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
常绿攀缘灌木,长达5m,茎具倒钩状皮刺和刺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多为3,有时5;叶柄长达2cm,有棕色腺点及细刺,托叶条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长约8mm:小叶片椭圆状卵形,革质,长2~7cm,宽1.5~4.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锐尖锯齿,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春末夏初开大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粗壮,长达3cm,与萼筒均密被刺毛,萼片先端有时扩大呈叶状,被腺毛;花冠白色,芳香,直径5~9cm,花瓣5,平展,三角状阔倒卵形,长约3cm,宽大于长,先端近截形,有波状弯曲;雄蕊多数。蔷薇果黄红色,味甜,多为长倒卵形,外被刺毛,冠以宿萼。
生于山崖石隙以及阳坡灌丛等处。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陕西等地。
本品为花托发育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略具光泽,有多数刺状刚毛脱落后的残基形成的棕色小突起;顶端宿存花萼呈盘状,其中央稍隆起,有黄色花柱基;基部渐细,有残留果柄。质坚硬,纵切后可见花萼筒壁厚1~2mm,内壁密生淡黄色有光泽的绒毛,瘦果数十粒,扁纺锤形,长约7mm,淡黄棕色,木质,外被淡黄色绒毛。气微,味甘、微涩。
以个大、色红黄、有光泽、去净毛刺者为佳。主产于四川、贵州、广东、江苏等地。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晾晒后放入桶内搅拌,擦去毛刺,再晒至全干。用时以水稍浸,润软,切开除去毛、核,晒干。
(1)金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金樱子肉: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干燥。
(3)蜜金樱子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金樱子肉内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红棕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习称蜜金樱子)。金樱子每kg,用炼蜜20kg。
(4)炒金樱子:取净金樱子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微黑色,取出放凉。
(5)麸炒金樱子:先将锅预热至一定温度,撒入麦麸,即刻烟起,投入金樱子,用中火炒至麦麸成焦褐色,金樱子色泽加深,取出放凉。金樱子每kg,用麦麸10~50kg。
(6)砂烫金樱子:先将砂炒热,加入金樱子炒至皮膨胀,呈紫红色,取出,筛去砂,洗净,晒干。
(7)盐金樱子:取净金樱子肉,加入盐水拌匀,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蒸2-3小时,取出干燥。金樱子每kg,用食盐2kg。
金樱子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无臭,味甘微涩。金樱子肉为倒卵形的纵剖瓣,果瓣外表面颜色及特征同金樱子,内壁呈凹窝状,淡黄色,无核(瘦果)、毛。质硬。无臭,味甘微涩。蜜金樱子肉表面暗棕色,
味甜,有焦香气。炒金樱子表面棕褐色,微黑。麸炒金樱子表面深黄棕色。砂烫金樱子表面红紫色,皮膨胀。盐金樱子表面暗红色,味微咸。
果实含金樱子皂苷A、齐墩果酸、熊果酸、枸橼酸、2a,3β,19a,23-四羟基熊果-12-烯-28-酸、2a、3β,19a-三羟基熊果-12-烯28-酸等。果皮含多种水解型鞣质:金樱子鞣质A~G、仙鹤草素、地榆素、长梗马兜铃素、仙鹤草酸A、B等。地上部分含三萜类成分:常春藤皂苷元、熊果酸、齐墩果酸、2α-羟基熊果酸甲酯、委陵菜酸甲酯、野鸦椿酸甲酯等。根含三萜类成分:2α,3α,24-trihydroxyurs-12,18-dien-28-oicacid-β-D-glucopyranosylester,2a,3a,23-trihydroxyurs-12,19(29)-dien-28-oicacid-β-D-glucopyranosyl?ester等。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果实口服既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又能使肠黏膜收缩,分泌减少,而能止泻。
(2)抗炎、抑菌作用:金樱子多糖能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的耳肿胀,并对大肠埃希菌、副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金樱子多糖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对血中刚果红的吞噬能力,能增加小鼠溶血素的生成,能显著恢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迟发型免疫反应。
(4)降血糖、血脂的作用:金樱子可降低饲高糖高脂兔血中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而对胰岛素的含量无影响。
(5)抗氧化作用:金樱子多糖能显著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经自由基对细胞膜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
(6)金樱子醇提物能减轻血清病型肾炎大鼠模型肾小球病变并改善肾功能。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果实: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适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叶:解毒消肿。外用于疮疖,烧烫伤,外伤出血。
根: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解毒收敛,杀虫。适用于腹泻,痢疾,肾盂肾炎,乳糜尿,象皮肿,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垂,脱肛;外用于烧烫伤。
根15~60g;果6~12g;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外敷。
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
