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在生命的路上共同成长?
点上方播放音乐阅读此文效果更佳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多个地区官方皆推荐大家练习传统功法“八段锦”。
但是,很多朋友对传统功法不了解,或者对其效果不信任。
那么,就需要我们分析下其中原理。
任何功法,背后都有其原理。
轻易的相信就是迷信,要明白背后的原理再决定信不信,才是正信。
并且明其理,才能促于行。
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并有坐势和立势之分。立势八段锦在养生文献上首见于南宋《道枢·众妙篇》:“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这一时期的八段锦没有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诀化。南北两派八段锦被分为南北两派。行功时动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动作的,被称为南派,伪托梁世昌所传;动作多马步,以刚为主的,被称为北派,附会为岳飞所传。从文献和动作上考察,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都同出一源。其中附会的传人无文字可考证。八段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创,尚无定论。但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可以看到,至少有4幅图势与八段锦图势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左右开弓似射雕”、“背后七颠百病消”相似。八段锦功法基本共识(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站式八段锦动作的作用及其与经络的关系:起势,让精神和全身肌肉放松,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通三焦经、心包经,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改善各种慢性病症状。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疏通肺经,同时治疗腰腿、手臂、头眼部等疾病。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调和脾胃两经的阴阳,增强人体正气,主治脾胃不和之症。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疏通带冲二脉及胆经,治疗劳损引起的颈椎和腰椎疾病。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通心包经、心经、小肠经,治疗心火旺所致的气血两虚、头昏目眩和脚步不稳,增强腰力、腿力和眼力。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作用:通肾经和膀胱经,强筋骨、固腰肾,治疗腰酸背痛,手脚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状。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疏通肝经、胆经,治疗气血两虚。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利用颤足使得脊柱得以轻微的伸展和抖动,去邪扶正,接通任督二脉,贯通气血,消除百病。八段锦的特点:导气引体,调畅气血通过对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使全身筋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畅通,从而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松紧结合,增进协调松紧的这种密切配合和频繁转换,有助于刺激调节机体的阴阳协调能力,促使经气流通,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从现代运动科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小负荷的运动应激。应激是指全身性非特异性的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刺激时,会产生适应性调节,表现为交感神经的兴奋和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从而影响各种机能与代谢状态。良性的柔和持续的应激,可调动全身各脏器组织的储备潜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与防病能力。提倡站桩,强心抗衰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筋脉特别是下肢产生节律式蠕动,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经气的布散。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持续适度的站桩无疑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抗衰老。脊柱为轴,整体调节脊柱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由于脊柱两侧分布着支配肢体脏腑的全部神经根,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健身气功八段锦通过对脊柱的拉伸旋转,刺激疏通任、督两脉,从而起到了整体调节,牵一处而动全身的锻炼效果。运动适量,小劳防疾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中提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小劳是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养生的一个重要特色。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提倡的“小劳术”,实际上就是近现代立式八段锦的源头之一。古往今来,因大疲至劳而病者比比皆是,积劳成疾,早衰相随,中道夭亡者也不乏其人。因此对小劳之术,却不可等闲轻视。《保生要录》记叙了“小劳”的功效:“事闲随意为之,各数十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小有不佳,快为之即解。”强化脏俯,疏通经络第一势中的“三焦”是人体元气与水液疏布的通道,覆盖五脏六腑。这一势通过上托下落、对拉拔伸,有利于元气水液上下布散,发挥滋润濡养作用。第二势左右开弓,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能疏理肝气,治疗胁痛。