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治疗疾病,要懂得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大法。可单纯的虚证或单纯的实证,临床上比较少见,相反实中夹虚,虚中夹实,虚虚实实,寒热错杂的疾病,却占了大部分。
比如今天第22个病人和32个病人,同样是头晕晕沉沉。老师却用完全不同的治法,同样存在有头部清阳不升的病症,但用药的思路却截然不同,这是中医临证上常见的同病异治。
第22个病人,是个妇女。
老师摸脉后,说她小肠脉郁得很,头部清阳升不上来,所以要升清阳,先要通小肠。再叫她伸出舌头,一看,舌下络脉瘀紫粗张,这种情况,结合舌苔厚腻,往往是肠道拥堵得厉害。
《黄帝内经》说:“九窍不利,要从肠胃上找原因。”这病人肠道粘连,堵塞得厉害,头部怎么会好受呢?
所以治疗起来,首先要润肠通腑,再加上活血升阳。
然后,老师就开始念药物。火麻仁、猪甲、鸡矢藤、金荞麦、艾叶、红藤,这几味药是润肠化积,通腑排浊的,浊邪去,清气才能升发。
老师说这艾叶跟红藤一配,一温一凉,能祛肠道败浊。这也符合肠道正常的生理特点,即一张一缩。而红藤跟金荞麦在排浊的同时,还可以活血化瘀,对于肠道拥堵久后形成瘀血的,老师会常用这两味药,那些前列腺增生或癌变的,都少不了这两味药。药书上说它都能排脓止痛,可见对于肠粘连化热化火、郁久不化的情形都可用。
清阳升不起来,用白术、冬瓜子、葛根、柴胡。这四味药,老师称之为“升清阳四药”。
血瘀化不开来,用丹参、当归、川芎、葛根。这四味药,老师称之为“通脉四药”。
心与小肠相表里,同病相怜,小肠病会延及心脉。病人容易心慌心悸,老师随证加入酸枣仁,正合《药性赋》说:“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方药为:火麻仁20克,猪甲15克,鸡矢藤40克,艾叶10克,红藤20克,金荞麦20克,白术30克,冬瓜子20克,葛根30克,柴胡10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当归尾20克,酸枣仁20克。3剂。
这个药方从整体来看,前半部分是降浊的,后半部分是升清的,正如天气要下降,地气要上升,形成水火既济之象。
老师又拍打她百会穴,拍后病人鼻窍眼目清爽多了。
老师说回去要常撞撞墙,督脉阳气才会向上升发。也可以练习瑜伽的摇篮式动作,鸟飞式是通任脉的,摇篮式是通督脉的,躺在床上双手抱膝,来回用背部摇滚,利用自身重力,能快速将背部经脉打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