(1)久虚泄泻下痢:
金樱子(去外皮和内瓤)30g,党参9g,水煎服。《泉州本草》。
(2)子宫下垂:
金樱子、生黄芪各30g,党参18g,升麻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3)久咳:
鲜金樱子90~g,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4)失眠多梦:
金樱子15g,盘柱南五味子9g,铁扫帚9g,叶下珠9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5)烫火伤:
鲜金樱子果实煎取浓液,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同属植物中下列3种植物的果实在不同地区也作金樱子入药。
(1)山刺玫RosabellaRehd.etWils.与金樱子的主要区别为直立灌木,高约3m;小枝有细而较直伸的皮刺;小叶7~9片,长1~2.5cm,宽0.5~15cm,叶下面近无毛。花粉红色,直径4~5cm,花托无刺。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山西、河北以本种果实代金樱子入药。
(2)西北蔷薇RosadavidiiCrep.主要特征为直立灌木,茎疏生硬直刺或近无刺,叶长达20cm,小叶5~9片,叶下面有柔毛。花粉红色,花萼长,先端细条形,并扩大成伞房花序。果瓶状,有长颈,被腺状刺毛。分布于甘肃、宁夏等地,宁夏以本种果实代金樱子入药。
(3)大叶酱薇RosamacrophyllaLindl.主要特征为小叶7~9,顶生小叶片较大,长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锯齿。花1~3朵生小枝顶端,紫红色。果似花瓶,大如拇指,疏生腺毛,成熟时红黄色。西藏以果实代金樱子药。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
金樱子《雷公炮炙论》
刺榆子《蜀本草》,刺梨子《开宝本草》,金罂子《梦溪笔谈》,山石榴《奇效良方》,山鸡头子《纲目》,糖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灯笼果《药材学》,蜂糖罐,槟榔果《贵州民间方药集》螳螂果,糖刺果《广西中药志》。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的果实。
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
???常绿攀缘灌木,高约5m。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
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果实倒卵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于海拔~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叶(金樱叶)、花(金樱花)、根或根皮(金樱根)亦供药用,另设专条。
10~11月间,果实红熟时采摘,晾晒后放入桶内搅拌,擦去毛刺,再晒至全干。
金樱子RosaeLaevigataeFructus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粽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金樱子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果实)外形无臭,味甘、微涩。
鉴别:(1)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桦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特征:淡肉红色。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μm,直径16~20μm,壁木化。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立即滤过。取滤液1m,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
(3)取(2)项下剩余的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检查皂苷)。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规定:照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金樱子肉含金樱子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25.0%。
果实含枸橼酸(cit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laevi-?gatanoside?A,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23-hydroxytormenticacid,23-hydroxytormenticacid,tormenticacid,山柰酚-3-0-3-D-〔6′′-O-(E)-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O-(E)-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等。
???果皮含多种水解型鞣质: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A、B、C、D、E、F、G,仙鹤草素(agrimoniin),前矢车菊素(procyanidin)B-3,地榆素(sanguiin)H-4,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酸(agrimonicacid)A和B。
