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参考了h师兄的往年题目收集。内容是根据上课的学习进度,部分只留了题干没有内容)
一临
一、名词解释
天人相应:p15自然界阴阳五行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通应的,所以,人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息息相通。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应当顺应自然。
(中医学理论体系-整体观念-人与自然)
(百度)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是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属于“但热不寒”(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为里热证)
(问诊-寒热-但热不寒)
相杀
(百度)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二、简答题
分析痰阻心脉的症候:p
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或伴有心悸、怔忡,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神昏体厥,脉微欲绝
风的特性:p74风善动而不居,易行而无定处,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病因-外感-六淫)
(ppt整理)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人参的功能和主治
二临
一、名词解释
inspectionofspirit:p90“望神”,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pulsetaking:p“脉诊”,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一定部位的动脉搏动,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以推测机体病理变化
(百度)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虚者补其母:p39首先,“母病及子”,肾水生肝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母子两脏俱虚,则“虚者补其母”,强调补虚不能单补本脏,更应该补其母脏,如以滋水涵木法调补肝肾阴虚。
相使
(百度:
相须
相使
概念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
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
药物数量
可以是两种药物之间,也可以多种药物
两种,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
作用
药物配伍使用,可以用于增强某种或几种治疗效应,增强治疗作用
一种药物作为主药,另一种或数种药物作为辅药用以提高主药功效
二、简答题
肺气虚的临床表现,为什么?p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动则气短,面色?huang白无华,体倦乏力,声音低微,痰清稀,或自汗畏风,抑郁感冒,舌淡,脉虚弱
原因:因久咳、久喘,或禀赋不足,或他脏变化累及肺,导致肺气虚,全身功能活动减弱。肺气亏虚,故咳喘无力;气虚地下,故气短、声低、自汗,面色?白;气虚卫外不固,故易感冒;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会导致水液功能减弱,停聚于肺,故痰多而清稀。
热症定义及其临床表现p
热证: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数脉
(辨证-八纲)
(整理)八纲特点
心的主要作用及系统联系:p43
一、主要作用
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心主血: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
心主脉: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
2.心主神志: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
(整理)五脏的主要作用
1.心: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2.肺: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治理调节)
3.脾:脾主运化(包括水谷和水液);脾主升(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脾主统血
4.肝: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5.肾: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为脏腑之本;肾主水;肾主纳气
二、系统联系
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心在液为汗
(整理)五脏的系统联系
五脏\系统连属
志
在体合*,其华在*
窍
液
心
喜
脉,面
舌
汗
肺
悲忧
皮,毛
鼻
涕
脾
思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唇
口
涎
肝
怒
筋,爪
目
泪
肾
恐
骨,生髓;发
耳和二阴
唾
麻黄,茵陈,黄芪,附子,杜仲是哪种要药
二临
一、名词解释:
郑声:p97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四诊-闻-语言)
得神:p90又称“有神”,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言语清晰、反应灵敏、精力充沛、面色明润、双目明亮、呼吸顺畅、形体壮实、肌肉丰满。提示
虚证:
P人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ppt辨证要点:久病、势缓、损耗过多)
p82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或气化无力、以及气机升降不及等证候。主要表现为精气血津液等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出现虚弱、衰弱和不足的证候表现。
(病机-邪正盛衰-虚实变化)
P97咳声低弱而少气,或久咳音哑
(闻诊-听-咳嗽)
同病异治
(百度)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相应采取不同治法。
相须
(百度:
相须
相使
概念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
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
药物数量
可以是两种药物之间,也可以多种药物
两种,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
作用
药物配伍使用,可以用于增强某种或几种治疗效应,增强治疗作用
一种药物作为主药,另一种或数种药物作为辅药用以提高主药功效
二、简答题:
如何辨别四种肝风证(2班)
脾病的常见症状(1班/3班)
清热药的分类、并各列举两味药
肺主治节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1.含义:治节,即治理调节;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的作用。
2.具体表现:肺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保持呼吸节律均匀;肺主一身之气,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调节血液运行;肺通调水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调节津液代谢。
二临
一、大题:
肝主疏泄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1.肝舒畅气机,维持血液和津液运行
2.肝助脾升胃降、胆汁分泌排泄
3.肝条达情志
4.肝调节生殖功能
脾气虚的临床表现:p
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苔白,脉微弱
白术,鹿茸,独活,半夏和石膏分别是什么证的要药
二、名词解释: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
先天之本:p50肾藏先天之精,故称“先天之本”,和后天之精相对应(来源于饮食水谷,由脏腑之精产生)
表证:p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是外感六淫、疫疠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的外感病初期阶段。
(百度)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一般说来,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其中,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治疗表寒证时应使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表热证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一临
一、名词解释:
肝风内动:p肝阳化风(肝阳亢逆无制)、热极生风(热邪炽盛引起抽搐等)、血虚生风(血虚或筋脉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百度)肝风内动证是指临床出现眩晕欲仆,震颤,抽搐等症状的病证。多由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根据造成肝肾阴亏的原因,临床可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种证型。
天癸:p51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成熟、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
二、大题:
心脉痹阻
P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或伴有心悸、怔忡,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神昏体厥,脉微欲绝
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化,即运输和消化吸收。指脾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吸收运输至全身,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2.脾主升: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升清是将水谷精微运输至心、肺、头,通过心肺的化生气血的作用,营养濡润全身;升举内脏是指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防止内脏下垂
3.脾主统血: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
大黄的功能主治
小瑶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