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7497572.html原创拈花一笑三十三又三分之一-02-27??巴赫光环下的美少年我在主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中我在奉献给主的一切艺术中特别地想见到音乐——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J.S.巴赫《马太受难曲》选段:主为爱世人而赴死《青年门德尔松》亨塞尔画,年公元年3月11日,按德国旧历(儒略历)这一天正好是春分后第三日,耶稣复活,春回大地。在古典音乐史上,这一天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刚刚20岁的德国犹太音乐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在柏林歌唱学院指挥着上百人的乐队与合唱团,重演了一百年前古典音乐之神巴赫的终极名作——清唱剧《马太受难曲》(年),如今乐迷们喜欢把这一天称之为“古典音乐的复活节”。巴赫对古典音乐有着特殊的贡献,他确立和实践了古典音乐的基础——平均律,他的对位音乐精妙无双,他器乐化的声乐作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世一代代音乐家。然而,他本人和伟大的《马太受难曲》却被遗忘了近一个世纪。在年3月11日之前,并没多少人认为《马太受难曲》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年前这部恢弘、深邃的宗教清唱剧首演时,被当时的教会斥责为——轻浮俗气,而束之高阁。它的作者——巴赫的名字也远没有今天如此响亮。在他死后,只有少数顶尖的作曲家,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知道并研究过巴赫。事实上,巴赫和他的音乐在死后默默无闻。19世纪初,有人发现了巴赫的一部名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拍卖时竟然只拍出了40芬尼,在当时,相当于一大箱废纸的回收价格。但是年3月11日之后,一切都要重新评价,整个世界都必须重新认识巴赫。这一天,门德尔松不仅在柏林重演了巴赫死前最宏大的声乐巨作《马太受难曲》,同时还宣布:全世界第一个巴赫研究学会正式成立。感受着巴赫音乐的深沉与博大,学会成员们虔诚地来到在莱比锡老城的乱葬岗,追寻巴赫的尸骨,却一无所获。J.S.巴赫《马太受难曲》选段:怜悯我,上帝《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远景》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水彩画探索真理、热爱美好、心怀善良、尽心尽力,这是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的爷爷——德国19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留下的完美主义家训。在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短短的一生中,爷爷的四句箴言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不仅是爷爷的人生信条,也是支撑起门德尔松精神殿堂的四根核心支柱。在浪漫主义音乐艺术风起云涌的19世纪,这位出生名门的年青人,却将一生都献给了古典主义的优雅与含蓄。在他的心目中,巴赫与他的古典精神,包含了全部的真善美,是唯一值得自己尽心尽力去追寻的人生真谛。然而,现实的人生如何才能长留一片净土?险恶的人世真的有为爱而赴死的基督吗?门德尔松一家是德国犹太人的名门望族,他们改宗新教,就真的能和这个充满了偏见的社会和睦相处吗?他一生都在努力地用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去描述一个也许早已消失在时光中的古典精神。除了复活巴赫,当后人描述起这位留下了无数美妙旋律的音乐家时,往往会流露出一种显而易见的轻慢。认为:他就是一位无忧无虑、养尊处优的、没有个性的音乐家。瓦格纳甚至声称,虽然他承认门德松很有音乐才华,但犹太人不配成为真正的音乐家。