????地上部分含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熊果酸,齐墩果酸,2a-羟基熊果酸甲酯(methyl?2a-hydroxyursolata),2a-甲氧基熊果酸甲酯(methyl?2a-methoxyursolate),委陵菜酸甲酯(methyltormentate),11a-羟基委陵菜酸甲酯(methyl11a-hydroxg-tormentate),野鸦椿酸甲酯(methyleuscaphate),委陵菜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tormenticacidβ-D-glucopyranosylester),委陵菜酸-6-甲氧基-β-D-吡喃葡萄糖酯苷(tormenticacid-6-methoxy-β-D-glu-copyranosylester),野鸦椿酸-β-D-葡萄糖酯苷(euscaphicacid-β-D-glucopyranosylester)。甾醇类: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7-氧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7-oxy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7-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7-hydroxysitosteryl-3-0-β-D-glucopyranoside),豆甾-3a,5a-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a-3a,5a-diol-3-O-β-D-glucopyranoside)。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金樱子水提物6g/kg灌胃,能使腹下神经制备尿频模型大鼠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间隔时间延长,每次排尿增多。
2.对平滑肌的作用金樱子水提取物能抑制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家兔空肠平滑肌、大鼠离体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对上述3种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均呈显著性的量效关系。
3.抗病原体作用:金樱子含鞣[róu]质,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25%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效。鸡胚试验证明,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8株抑制作用很强,而且对亚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4.抗氧化作用:金樱子多糖能显著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羟自由基对细胞膜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1.金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浸,润透,纵切成两瓣,除去毛、核,干燥。
2.蜜金樱子: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金樱子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红棕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金樱子kg,用炼蜜20kg。
3.炒金樱子:取金樱子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微黑,取出放凉,炒后可避免服后腹痛。
4.麸炒金樱子:取金樱子用麸炒法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放凉。麸炒金樱子涩肠止泻作用较佳。
5.烫金樱子:先将沙炒热,加入金樱子炒至皮臌胀,呈紫红色,去沙洗净,晒干。
6.盐金樱子:取金樱子肉,加入盐水拌匀,闷润,待吸尽盐水后,蒸2~3小时,取出干燥。盐金樱子缩尿、固精之力较强。
饮片性状:金樱子参见“药材”项。蜜金樱子形如金樱子,表面暗棕色,味甜,有蜜香气。炒金樱子形如金樱子,表面棕褐色微黑:麸炒金樱子形如金樱子,表面深黄色。烫金樱子形如金樱子表面红紫色,皮微胀。盐金樱子形如金樱子,表面暗红棕色,味兼微咸。
??贮干燥容器内,蜜金樱子、炒金樱子、麸炒金樱子、烫金樱子、盐金樱子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酸、涩,平。归脾、肾、膀胱经。
1.《开宝本草》:“味酸涩,平温,无毒。”
《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纲目》:“味酸、涩,平。
4.《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肾三经。”
5.《本草经疏》:“人足太阳、手阳明,兼入足少阴经。
6.《本草求原》:“入肝、肺、大肠经。”
(功用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带。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带下,崩漏。
1.《别录》:“止遗泄。”
2.《蜀本草》:“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
3.《本草元命苞》:“补虚劳,益气。”
4.《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
5.《本草药性大全》:“善止咳嗽。”
6.《医学入门》:“久服养精益肾,调和五脏。”
7.《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8.《本草新编》:“涩精滑,止梦遗、遗尿、杀寸白虫。”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有实火、邪热者慎服。
1.《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2.《本草经疏》:“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不宜用。”
1.治梦遗精不固:
金樱子十斤,剖开去子毛,于木白内杵碎,水二斗,煎成膏子服。(《明医指掌》金樱子膏)。
2.治精滑梦遗、小便后遗沥:
金樱子、鸡头肉各一两,白莲花蕊、煅龙骨各半两。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古今医统》金樱子丸)。
3.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涩精气:
金樱子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劈为两爿,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每服取一匙,再暖酒盏,调服。(《寿亲养老新书》金樱子煎)。
4.治久虚泄泻下痢:
金樱子(去外刺和内瓤)30g,党参9g。水煎服。《泉州本草》。
5.治白浊:
金樱子(去子,洗净,捣碎,入瓶中蒸令熟,用汤淋之,取汁慢火熬成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一方用妇人乳汁丸为妙。一方盐汤下。(《仁存堂经验方》水陆二仙丹)。
