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身心格外消沉,无心理事。可能是忙碌之后的自我怠慢,每日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不知所以、桌案上翻阅过的书签,已经停留在那页将近一月有余,被墨汁凝固的砚台,也被弹满了颓废的烟灰。每日蓬头垢面,活像个活死人般。日子就这么日出日坠、雨落雨停的过着,一切似乎很快,但又很慢!快到转瞬即逝,慢到恍如隔世。近两天又从新回归忙碌,在洗浴疲惫之后,如往回到案前,翻弄那破旧的经典。提笔记之!
潘岳,字安仁,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所谓“潘安再世”的潘安说的就是他。在《世说新语?容止》里面就记载说:“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请你想像一下那个画面:当年轻俊美的潘岳带着弹弓来到洛阳道上,遇到潘岳的妇女,都手拉着手把他围在中间,不放他走,以便欣赏个够,还把水果当作临时的礼物投掷给他,表示她们的赞美和鼓励,而那些水果居然多到可以满载而归,可见围观的妇女有多少了,也因此形成了“掷果盈车”这个成语。这充分显示了潘岳的魅力,实在不亚于今天的偶像明星。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一个万众瞩目的绝世美男子,本来就具备了吸引女性的绝佳条件,何况他又活在男权中心的传统社会里,本来就容许三妻四妾,也纵容男性的婚外发展。照理来说,潘岳似乎很有风流倜傥的空间,如果他到处留情,似乎也不算犯错。但是,人世间真是奇妙啊,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潘岳12岁时,就与杨肇的10岁女儿定亲,17岁就和杨氏结婚。结婚以后,夫妻十分恩爱,度过了20多年伉俪情深的幸福时光,而潘岳据记载也终身没有纳妾。杨氏去世之后,让潘岳非常悲痛,在深情怀念之下,不禁提笔写下对妻子的追悼,也因此开创了“悼亡诗”这个崭新的题材。值得注意的是,悼亡诗的狭义定义,就是指丈夫所写的怀念去世妻子的诗,对象是很限定的;后来范围慢慢被扩大了,有一些人写给亡友的诗也叫做悼亡诗,这是一种比较宽松的用法。无论如何,悼亡诗这个新题材在潘岳的笔下诞生了。但为什么要到潘岳的时候,才出现这个题材的诗作呢?原来啊,对古人而言,“妻子”虽然是至亲的伴侣,但她却是属于整个大家族的成员,夫妻要一起为家务贡献心力。一旦两人之间有了深厚的爱情,就很容易以私害公,影响到家族的整体利益,所以古人认为最好避免这种夫妻两人之间很亲密的私人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即使丧偶的丈夫深爱着妻子,却也常常不敢公开表达出来。一直到晚唐,诗人赵嘏还在《悼亡二首》里说:“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现存潘岳所写的52首诗歌里,就包括了《内顾诗二首》《杨氏七哀诗》《悼亡诗三首》,这些伤悼亡妻的多首作品,再加上《哀永逝文》等文章,显示出潘岳对妻子的深情难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中的第一首: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潘岳一开始说,妻子过世后时光依然不停地流逝,“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他说冬天、春天逐渐离去,冷热的季节也一下子就更迭变换,这大约是经过一年的时间,也是古代礼制里为妻子服丧的期限。而“之子归穷泉”,“之子”,就是这个人,也就是指“我的妻子”,她魂归九泉之下”。意思是“重壤永幽隔”,也就是厚重的土壤将她永远隔绝在幽冥世界里。面对这样的生死永隔,“私怀谁克从”,“私怀”,也就是私心、私情,指个人悼念亡妻的心情。而这份心情“谁克从”,这就是“克从谁”的倒装,意思是能向谁说呢?但想念得再深,“淹留亦何益”,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毕竟妻子已经不在了。于是,潘岳决定“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僶俛”,是勉力、勉强的意思;“朝命”,指朝廷的命令。“回心”,也就是转念。“初役”,指原来的官职。