更离谱的是,英国著名的漫画家比亚兹莱所作的门德尔松肖像画中,一位洋洋自得的娘炮音乐家,端坐于奢华的环境中,暗示门氏的音乐,浮华空洞,绵软无力。二战时,作为德国犹太人的“恶劣”代表,门德尔松的塑像被推倒,音乐被禁止,家族产业被迫关闭。即使纳粹的历史早已翻篇,作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时代最重要的音乐家——门德尔松依然不受待见。《少年门德尔松肖像》亨塞尔画他复活了巴赫的音乐,又有谁来复活他?曾让他一生都闪闪发光的家教,到头来竟成了他音乐无个性的佐证。的确,优越富有的家族为门德尔松从小提供了古典音乐史上少有的完美教育。文学、绘画、科学他无一不精,击剑、骑马、游泳样样在行。九岁就在家庭音乐会上大放异彩。在他家宽敞的大厅里永远高朋满座:柏林音乐学院的院长策尔特、著名的作曲家卡尔·韦伯、名动天下的大文豪歌德都要定时来为神童喝彩。年,歌德甚至邀请12岁的门德尔松到他魏玛的家中住了16天,每天小门德尔松都要准时为歌德弹奏钢琴,当一曲终了时,已经70多岁的歌德都会起身亲吻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年,这位大文豪,曾对门德尔松说:如果我是扫罗,你就是我的大卫《圣经旧约》中记载,大卫是扫罗王忠勇的战士,扫罗被魔鬼侵扰,于是大卫为他弹琴,魔鬼就远离了扫罗。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组曲:谐谑曲》钢琴改编版插画《钢琴边门德尔松姐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门德尔松优雅地成长着。12岁,门德尔松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四重奏,14岁他有了自己的私人乐队,17岁时完成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这首曲子是门德尔松和姐姐范妮,一起阅读莎士比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时创作的。最初,它是一支四首联弹的钢琴曲,姐弟俩一起在钢琴上演奏。后来才被改成了著名的弦乐版。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把曲子放给我听,一边温柔地配音说,你听,这一段是小精灵们在月色的林间飞舞……很久以后,在一次同学的婚礼上,当门德尔松那首被世人用烂掉的《婚礼进行曲》第亿万次响起时,我的一个朋友突然厌烦地说:门德尔松的音乐就是写给妇女儿童的,当时,我竟然一时语塞。的确,他优美的音乐时常会流于空洞——既无法传达巴赫时代那种优雅博大的神性,又无法承载浪漫主义的四射激情。然而,我们真的了解门德尔松吗?我真的听懂了门德尔松吗?除了听烂的《仲夏夜之梦》和其中的《婚礼进行曲》,除了华丽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其实门德尔松还有很多杰出的作品,值得你欣赏、聆听、感动。特别是他一生中创作的49首《无词歌》,就象是镶嵌在岁月五线谱上的珍珠,凝聚着他短暂一生中无限的爱与哀愁。门德尔松《无词歌:第八册之四》门德尔松水彩画我总相信:那发现巴赫、重现巴赫神光的人,一定不是凡夫俗子。我相信,在优越的生活背后,在门德尔松一帆风顺的人生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更深层的男人,隐藏着一个隐忍着的、有血有肉的伟大心灵。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地压抑着自己的激情,直到被这激情与时代的浪潮彻底吞噬。在他的生活与爱消逝的地方,在他雕像被推倒的地方,在那些漫长的遗忘与无聊的争论之后,仍有优美的音乐在回响,仍有一抹淡淡的倩影,在春日的午后,袭上心头。爱是无词的歌他梦见一棵棕榈树生长在遥远的东方怀着无法相聚的哀怨站在灼热的山岩上——海因里希·海涅图:门德尔松姐弟这世间有无数种爱,各不相同。然而每一种爱都象一枚不起眼的种子,会生根、发芽、长大,最终要占据你心灵中的一片空间。当你意识到它的时候,往往已无法控制,又无法安放。从小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就与姐姐范妮·门德尔松一起,学习艺术、文学与音乐,分享纯真与美好的时光。