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诊了数位耳鸣耳聋患者,医院开过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调理,服用半月以上并不见什么效果,经过脉诊和问诊,可以确定这些患者并非肝肾不足引发的耳鸣耳聋,方不对证治疗无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医师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各类病症,几乎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然而,临床病症变化万千,绝非一贴六味地黄汤加减就能解决得了的,一定要谨守“辨证施治”的原则,重视辨证分型,根据病因病机进行施治用药施针。要经常阅读书籍,不要养成思维定式,遇到疾病要开阔思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药才能及早的治愈病患!无论经方派还是时方派,临证用药都不应该胶柱鼓瑟,凭借某一个方药处理各类疾病,而应该合理灵活地运用针对病证的各类方药。耳鸣耳聋,不仅仅只有肝肾不足才会引起,近代中医五官科奠基者干祖望在《中医对耳鸣、耳聋的认识及处理》详细论述了中医诊疗耳聋耳鸣经验,在临床上值得借鉴。临床上针对治疗耳鸣耳聋比较有显著疗效的中药主要有:蝉蜕、石菖蒲(九节菖蒲)、葛根、灵磁石、蔓荆子、苍耳子、川芎、通草、麻黄、骨碎补等中药。针刺选穴常选用: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侠溪、通天草(即荸荠地面上的茎穗)等。耳管灸法对于耳聋耳鸣效果显著。耳鸣耳聋平时保养可以使用鸣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地横放在枕后,食指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叩击后枕部,听到的声音象击鼓声。节奏均匀缓和,力度由轻至重,双手每次各24下,可振荡耳部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坚持不懈,有预防和治疗耳鸣耳聋作用。振耳:接上法,手掌置于耳上,一紧一松挤压耳部。先慢而有力,再作快速振颤。黄蜂入洞:将两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转动3次再骤然抽出,每次做3遍。全耳腹背按摩:搓热双手,手指伸直,由前下向后上推擦耳廓,然后反折耳廓推擦耳背返回,反复5—6遍;以掌心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下)分别对准耳腹及耳背作按揉,使全耳发红发热。
民间治疗耳鸣耳聋常使用的民间草药,如①响铃草,又名野花生、假花生(《中国植物志》),荷猪草、黄花野百合(《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马响铃(《滇南本草整理本》),铃铃草、肾气草(《四川中药志》),响铃子(《中国药植图鉴》),小狗响铃、假地豆、地响铃、野豌豆、马小莲、野毛豆(《云南中草药选》),马铃草、响亮草、荷承草(江西《草药手册》)、响铃豆、狗响铃,具有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耳鸣、耳聋,头目眩晕,遗精,月经过多,白带,久咳痰血,哮喘,肾炎,小便不利,扁桃体炎,腮腺炎,疔疮肿毒;②磨盘草,又名金花草、唐挡草、磨档草(《生草药性备要》),耳响草(《岭南采药录》),帽笼子、磨笼子(《陆川本草》),磨盆草(《南宁市药物志》),印度苘麻(《英拉汉植物名称》),牛响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麻(《广西中草药》)、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木磨子、苘麻、磨谷子、磨龙子、牛姑仔磨、复盆子、半截磨、假茶仔、挨砻地堵、磨砻草、磨盘花、累子草、米兰草、帽子盾、倒绋草、四米草、研仔盾草,具有疏风清热、益气通窍、祛痰利尿之功效,用于感冒,久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鸣,耳聋,肺结核,小便不利。《生草药性备要》:"散风、盘热。耳鸣、耳聋,煲鸡、肉食亦可。"③鹿茸片;④熟地黄;⑤黑芝麻;⑥火炭母草根(《分类草药性》载:"治气虚耳聋,妇人白带。");⑦仙鹤草;⑧路路通;⑨草乌;⑩鲜百合;?灵磁石;?水菖蒲。
《纲目拾遗》曾载:“洋虫,出外洋,明末年始传入中国;或云出大西洋,康熙初年始有。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蚁,如小蚕,久则变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饲之。性极畏寒,天冷须藏之怀袖中,夜则置衾褥间,否则冻死。极蕃衍,有饲以茯苓屑、红花、交桂未者,则色红而光泽可爱,入药尤良。”洋虫,又名九龙虫、长生不老虫、长寿保健虫,富含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在护肤美容、高脂血症和恶性肿瘤方面已引起人们的极大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