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林老师是一个感情真挚细腻的人。他能够从点滴小事感受到父母的爱,记录着温暖。同时,他对父母的那份挚爱,也深深感动着我。父亲的爱是厚重的。父亲用下班忍着饥饿的韧劲,帮助厂里装卸货物,得来两根“老酵条”。父亲舍不得吃,骑着自行车十多里,送给住校的儿子,难道父亲不知道饿么?信林老师的母亲是一个聪慧的人,是一个勤劳的人,还是一个严母,监督孩子成长和做人。《怕见鸡蛋》一文中,我见到一个坚持原则的母亲。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次拿到一个鸡蛋沾沾自喜地回到家中,希望能得到母亲的夸赞,熟料却被娘通报给了生产队长,因为娘知道这个鸡蛋的来历,这给信林幼小的心灵留下难忘的印象,不恋不义之财。“她的表情不怒而威:到我这儿来,真的是拾的?!还有哪个跟你一起的?”“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后来的好长时间里,我看到鸡蛋,就觉得鸡蛋在嘲笑我、挖苦我,我就会心乱怔忡,羞愧难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规传承,才使信林老师走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土地般的本真和庄稼般向上的原生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乐观是信林老师的基因。《馒头干吃出的奋进》中的小故事,我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乡村的孩子,吃饭哪里有菜,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常常是就着酱油汤吃饭的,吃一口饭,喝一口酱油汤,我们称之为神仙汤。馒头干,那是我们的大补啊。“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是啃着馒头干扬帆人生的汪洋的”。《感念那段日子》,当初分配到偏僻的乡村学校,许多人都会有失落感,信林老师也有过。但是,因为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情、对事业的执着,让他扎根乡村学校多年,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自己也因为业绩突出而调到重点中学,直至后来调进机关部门担任领导。偏僻学校的生活是枯燥的,甚至是艰苦的,但是,当年的年轻人,都有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他们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作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多年后,信林老师回顾那段生活,这样写道:“那种生活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有些酸楚,但在我们的记忆沟回里却永远不能抹平,也许正是这段生活让我们炼就了一番面对困难生活的勇气和毅力,也让我们多了一些温馨浪漫的回忆——谢了,那段日子!”这些可以称得上励志的小事,有很多篇目,既生动活泼,又发人深省,文字锤炼也很老到。
信林老师是一个平和的人,说话声音不高,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做教师多年,声带受到损伤,做了手术的缘故。他的文章,一如他的声音,平和、感性、真挚,我总觉得他在一边漫步一边行吟,是不急不争的温和状态。转行后,他还是那样热爱文学,作为一名文化方面的官员,他一点也没有官架子,而是与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能够打成一片,我们可以切磋文字,可以推杯换盏,有这样亦师亦友的人做朋友,于我也算是快慰平生的事情了。
《月下行吟》虽然以散文的形式写了信林老师经历的点点滴滴,我以为,实际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至少,从这一篇篇美文中,我不仅能够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磨砺,读到人间自有真情在,还能够读到一个人与时代的共同进步!
.07.0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