就在那场门德尔松九岁初试才华的音乐会上,他的姐姐范妮曾熟练地背谱弹奏了巴赫的平均律,让所有到场的客人叹为观止。范妮有着不输给弟弟的音乐天赋,无论是演奏还是作曲。然而,在那个时代艺术只是女人人生的点缀。由于父亲的限制,范妮的音乐天赋只能局限在家庭里。但她是如此热爱音乐,唯一可以和她分享这份深层喜悦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弟弟费利克斯。在共同的艺术追求中,姐弟之情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约在年,范妮听完了弟弟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时说:这支曲子虽然不是用于歌唱的歌曲,但它就象一首无词的歌。这就是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由来。??门德尔松《无词歌第一册之一:甜蜜的回忆》《范妮肖像》威廉·亨塞尔(范妮的丈夫)画在门德尔松短短的人生中,他把每首《无词歌》都寄给了姐姐先弹,当范妮弹着这些用音符组成的无言之信时,十指连心,她感受到的肯定和我们不一样。上面这首被称为《甜蜜的回忆》(OP.19NO.1)的钢琴小品,是门德尔松一生创作的49首无词歌的第一首。它作于年。当时,门德尔松的姐姐刚刚嫁人不久。从一串从低音部悄然上行的分解和弦的烘托开始,优美的主旋律水银般地流泻而出,撩动起听者对往昔的回忆。在怅然若失的旋律中,把听者的思绪悄悄带入密林深处那片停留着记忆的空地,在那里,昔人已逝,青春不再,只剩下一地徘徊的月光。就在年3月11日,伟大的巴赫复活日的两个月前。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的姐姐范妮·门德尔松,与画家兼诗人威廉·亨塞尔订婚,婚礼安排在当年的10月3日。这个本应该高兴的事,不知为何,却象一把看不见的刀子插在了弟弟的心头。他不知道是应该祝福,还是怨恨。在他年轻的心中,依恋与爱情似乎还没有分开。他只是无名地闷闷不乐,甚至不愿意与姐姐说话。父亲很快查觉到儿子的失落。就在那场轰动世界的柏林演出之后。门德尔松那位严厉、富有的父亲,开出了一张足够三年旅行的巨额支票,打发儿子去英国和意大利旅行。临行前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去发现真正的自我吧以一个男人和艺术家的身份插画:旅行中的门德尔松对门德尔松而言,这当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旅行。放下那些幼稚的心情,去发现另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而对即将嫁人的姐姐而言,这场离别又何曾简单?渐行渐远的弟弟总会旅行归来,但属于他们的、两小无猜的青春,却一去不返。4月25日,门德尔松刚刚到达伦敦。姐姐范妮就给弟弟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啊,费里克斯,当你离开后,我才发现生活缺少了什么。你的房间窗帘已经挂上,但我总会傻傻地过去,看你在不在里面。就象过去,我们在深深寂静中聆听音乐在我们心间流淌。我也在生活的喧闹中,静静地、无时无刻地思念着你。希望你在伦敦巨大的喧嚣中也能一样地、静静地想起我。与姐姐四手联弹的儿时旧梦,就象是夹在青春诗集里的美丽书签,合上诗集,梦是否就悄悄地闭上了眼睛?插画:门德尔松为英国女王夫妇演奏那年,已经小有盛名的门德尔松,受到了两位布列颠女王(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接见。还有幸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了自已少年时写成的《第一交响曲》。一路的风物与人情,更大大增长了年青人的见识。特别是苏格兰之行让门德尔松印象深刻:苍凉的风笛,寂寞的海岸线,牧人古老的悲歌,在少年刚刚打开的胸膛里回响、激荡。夏天,他和朋友划着小船,冒险来到苏格兰一座无人岛上,参观了著名的芬格尔洞穴。他在日记中写道:海水在我身边翻滚,我们的小船划过淹没在水中的巨大石柱,闯进了阴森森的芬格尔山洞。这是个奇异而巨大的岩洞,六角形的乱石四处挺立,忍受着海水永恒地冲击。可怕的回响席卷着我们,这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序曲》照片:芬格尔山洞上面这首《芬格尔山洞序曲》,正是对这段旅行的回忆。