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医师实践技能病案分析之心悸
病案摘要:
龚某,男,43岁,已婚,商人。年6月7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常饮烈酒,2周前与朋友饮酒后出现心悸阵作。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请与奔豚相鉴别。(此鉴别助理无需掌握)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心悸
3分
中医证候诊断
痰火扰心证
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①患者以心悸为主症,诊断为心悸。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火扰心证。②嗜食肥甘厚味,常饮烈酒,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而引发本病。
4分
中医类证鉴别(助理不考)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分
中医治法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2分
方剂名称
黄连温胆汤加减
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连6g,竹茹9g,半夏9g,陈皮6g,枳实12g,茯苓12g,瓜蒌皮15g,胆南星9g,栀子6g,酸枣仁12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分
知识点相关链接:心悸
1.诊断依据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2.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的鉴别: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的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辨证论治
证型
证候
治法
方剂
心虚胆怯证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减
心血不足证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补血养心
益气安神
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证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心阳不振证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温补心阳
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水饮凌心证
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振奋心阳
化气行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加减
瘀阻心脉证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活血化瘀
理气通络
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证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
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以上内容均来自世纪安卓教育《中医执业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官手册》
中医执业及助理
购买《中医执业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官手册》
送年中医执业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全部网课。(主讲:严敬之、文谨老师)
如果你觉得此文章对您有帮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