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夜里没事,他又不打牌,也不看电视,规定自个每天必读十页书的任务,也完成了,如何消此良辰月夜?你倒好,可以去秦淮河偷得浮生半夜闲,曾国藩自律甚严,朝廷没颁发“大清十条”之类,他也是不太去烟花柳巷的。曾国藩有个消赤县难明长夜天的法子,便是去找赵烈文聊天。
赵烈文是曾国藩秘书。秘书?有兄弟一听秘书两字就很惊讶,曾大帅去找秘书聊天?这兄弟吃惊,是他从来没有见过领导夜半去顾秘书庐的,有之,也是一个电话将秘书喊来,叫秘书开夜班的。曾国藩没把秘书当畜生使的,他把赵烈文当兄弟看呢。
这回两人闲扯,彼此都没设防,比如,两人说到编辑文集全集啥的,曾国藩怕后人把他写坏了,把他写成“曾剃头”或“卖国贼”,后代戴这个帽子,不好玩是其次,还不好活的。赵烈文晓得老师心思:“待及师身论定,烈愿任此编撰之役。”莫把我写得太差喔,“惟愿足下他日持正论”。肯定肯定,这个这个,自然自然(谨受教)”。
这个是师生间托后事,除了可见信任外,没什么。另谈了个事,传出去,是大事,不得了,要杀头的。曾国藩这回嘴巴没封禁,封禁了也没封紧,对当朝皇政要人一一点评,不评还好,越评越摇头,“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谈逛街买衣买毛线,还在行,谈治国安邦,不着边际了);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是晋惠帝,还是汉武帝,鬼神莫测),时局尽在军机恭邸、文、宝数人,权过人主。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有才能的,地位不稳,地位不保)。文柏川(文祥)正派,而规模狭隘,亦不知求人自辅(对人才忌讳得很,生怕胜到他头上去了)。宝佩蘅(宝望)则不满人口,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倭仁),然才薄识短,余更碌碌,甚可忧耳。”我们大清,我们大清啊。
赵烈文叹了一气,老师,您也莫忧国忧民,忧心忡忡了,大清呢,不出50年,指定亡皇亡国:“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说大清五十年后,一定玩完,这话传出去,没命了。赵烈文敢说,是他对曾国藩好信任的。
果然,这个对话验了,五十年左右,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把大清这栋数百年大店,给弄翻了,一根稻草压死了一头骆驼。曾国藩是摸骨看八字的,据说他还著了一部《冰鉴》,里头都是易经八卦,摸摸某人手骨,看看某人掌心,就晓得某人爱情线、生命线与事业线,准确得很的。五十年后大清亡,若是曾国藩先说出来,倒好理解,曾国藩《冰鉴》本来是一部“烧饼歌”嘛。
这个赵烈文,么子时候开始算命的?曾国藩《冰鉴》算的是人之起落,赵烈文算的是国之兴亡,赵秘书比曾大帅更厉害厉害的。有人说,秘书肯定没领导水平高,魏源提“师以夷技以制夷”,肯定不是魏源首先提的,何搞呢?魏源其时当幕僚哒,是秘书嘛,领导才能这般高屋建瓴的。我一听这话,气得那话儿痛,我就脱裤子耍流氓,去消解消解。大清五十必亡,是秘书先提出的呢。
曾国藩听得这话,足足有五分钟不做声,怔怔望着赵烈文。倒不是赵烈文犯了死忌,而是赵烈文说出这话,让人吃惊。据说,五分钟后,曾国藩叹了叹气,摇了摇头,他摇头不是对赵谶言乱摇,而是望紫禁城而叹气。曾国藩认可赵秘书这话了。他走人,回过头来说,我去死算了,“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指朝廷)之陨,君辈得毋以为戏论(我没跟你开玩笑)。”
赵烈文又不是八字先生,也没见他做过易学专家,他预言何搞那么准呢?大清必亡,这个我也晓得,八百年郁郁乎周哉,四百年雄赳赳雄汉,余者大宋,余者元明,即使识得弯弓射大雕。然则“抽心一烂”(政治中心,政治是中心,一烂,神仙都无救),谁有不亡的?说大清必亡,不见水平,说大清什么时候亡,才是神人也。
说赵烈文神,真神;说赵烈文没什么了得的,也确没什么了得的。赵烈文说这话时,曾国藩与太平军战,战胜了,好事哒。好事是好事,朝廷也麻烦大了。这话怎么说?赵烈文说,“楚省风气,近年极旺,自曾涤生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各省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直隶刘长佑、两江曾国藩、云贵劳崇光、江浙左宗棠、陕甘杨载福是也。巡抚曾国荃、刘蓉、郭松(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这里说的,总督八人,湖南已居其五,若说湘军系呢?已居其七,那么八减七,这个数谁都会算,其他人只一人了,其他包括其他啊,还好,这个“其他”不是“其他”,单是“爱新觉罗”氏,大清自己人还持有一票。
这个什么意思呢?是说湖南人厉害,是的,湖南人是厉害的;撇开湖南不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思是,大清中兴,曾国藩首功;后来军阀割据,曾国藩首罪——也即如赵烈文所说的“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后来真个乱啊,你方唱罢我登场,操起几杆枪,老子占山去,也当王。
占山为王,这是土匪事,对大清来说,怎么说?就是:大清已失去了对大清忠诚与担当之人。赵烈文何以说五十年呢?大清再起一次太平天国,没事,大清再出一位曾国藩,可以保护大清。然则,五十年后,再出太平天国,谁是曾国藩?曾国藩这代人,指定没问题的,他对大清非常忠诚的,第二代呢,勉勉强强,也还可以;“太平天国”寄的希望,武力或和平演变大清,寄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
赵烈文其预言,你以为是鬼算神算?不是,他是心算,是算心,算大清官人对大清之心,大清五十年后,大清官人对大清帝国是同心同德,还是离心离德?你晓得的,辛亥革命枪声一响,十八省纷纷然独立了。
“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蕃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这是大清湖南人郭嵩焘总结历史而说的,不论与谁共天下,都没与天下共天下,哪有不倒的?
晚清时候,人民已经睁眼看世界了,晓得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大清还要继续逆世界而行,单与胥吏共天下,天下不会肯了,大清不亡不行了。
刘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