从那激烈翻滚的音乐中,你仿佛马上可以感受到,某种激荡在音乐家年轻心中的澎湃激情。在苍茫的大海之下,无数暗流涌动,把整个世界的荒凉注入到永恒的孤独之中。它的苍凉早已不同于年少时弥漫在莎士比亚童话故事里的——那种优美、稚嫩而喧闹的精灵之舞。这次旅行一直持续到10月2日。对,10月2日,就是姐姐范妮大婚的前一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门德尔松远在异乡、心情翻滚。那天,他突然写信给柏林正在操办范妮婚礼的父亲。他写道:明天就是姐姐婚礼的大日子,但我却无法听到教堂庄严的钟声和欢快的风琴声,无法看到那些美丽的华服。我离家如此遥远,这让我感到苦涩和疲乏。六年来,我一直在想象姐姐的婚礼,可如今我只想离开得远远的!流浪到天涯海角,够不够远?就在寄出这封信的两天后,可怕的思念犹如不断涌入芬格尔洞穴的冰冷而苦涩的海水,再次撞开了门德尔松的心灵。他突然决定:马上回家,就算错过了姐姐婚礼,也要送上迟到的祝福。我们不知道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只知道就是那一天,他的马车在异乡的街上狂奔,突然失去了控制,把门德尔松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的手和脚都遭受了很严重的伤害。与他一起去英国的朋友回忆,那次意外的受伤,让门德尔松在伦敦旅馆的床上整整趴了好几个星期。《范妮肖像》亨塞尔画远方的婚礼如期举行。年的10月3日,范妮嫁作人妻,她的先生亨塞尔是门德尔松一家的老朋友,很早就认识了门德尔松姐弟。他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一位正直的男人,一位无可挑剔的好丈夫。但就在出嫁的当天,走过弟弟空出的房间,范妮还是忍不住提笔给远方的弟弟写信:此刻,我是如此平静,你的画像就放在我边上。可是当我写着你的名字,你仿佛又活生生地站在了我面前,我哭了......错过了姐姐的婚礼,弟弟仍在旅行。姐姐要嫁人,但这并不是世界末日。桨声花影春水流?事隔经年如果我还能见到你我将如何与你相对以眼泪,以沉默——拜伦《春逝》门德尔松《无词歌第一册,威尼斯船歌NO.1》有人说杭州西湖是中国人最浪漫的梦境,那么水城威尼斯一定是西方人最大的梦境。一个漂浮在水上的、让人忘忧的天堂。就算你有再多心事,来到这里,也应该放下了。就在拜伦、雪莱造访威尼斯的十多年后,年的秋天,来自德国莱比锡的青年才俊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到达了威尼斯,这是他整整三年浪游的第二年,也正好是他姐姐范妮大婚的一周年。他从小与姐姐范妮相知、相依、相守,却因为姐姐出嫁,在他年青而美好的生命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这伤痕就象是精美的瓷器上出现一道细细裂纹,你不仔细查看,甚至无法发现。依恋算不上爱情,但是反过来说,爱情中一定有着相互的依恋。在这场计划好的男孩长大之旅中,门德尔松发现,他总是无法把姐姐的影子从心底赶出去。他只能不断地给姐姐写信,甚至在他刚刚到达威尼斯著名的丽达海滩豪华宾馆时,望着夕阳下闪着金光的亚德里来海,他还在给远方的姐姐范妮写信:我终于来到了威尼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幸福时光开始了,此刻,我正沐浴在它的阳光之下!然而,幸福是什么——威尼斯没有答案。这里的一切都美得如此不真实,仿佛是人生虚幻的倒影。当阳光轻柔地闪耀在威尼斯水巷的细细波涛之上,年轻的门德尔松似乎又看到了——心爱的姐姐嫁人时在他心中留下的那条长长阴影。门德尔松《无词歌第二册:威尼斯船歌NO.2》小时候门德尔松姐弟也经常随父母一起旅行,那时他们就曾热切地梦想过去威尼斯游玩,去看看包围着这座著名水城的、湛蓝的亚德里亚海,渴望着在那些纠缠了无数瑰丽旧梦的水巷里,寻找那传说中的爱情。此刻,夕阳西下,只身坐在威尼斯著名的贡多拉小船上,门德尔松却越来越迷惑:爱情是什么?对姐姐的爱对他的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流连在一处处古老而华丽的水道之间,千年的桨声灯影如梦似幻,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船夫在夕阳中唱起古老的船歌,不知不觉中拨动着他心中那根沉默的琴弦,伴着小船独特节奏,门德尔松随波逐流,一时不知梦醒何处。