这两句是说,他回心转念,决定勉强遵从朝廷的命令,离开这里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写到这里,这八句是第一段,表达出丧妻之后徬徨空虚的心情,经过一年的挣扎,终于做出回到生活常轨的选择。但是,潘岳虽然做出了决定,他在临行之前,还是依依不舍,不忍离去。所以接着第二段他就开始写他走进妻子生前的房间里盘桓流连,睹物思人,想要再一次重温那亲爱的记忆。因此接下来说“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他在外面望着居宅思念她的人,进入卧室后回想着她所经历的生活,处处都留下妻子的印记:“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意思是帐帏和屏风之间再也没有亡妻那依稀仿佛的形影,但是桌案上还留有她生前余下的笔墨痕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意思是那些遗物到现在还散发出芳香,遗留下的挂饰仍然悬在墙壁上。很显然地,潘岳保留了房间的原貌,于是这个房间化为一座情感的纪念馆。眼看着一切景物依旧,潘岳“怅怳如或存”,他失魂落魄地觉得妻子就好像还活着一样,因此引起了“周遑忡惊惕”的心情激荡。你注意一下,这一句用了四个强烈的情绪字眼,意思是指他周身满心充满了惶惑、怔忡、惊恐、忧惧这样的四种感受,它们集中翻搅,而潘岳这时候该是怎样地努力忍受着。悲痛到这种程度,潘岳深感自己是一个踽踽独行的孤独者了。接下来的第四段便用鸟和鱼的比喻,来说明失去伴侣的悲哀和不幸。他说“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意思是就像那栖息在树林中的鸟,原本双宿双飞,有一天却落得形单影只;又像悠游在河川里的比目鱼,原本成双成对,中途却分别。那这么一来,又怎能再拥有幸福的生活呢?潘岳说“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意思是即使春天又来临了,温暖的春风从门窗的缝隙吹进来,清晨时屋檐上的雨水也开始往下滴沥,但这都融解不了他冰封的心。以至于“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他连睡觉休息的时候都不能忘怀妻子,这深沉的忧愁,一天又一天越积越满,整个人就要被淹没了。到这里,潘岳已经面临崩溃了,再下去又该怎么办呢?那一点求生的本能让诗人开始想解救自己了,于是他想到了逍遥豁达的庄子。《庄子?至乐》这一篇描述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念他,庄子居然“箕踞鼓盆而歌”。也就是庄子在妻子死了以后,达观到超越悲伤、鼓盆而歌,敲打着盆,唱起歌来。这让深陷悲痛之中不能自拔的潘岳好像找到了救星。他痴痴地想“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他但愿能够做到庄子的境界,到了那时,自己也应该就能过正常的日子了。这短短的两句话,算是整首诗的最后一段。因为它转向了另一个层次,加进了重生的希望。但其实,那一线希望是多么渺茫,因为潘岳越是这样希望,越是这样努力,就越是显示他的悲伤难以自拔。而全篇结束在一个不可能的希望里,那万般挣扎的痛苦反而让人更加不忍,也更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深情挚爱是无可比拟的。这不仅让我联想到了苏东坡的一首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这是苏东坡怀念十年前去世的妻子所作,他的这份深情是那么地厚实,那么的沉重,那么的深情,他没有刻意去回想、去纪念,就已经难以忘怀,他早己经将妻子内化到自己的骨血之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幸好还有梦可以带来一点补偿。在梦里苏东坡回到了故乡,看到了妻子,她依然坐在小轩窗前,正在对镜梳妆。夫妻俩终于见面了,却是彼此流泪,相顾无言。这眼泪,是疼惜,是悲伤,是相思之苦,也是安慰,更是夫妻之间的情深义重和相濡以沫。那座千里之外的孤坟是东坡心碎肠断的地方,它隔绝了夫妻的连系,留下他一个人面对人生世态的一切悲苦。每当感觉飘泊孤寂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起那千里孤坟下长眠的妻子,那最后的一幕的温柔又浮现眼前。让他断衷肠,摧心肝!蓬蒿山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