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肯恩问答透过宽恕别人来宽恕自己

选择奇迹其实就是选择宽恕

我们作这样的选择愈频繁

就愈能将宽恕推恩于人

问:你说的宽恕是指先宽恕自己,然后再宽恕别人,是吗。

肯恩:《奇迹课程》的方法是透过宽恕别人来宽恕自己。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若能宽恕别人,必然有助于宽恕自己。

根据我们的经验,宽恕自己与宽恕别人是相辅相成的,我越能宽恕你,就越觉得自己受到了宽恕;而我越觉得自己受到宽恕,就越容易宽恕别人。

回到《奇迹课程》的形上理念,宽恕别人之所以能帮我们宽恕自己,是因为自己和别人原本是同一个生命,如果我们真心接受“外面的世界除了我们自己投射出去的东西以外,其实什么也没有”这个观念,就会认清我们眼前的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两者根本密不可分。

《学员练习手册》最初几课的用意,其实就是训练我们这样去看、去思考,帮我们体验到,既然是我们的念头创造了眼前的世界,我们往外看到的和内心所见的,完全无二无别,所以说宽恕别人与宽恕自己其实是同一回事。

为什么我们必须先宽恕别人?

因为内疚多半是无意识的,我们根本觉察不到,而觉察不到的事情,我们对它就无从下手。

但在同时,我们通常能觉察自己对别人的负面感受,比如说,倘若我看你不顺眼,只要我愿意接受圣灵宽恕的眼光,便会让我看清自己正在做什么。他还会提醒我,我对这人的敌意,不过反映出我对自己的敌意而已;若非这人出现在我生活中,我还不知道自己那么在意这个问题。

换句话说,你成了我的一面镜子,当我面对你时,你其实是在为我反映着我内心隐藏的世界。当我改变自己对你不满的心态,其实我在改变的是我对自己不满的那个源头,即使你我的问题表面上好似各不相同,这个原则仍然适用于所有的状况。

大家都听得出来,我们在此所谈的,正是《课程》最重要的观念:投射。虽然“奇迹原则”这一节通篇只字未提“投射”这个字眼,其实它处处暗示了我们是怎么把内心的看法投射到世上的。

问:你的意思是,想要接受并了解宽恕,我们必须不断地向圣灵求助?

肯恩:是的,《奇迹课程》常常引用福音“光凭自己,我一无所能”(M-29.4:2)。我们为了维系分裂与内疚的幻象,已经投入太多心力,以至于幻象在我们心里牢牢扎了根。小我在我们的心里如此根深蒂固,如果没有外援,没有圣灵的帮助,我们几乎不可能改弦易辙,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宽恕。但别忘了,担任“外援”的圣灵并不真的在外头,他一直在我们心里。

问:和朋友谈话后,我发现我对他有所投射,而那个投射其实是针对我自己,与她并无关系,后来我又发现,那个投射原来是冲着我与神的关系而来的,尽管两个对象南辕北辙,其实是同一个投射。

肯恩:是的,推到究竟,迟早会推到我们与上主的关系。

小我思想体系深信自己是一个活在上主之外的单独个体,非但与上主决裂了,还恩将仇报,这么一来,我们自然会认为老天爷怎么可能不发火,怎么可能不惩罚我们!这一连串“想当然耳”的信念就是小我存在的基础,为了躲避天谴,我们宁愿忍受更多荒诞不经的妄想。

其中最怪异的莫过于相信攻击别人、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别人身上,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仔细想想,我们所有的人际问题,哪一个不是出于“他不是我”这一念——既然他不是我,我很自然会认定他害苦了我;或者恰好相反,深信自己害了对方,因而内疚不已。

这些感受,相信你我都有过。生活里多的是机会目睹小我演出的各式各样戏码,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脱不了“自己非但背离了上主,甚至还攻击、迫害了祂”这一信念。这么深的内疚,逼得我们不得不尽快投射出去,反过来认定自己才是上主的牺牲品。

例如,小我的思想体系中,死亡成了它最大的把柄,证明上主真的在惩罚我们。祂既创造了身体,又以毁灭来惩罚身体,使身体受尽折磨……你看,小我信的就是这一套。

这就是你我埋藏在无意识里最不堪的人生剧本,迷失在其中,我们别无他法,只好继续将那些感受投射出去,重现于他人身上,甚至连逝者也不放过!有些人即使已经离世二三十年,却从未远离我们的心。只因我们还背负着那些人对自己的伤害,或是对那些人的虚幻记忆。

《课程》提过,我们之所以无法立刻回到天堂,只因为在此累积了太多的恐惧和害怕。然而,只要我们愿意和身边的人携手同行,我们还是有机会一点一点地脱离小我的势力的。

《奇迹原则50》简介

许多读者久仰《奇迹课程》之盛名,兴冲冲地读完短短的导言后,就怔忡在一条一条有如天书的“奇迹原则”之前。读了后句忘前句,“奇迹”的概念好似漂浮在字里行间,始终无法在脑海中落脚,以至于阅读了一两页之后便后继无力,难以终篇,竟至弃书而逃。

“奇迹原则”前后五十条,其实是整部课程的浓缩,若无明师指点,读者通常都不得其门而入。于今多亏奇迹泰斗肯尼斯旁征博引,能深入浅出,以幽默的答问形式,将宽恕与奇迹的精神落实于生活中,为初学者乃至资深学员提供了一个实修的指标。

作者: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

为最初与笔录者海伦共同编辑《奇迹课程》之人。肯尼斯是临床心理学博士,深晓传统心理治疗的瓶颈,直到邂逅了《奇迹课程》,才找到了他安心立命之处,决定终此一生为它服务,创立了“奇迹课程基金会”,成为《奇迹课程》的指定教学机构,开始了他讲授《奇迹课程》的生涯。

《奇迹课程》自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圣经。有人曲解其意,为自己的理念撑腰;有人攀附《课程》,以一代宗师自居;也有人视之为致命威胁,大加挞伐;只有肯尼斯不为各种乱象所动,始终坚持以《奇迹课程》的话来诠释《奇迹课程》,且将形上理念与现实生活熔于一炉,四十年如一日,俨然成为《奇迹课程》的中流砥柱。

译者:王敬伟

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硕士,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企管硕士,完形心理治疗师。年开始操练《奇迹课程》,从此将奇迹理念融入临床治疗中,把心理治疗的范畴提升到另一高度与深度。多年来帮助无数人穿越障碍,解除恐惧,不仅改善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甚至恢复了身体的健康,最重要的是他们寻回了心灵的平安与喜悦。

译者:若水

生于南京,长于台湾,居于加州。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与美国波士顿学院神学研究所硕士。融会儒学、老庄、禅密与基督教精神,从事心理教学的工作。若水译著颇丰,在文坛备受推崇,《奇迹课程》中文版更是她将精炼的文采与译笔、广博的心理学知识及深厚的灵修功底集大成之巨著。自年起,担任“奇迹课程华文部”主任迄今,十余年来肩负《奇迹课程》的教学职责,每年定期巡回海内外讲学。

长按并识别图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xq/5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