6.治久咳:
鲜金樱子90~g,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1.《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精滑,时从小便出。此药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2.《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而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约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而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金樱叶《纲目》
塘莺薳[yuǎn]《生草药性备要》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的叶。
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含鞣质: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3,长梗马兜铃
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酸(agrimonicacid)A,仙鹤草素(agrimoniin),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C,右儿茶素(cat-
ech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
苦、涩,平。
1.《生草药性备要》:“味辣,性平。”
2.《四川中药志》年版:“苦、涩,平。”
清热,解毒,生肌,止血。主治痈肿疔疮,溃疡,烫伤,创伤出血。
1.《纲目》:“主治痈肿,金疮出血。”
2.《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3.《湖南药物志》:“通经活血,消肿利水,生肌止痛。主治痢疾,妇女崩漏,赤白带,月经闭滞,恶露不绝。”
4.《浙江药用植物志》:“外治疮疖、烫伤。”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内服:煎汤;9g。
1.治痈肿:
(金樱子)嫩叶研烂,入少盐涂之,留头泄气。《纲目》。
2.治疔,鱼口:
金樱叶、野花椒叶,共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3.治溃疡久不愈合:
鲜金樱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4.治金疮出血:
金樱叶三两,桑叶一两,嫩苎叶一两。上捣烂敷。若欲致远,阴干作末,敷上帛缚,止血口合。(《永类钤方》军中一捻金散)。
5.治汤火伤:
金樱叶焙干为末,调麻油涂患处,欲愈时加入鳖甲末。《闽东本草》。
金樱花《日华子》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的花。
4~6月采收将开放的花蕾,干燥。
金樱花RosaeLaevigataeFlos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花蕾呈球形或卵形,花托倒卵形与花萼基部相连,表面绿色具直刺。萼片5,卵状披针形,黄绿色,伸展。花瓣5,白色或淡棕色,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多数。气微香,味微苦涩。
酸、涩,平。
1.《日华子》:“平。”
2.《本草药性大全》:“无毒。”
涩肠,固精,缩尿,止带。主治久泻,久痢,遗精,尿频,遗尿,带下。
1.《日华子》:“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和铁粉研,拔白发敷之,再出黑者。
2.《现代实用中药》:“治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慢性肠炎他久泄泻,慢性衰弱性虚汗出,及妇人子宫内膜炎分泌带下。
内服:煎汤,3~9g。
金樱根《日华子》
金樱蔃[qiáng]、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
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幼根,趁新鲜斜切成厚片或短段,晒干。
金樱根RosaeLaevigataeRadix?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为厚约1cm斜片或长3~4cm短段,直径1~3.5cm。表面暗棕红色至红褐色,有细纵条纹,外皮(木栓层)略浮离,可片状剥落。切断面棕色,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质坚实,难折断。气无,味涩,微甘。
根皮富含鞣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放水中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酸、涩,平。
1.《日华子》:“平,无毒。
2.《纲目》:“酸、涩,平。
固精,涩肠,止血,活血。主治遗精,遗尿,久泻,久瘌,吐血,便血,崩漏,带下,白浊,脱肛,子官下垂,跌打损伤。
1.《日华子》:“治寸白虫。”
2.《纲目》:“止滑痢,化骨鲠。”
3.《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疔、痔疮。”
4.《本草求原》:“治阳虚脱肛。”
5.《分类草药性》:“治月经不调,遗精。”
6.《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止牙痛。”
7.《浙江药用植物志》:“活血止血,收涩解毒。主治跌打损伤,腰腿酸痛,慢性腹泻,子宫脱垂,乳糜尿。”
内服:煎汤,15~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1.治遗精:
金樱子根60g,五味子9g。和猪精肉煮服之。《岭南采药录》。
2.治小儿遗尿:
金樱子根15~30g,鸡蛋1枚。同煮,去渣。连蛋带汤服。《湖南药物志》。
3.治妇女崩漏:
金樱根60g,龙芽草30g,水煎,每日分2次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久痢,久泻:
鲜金樱根及构骨根各30g。红,白糖各少量,水煎服,每日1剂。服后如有头昏、气喘等副作用,可服用盐水解除。《江西草药》。
5.治大便下血:
a.金樱根60g,同猪胃或猪瘦肉煮服。《战备草药手册》
b.金樱根30g,荔枝草30g,炒槐角15g,煎服《安徽中草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