规针刺。虚证可加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取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内分泌→肾→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2~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取关元→中极→肾俞。选用胎盘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取2穴,常规穴位注射。要求针感向前阴传导。
(3)穴位埋线取关元→中极→肾俞→三阴交→次髎。每次选2~3穴,埋入羊肠线。
(4)电针取关元→曲骨→肾俞→三阴交。接电针,以疏密波治疗20~30分钟。
1.针灸治疗阳痿有一定的效果。取得疗效后,仍需注意节制房事。
2.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给予精神疏导。在性生活时男方要消除紧张心理,克服悲观情绪,树立信心。
1.《类经图翼·卷十一》:阳不起,灸命门→肾俞→气海→然谷。
2.《神灸经纶·卷之四》:阳痿,命门→肾俞→气海→然谷→阴谷,均灸。
第三十九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而致前列腺长期充血→腺泡淤积→腺管水肿引起的炎症性改变,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种类型。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白浊”“淋浊”等范畴,其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房劳太过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下焦,与肾→膀胱→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膀胱泌别失职→脾虚精微下渗→肾虚失于固摄。
主症排尿频繁,尿道口时有白色黏液溢出,有时有排尿困难,严重者可有遗精→早泄→血精,射精时疼痛,下腰部→会阴部→阴囊部疼痛。
湿热下注: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时有白色浊液溢出,伴口干口臭,前列腺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脾虚气陷:尿意不尽,尿后余沥,尿色白,伴劳累后加重,头晕失眠,气短体倦,面色少华,心悸,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气不足:尿滴沥不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障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基本治疗
治法清利下焦,健脾补肾。取任脉穴为主。
主穴关元会阴太溪三阴交
配穴湿热下注配中极→秩边透水道;脾虚气陷配脾俞;肾气不足配肾俞→复溜。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会阴为任→督二脉交会穴,均为局部取穴,可交通阴阳,清利小便;太溪为肾之原穴,配关元可补益肾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取之可调理肝→脾→肾,以达通便之功。
操作毫针常规刺。脾虚气陷和肾气不足者,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耳针取肾→膀胱→脾→三焦→外生殖器。毫针刺法,或压丸法→埋针法。
(2)电针取基本治疗用穴。选1~2组,常规电针治疗。
(3)穴位贴敷取神阙→中极。麝香0.1g,贴于穴位,胶布固定,1~2日一换。
(4)皮肤针下腹部任脉穴→第1~5腰夹脊→阴陵泉→三阴交。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
1.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顽固的疾病,针灸有较好疗效,但需长期坚持。
2.注意防寒保暖,不吃刺激性食物,禁酒,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
1.《百症赋》: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久遗精。
2.《针灸大成·卷之四》:遗精白浊:肾俞→关元→三阴交。
第四十节阳强阳强是指以阴茎挺举持续不倒为特征的病证,又称“强中”。
阳强的发生常与妄服壮阳药物→忍精不泄→情欲妄动→情志化火→嗜食肥甘厚味→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阴器,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肝经络阴器,足太阴经筋聚于阴器,故本病与肾→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相火妄动,火扰阴器。
西医学中,阳强多见于阴茎异常勃起。
主症阴茎勃起持续不倒。
阴虚阳亢:阴茎坚挺,胀痛不适,口苦咽干,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湿热下注:阴茎胀痛,小便短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血内阻:阴茎坚挺麻木,皮色紫暗,痛如针刺。舌紫暗,脉弦涩。
1.基本治疗
治法清泄相火,弛缓宗筋。取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大敦行间蠡沟侠溪三阴交
配穴阴虚阳亢配太冲→太溪;湿热下注配阴陵泉→中极;瘀血内阻配膈俞→血海。
方义肝主筋,前阴乃宗筋之所聚,故取足厥阴肝经的大敦→行间→蠡沟与足少阳胆经之侠溪相配,可泻肝胆之火;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调理前阴经气。诸穴合用,可使宗筋弛缓,阳强得除。
操作毫针常规刺,强刺激,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取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2~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贴敷取劳宫。用芒硝60g,分握于两手劳宫穴,待芒硝自然融化或阴茎自然疲软,则去掉药粉,若不效,可反复使用数次。
(3)电针取中极→三阴交→次髎。每次选2~4穴,以疏密波治疗30分钟,使阴茎萎软为度。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但本病属急症,应及时治疗,否则易导致阴茎水肿或小便艰涩→癃闭。
《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