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一剂知之通阳化饮法治疗心悸

北京哪里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心悸是指因外感或内伤,导致痰瘀内停,气机阻滞,心脉不畅;或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而引起的以心中跳动,悸惊不安为主表表现,严重者不能控制,无法自主的病证。本病常见于西医学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及神经官能症等。中医药治疗本证,应根据正虚邪实的不同,采取相应扶正、祛邪等方法,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尤松鑫教授治疗心悸,强调应加虚实辨证,分清气血阴阳亏虚和痰饮、瘀血、气滞等兼夹情况而进行,现特举一获效的病例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某女,48岁。

初诊:年11月20日

患者近2月余来时感心悸,经查为频发室早,伴咳逆,纳可,二便调,经行正常。苔薄腻,脉时结。属痰饮内结,心气郁滞。

茯苓10制半夏10陈皮5泽泻10

炒白术10炙桂枝3炙甘草3炙远志5

苏梗10制香附10(杵)川芎5

7剂。

二诊:年12月4日

患者服用首剂药后,心悸即明显好转,服用2剂后,停用一切西药,随后服完7付,症状明显缓解。就诊时悸忡已少,纳可,寐安,苔薄黄,脉细,偶结。参养益心气。

党参10白术10茯苓神各10炙远志5

当归10五味子3炙黄芪10炙桂枝3

陈皮5炙草2红枣5麦冬5

14剂。

二诊后停药,随访6年,心悸未再发作。

按:心悸乃临床常见病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见于其他疾病中,通过本病例病人的治疗过程,可以发现中医药治疗心悸也有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时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以使用。由于导致心悸的疾病谱比较广,既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又有检查无异常的功能性疾病,两者病情的发展与预后不同,临证时需要认真辨别,明确诊断,以防延误病情。

该病人为中年女性,心悸2月余。医院检查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次,服用过参松养心胶囊、六味地黄丸、潘南金、辅酶q10、黄杨宁、倍他乐克等药。治疗2月余,一直未见好转,逐渐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血压最低降至86/58,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经人介绍至尤松鑫教授处治疗。尤教授根据病人四诊资料,指出其病机由心阳不足,痰饮内停,心气内郁而致。心阳不足,心失所养,痰饮内停,内扰心神,故悸动不安;痰饮上逆犯肺,则咳逆;苔薄腻为痰饮内停之象。寥寥数语,概括了症状的要点,治方以二陈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参合而成。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桂枝、泽泻组成,具有太阳蓄水证,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通阳化饮的功效。在此基础上加用远志、苏梗、香附、川芎4药,远志具有化痰安神定志之效,香附、苏梗、川芎调理气机,既可以帮助恢复气机,消除痰饮,又具有理气解郁,缓解病人焦虑的作用,川芎还为“血中之气药”,可上行巅頂,中开郁结,下行血海。综观全方,药性辛甘,具有通阳利水、化痰安神,理气解郁诸作用。方药配伍妥当,药少、量轻、效宏,属“四两拨千斤”,故能一剂知,二剂已。病人服用7天,即获显效。一诊后悸忡已缓,病机也发生了虚实变化。心悸明显时,以痰饮邪实为主,悸忡缓解后,正虚为主,故二诊尤教授治法改为益养心气,方选归脾汤、生脉饮加桂枝。归脾汤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生脉饮益气生津。二方合用,益气养血,滋补津液,濡润柔养心体。其中桂枝乃“画龙点睛”之药,可以振奋心阳,与诸药合用,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二诊后停药,随访6年,心悸未再发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zy/6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