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心悸医案一则

小孩子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s://m-mip.39.net/pf/mip_7189490.html

张某某,女,73岁,年4月7日初诊。

主诉:反复心悸15年。

病史: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医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遂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心悸仍反复发作,伴阵发性房颤,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近来心悸复作,今慕名求诊。辰下:心悸,神疲乏力,气短,纳可,寐欠佳,舌淡苔白,脉结代。

处方:炙甘草汤化裁。

炙甘草30g党参12g桂枝9g

黄芪20g生地30g麦冬9g

五味子9g丹参18g炒枣仁15g

牡蛎30g(先煎)鳖甲18g(先煎)山楂20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4.14):偶有心悸、乏力,但发作次数较前减少,脉律正常,仍有失眠。予前方黄芪改30g,加远志9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4.21):药后心悸、乏力等症基本缓解,舌淡苔白,脉沉。予前方去麦冬、五味子;加香附12g、谷麦芽各12g。再服14剂后,诸症悉平。患者坚持服药调治三个月,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按语:《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发为心悸。本案为老年患者,气血衰退,罹患风湿性心脏病,行手术治疗,更耗气伤血,病邪直入少阴,致阴阳双亏。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阴血不足,血脉不充,血行迟缓,心脉痹阻,阴阳不相接续,故见脉结代;阳气虚损,精神不振,故见气短、神疲乏力;阴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见失眠。结合舌脉,辨为心阴血阳气倶虚之证,治当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养血安神。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剂,对各种心脏疾病所出现的心律失常,中医辨为心之阴阳两虚者,均有较好疗效,故吾师以之化裁治疗本案。方中大量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黄芪、党参补气健脾,以充气血生化之源;生地黄、麦冬养心血、滋心阴,五味子收敛固涩、补肾宁心,合党参、麦冬,取生脉散之意,益气养阴,充养血脉;久病易成瘀,且手术损伤,血不归脉亦致瘀,遂用丹参、山楂通行养血活血,祛瘀通脉;加炒枣仁宁心养血安神,牡蛎、鳖甲潜阳补阴安神。诸药合用,气血充盈,心络通畅,阴阳调和,则神安悸止。

二诊时,患者心悸、乏力减轻,脉律正常,药已中的,守方加黄芪用量,加强补气生血之功;睡眠仍差,加远志益智安神以助睡眠。三诊时,患者心悸、乏力明显好转,恐滋阴太过而留邪,遂去麦冬、五味子;加香附理气宽中,调畅血脉;谷麦芽健胃消食,和中促运。方机紧扣,故药后病缓,坚持调治,病情稳定,疗效满意。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zy/694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