年轻的音乐家先后写下了两首著名的《无词歌,威尼斯船歌》。在这两支淡如流水的心曲中,你仿佛可以听到,一刻不停地向着身后流逝的青春,两岸古老的楼阁与石桥,收藏着数不尽的风流往事,此时却又相对无言。所有难言的心事与旧梦,仿佛晨雾中少女的脸庞,如此美丽,却又让你无法分辨——她究竟是谁?《梦特芳丹的回忆》卡米耶·柯罗画据说门德尔松和曾经在这留下无数爱情诗句的拜伦一样,都游泳高手,然而,十月的河水一定冰冷刺骨,他一定没有勇气,象拜伦一样去试一试威尼斯流水之梦的深处——那些激流涌动的暗潮。门德尔松轻轻从威尼斯的河水上飘过,任由那些不小心倒映在河水上的忧愁随水而逝,只留下一声轻轻地、连他自己也听不见的叹息。离开英国,离开威尼斯,门德尔松又去了很多地方。在门德尔松的流浪手册里,永远是下一站更精彩。接着,他的足迹会遍布欧洲每一个美丽的胜景。每到一地,他都会给姐姐写信,详细地告诉姐姐各地风景,有时还会附上一张自己画的速描。他也会和姐姐不断地讨论音乐与创作。弟弟渐渐地明白,姐姐的爱,并不会因为嫁人而离开。就在门德尔松造访威尼之前的年6月,门德尔松曾寄了一首《无词歌》给范妮。这首曲子并没有收录在他那年出版的《无词歌,第一册/OP.19》中,直到年,门德尔松生命的最后旅程里才正式出版。它其实创作于年5月的暮春时分。在随曲寄出的家信中,门德尔松轻描淡写地写道:我很想同你在一起,但此刻我无法办到。我写了一首《无词歌》给你,写的时候我想起你写过的那些曲子,于是我写的这首曲子突然变得柔和了起来。曲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是了解我的,我还是老样子。门德尔松《无词歌第五册之一:五月微风》我们已经无从知道那个遥远五月,还在到处流浪的门德尔松,遭遇过怎么的故事与激情,唯有那写在乐谱上的动人音符,仍在静静地诉说着只有他和姐姐才能听懂的心事。在那个莺飞草长的季节里,它们时而清澈,时而惆怅,时而又漫天飞舞。在那风一般流动的旋律之下,你是否触摸到了门德尔松那颗渐渐平静的柔软心灵,它因为爱而空着,也因为爱而柔软!一个男孩在岁月中渐渐地磨砺成一个男人,一段感情渐渐地在岁月中飘散成一曲无词的歌。我相信,这并非那种男女之欢爱,也绝不是什么姐弟恋的禁断故事。这是两个曾经相互温暖的、一起长大的心灵,持久地相互依恋。在音乐女神的轻轻地拨弄下,两副优美的心弦悄悄地共鸣。这首曲子,在出版时被编辑加上《五月微风》的标题。你似乎可以从这清澈而迷人的旋律之下,感受到门德尔松那颗渐渐平静的柔软心灵。有人说门德尔松的音乐总是在过渡地节制中失去了浪漫主义的激情,然而,我倒更喜欢这种有节制的爱。因为这节制本身就包含着深深的爱意。爱,绝对不是为了相互伤害,而是相互成全。范妮《一年:五月》图:丈夫亨塞尔为《五月》绘制的乐谱范妮一直说:弟弟是她音乐的最好听众,如果没有弟弟这个听众,她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创作音乐。这首钢琴小品,选自范妮月份套曲(TheYear)中的一首,有趣的是,它也叫《五月》。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它那无词如歌的旋律,似乎正悄悄与弟弟的那首《五月微风》在暗通款曲。看不见的微风,没有歌词的船歌,留不住的年年岁岁,从年开始,直到生命结束,门德尔松陆续出版了49首《无词歌》——这是门德尔松与姐姐共同创新的音乐体裁。其如歌的旋律是不同于其它钢琴小品的重要特征。而门德尔松那种源自古典主义的节制浪漫,得益于浪漫主义的和声色彩与诗意,让这些短小的无词歌别具风韵,成为19世纪浪奔浪涌的音乐潮流中,一串独一无二的珍珠。有的爱炽热如火,有的爱坚定如山,有的爱如狂风般天地,但对门德尔松而言,爱就是一首无词的歌,它就像一份珍藏在心底的倦念,倦倚西风,轻拂过他39岁短暂的生命。这份爱,没有瓦格纳式的气吞山河,也没有巴赫、贝多芬的博大深沉,甚至不如李斯特式的华美轻灵,也没有肖邦式的激烈与诗意。在门德尔松姐弟的心中,这份爱,秘藏于心,歌而无词。你们点个“赞”和“在看”,“转发”一下文章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视频号分享音乐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py/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