第三势左右升降对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原理,这一势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有助于消化吸收。第四势中的五劳一般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伤害。养生理论认为“生病起于过用”,所以五劳七伤类似于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这一势扭头旋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可以消除亚健康。第五势中的“心火”是由于思虑过度、内火旺盛所致,可见心烦口疮、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等症候。降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才能水火既济。这一势上身前俯,尾间摆动,可以使肾水得升心火得降。第六势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得到充分拉伸,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第七势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系经脉,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第八势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有谚语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所以这一势有“消百病”的功效。由此可以看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法原理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出一辙,是符合人体生理学原理的。松静自然,调摄精神《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导引按蹻,中人用为养神调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的医学家王冰也曾指出:气之正道也。”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身心和谐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锦”是指华贵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意味着整套功法练习如丝棉般柔顺连绵、丝滑流畅。所以《遵生八笺》中说:“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在古人记载的一段“十二段锦总诀”中曾提到,练功必须“遍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这样“勤行无间断”,才能达到“身心和谐”的效果。健身气功八段锦整套动作的编排,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古典养生思想整体地贯穿其中。第一势为托天式,然后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脾胃、肝胆、肾和泌尿生殖系统,最后以颠地式为结尾,充分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现代医学分析: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三焦是古代脏腑名词,乃六腑之一,与现代医学所谓的血管外循环系统、淋巴荷尔蒙、筋膜与脏腑外膜等系统相关,为人体循环与代谢之基础器官。动作采托天脚跟离地式,分别使手部血流透过重力和扭转的压力迅速回归到心脏循环系统,下肢则因脚跟离地使大小腿的肌肉收缩,促进腿部回到心脏的血液循环。托天的动作可使脊柱获得延展,可改善弯腰驼背等姿势不良,还可降低脊柱附近内脏神经的压迫,促进各脏腑之新陈代谢。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二式的动作要点为左右开弓式,扩胸活络肩背、膏盲的气血,是理肺开胸的最佳动作。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脾胃的位置虽然居中,但与消化系统息息相关的胆与胰、脾则分居左右,透过单举的动作,延展侧边,左右轮流侧单举,不但有开脾助,也有活络肝胆经络的效果,有促进消化腺的分泌与食欲的效果。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後瞧 「劳」是形容生理的过度活动导致发炎上火的状况,「伤」则是心理情绪上的障碍,两者都是人类求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口诀”往後瞧”颇有忘记背後努力面前的提醒,动作要点为左右转体扭动脊柱及附近的肌肉群使肌肉的张力与痉挛下降,并有通调周边神经的作用。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心火与现代所说的脑神衰弱症、焦虑症等相似,常见症状有便秘、口乾、舌尖红赤、心悸怔忡、失眠、五心烦热等症。动作的要点在於”摆尾”,即转动盆腔刺激腹腔内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改善肠胃功能以及心悸等症状,平衡大脑过度兴奋的活动,达到潜降心火的功效。第六式:背後七颠百病消 这里所说的百病指的是由於荷尔蒙或自律神经紊乱所造成的诸多不适症。透过背後颠动使重力直接刺激足跟,震动力自下上达颠顶,而且使脊柱间的各肌肉群因为受力的关系而呈现放松状态,达到通调脊柱附近的自律神经节的功效。荷尔蒙系统自脑下垂体、甲状腺至性腺因震动力而产生共振运动有刺激调整荷尔蒙系统的功效。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肝主筋、主目、主怒。练功时要怒目、睁大眼睛,同时要灌气於两目与两拳,使肝气自肝而外达於筋,有疏通筋脉气血及疏解肝郁的功效。第八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腰为肾之府,练功时要抚肾顺膀胱经,双手攀足屈伸腰脊,有疏通膀胱经、肾经、固肾和延年壮腰背之功效。重点提示:1、以上为八段锦养生层面的理论参考,不能作为具体练功之依据;阅读后您只要知道八段锦很厉害,确实科学有效,信心增强即可。2、任何高级的功法如果要练好,都务必要有高人面对面亲传口授!3、如果只满足养生层面,自然去练即可,切记不要自己乱加东西!4、如果你觉得系统功法太难练,正好,我们有提炼的简化版,在养生层面效果不逊于系统功法。5、传统功法的作用,最低是现在所谓的养生层面。相关链接:家庭室内“传统功法强肺方”,让我们练起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要发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效能——太极文化漫谈面对疫情,钱学森早已提出:第四医学能将人的素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