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弯弯游冶处。香雪飞飞,漫卷行人步。清浅一枝凝碧露。琼苞缀玉无重数。
迢递东风吹暖树。拾得多情,还向江南住。依旧春来春不负。人间老去花如故。
疏影横斜水清浅
下班后信步人民公园探梅,水边一树绿萼花开似雪,朵朵皆是凌波仙子;西南一株宫粉也是暗香脉脉,恰似故人来。树下独自徘徊,有重逢的喜悦也带着一丝终将别离的惆怅。
看花人同梅花醉
两年前写的一段文字,如今读来也还应景,且搬来此处: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今儿雨水暂歇,春阳薄敷,酿在梅花情绪里,自个儿玩得挺高兴。
午后行至人民公园,未进公园大门,拂面就是一袭幽香,探头一望,门内两边八九株宫粉正当盛开,老枝虬劲,新粉晕腮。绕着梅树转了一圈,拍过五六张照片,兜了两袖暗香继续往里走。
西南处临水开着两树白梅,远观颇有“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味道,走近一看枝头寥落,更多花朵已随流水而逝,倒是旁边的几棵桂树不顾春寒依然花影婆娑,凑近了嗅还存了几分香。石头边开着一篷迎春,嫩黄的容颜,娇怯的姿态,在连绵的雨水里春天终于还是来了。
在水边凌波微步,随着微微荡漾的水波看树枝倒影,视角的转换带来新奇的感受。水中的树明明没有叶子却流动着一丝绿,看久了觉得那绿意在汩汩汩地冒出来,好像要把你整个包裹在它的里面,又翠又暖,想必这就是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通感和共情。
归家后看典故,翻到这一段:梅花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以白梅花(绿萼梅)入药。除烦热,清头目,为疏肝利气,助清阳之气上升,开胃生津。高濂在《遵生八笺》里也分享了一款“暗香汤”,梅花将放时取半开花头连蒂,盐洒后置瓷瓶搁阴处,次年春夏取花三两朵投杯,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冲茶香甚。爱风雅的乾隆帝更亲自调制“三清茶”作为日常品饮,“三清茶”以绿萼梅松子佛手冲泡碧螺春,清香雅致,可以舒发肝气,解郁开胃。
梅花啊,可赏可闻可药可茶,入诗入画入心入神,看到此处心痒难耐,猛然记起同事说的实验幼儿园有一株绿萼梅甚美,再次出门欣然前往。
幼儿园处浒城闹市,沿实验路步行十分钟即到门口,跟门卫大叔说了声看花,大叔就十分通情达理地放我进去。园子不大,入门一抬眼就看到两棵高大梅树,一白梅一绿萼,正是花开满树,一树即可成林。小心脏突突突地跳起来,喜悦赞叹陶然不舍,情难自禁得仿佛情窦初开。伫立在花树下仰头凝望,绿萼出尘,白梅高洁,花开如雪,风雅婉约,冷香流动,清光澹然,仿佛跌入了一场繁花的梦境,又或是灵魂出溜到了另一个世界。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在花下怔忡良久,念着诗词醒过来,遂想起还欠着一杯梅花茶。施施然就低枝采了几朵花,又捡了草坪上品相完整的落梅,心满意足、神清气爽地辞花而去。
对着西窗,天光尚亮,取了安吉白,以瓷壶冲泡,取第一道茶汁,投梅于茶水,茶清梅幽,淡淡意淡淡香,正可相宜。就着梅花茶,又吃了一个木炭烧饼,予平凡的生活以不一样的烟火,足可慰几多风尘。
年年看梅花,年年如初见。倘若能由花及人,该是多好!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