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您的位置:词语怔忡 > 怔忡拼音 > 中医问诊 >

中医问诊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中医---问诊

问诊

编辑讨论

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

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顺序及其辨证意义。清代林之翰《四诊抉微》将问诊始列为专篇。

中文名

问诊

参考书籍

素问·征四失论难经

代表人物

清代林之翰

询问主要项目

现病史

目录

1简介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头身胸腹

2正文

?方法

?基本内容

?问寒热

?问汗

?问头身

?问胃脘

?问腰腹

?问饮食

?问睡眠

?问二便

?问妇女

?问小儿

?发展趋势

3西医的内容

?一般项目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系统回顾

?个人史

?婚姻史

?月经与生育史

?家族史

?用药史

简介

编辑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范围甚广,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询问的项目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等),主诉(病人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或最主要症状),现病史(当前症状的开始时间,诱因,部位,持续时间等),既往史,系统回顾,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一些简单或直观的疾病,通过问诊即可有初步诊断。问诊也可初步区分一些疾病,如宫外孕和阑尾炎均可致急性下腹痛,这时,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月经史即可初步区分。

问诊,诊断学名词。为四诊之一。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参十问条。

十问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证,可见以下三种类型:

⑴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⑵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是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数。

⑶太阳中风证:发热轻,恶风,自汗。是外感风邪所致。

2、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的特征。

3、但寒不热病人之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

4、但热不寒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数里热证,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⑴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⑵潮热:发热如潮有定时,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1)阴虚潮热: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属阴虚内热。

2)阳明潮热:多为日哺(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

3)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多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致,常伴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苔腻等。

4)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

二问汗

1、表证辨汗2、里证辨汗3、局部辨汗

三问头身胸腹

前额部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头痛;头部两侧疼痛为少阳头痛;枕部疼痛连及项部,为太阳头痛;头项痛,为厥阴疼痛;头重如裹,为太阴头痛;头痛挚脑,为少阴头痛。

正文

编辑

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顺序及其辨证意义。清代林之翰《四诊抉微》将问诊始列为专篇。

问诊主要是在疾病体征缺乏或不明显时,发现可供诊断的病情资料,或可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同时,全面掌握与疾病有关的其他情况,包括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饮食嗜好、婚姻状况等。如用其他诊法发现异常体征,通过问诊还可有目的地加以查询,以了解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扩充诊断资料,供全面综合分析。从而为医生正确分析病情,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进行合理治疗等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问诊首先要抓住病人的主要病症,然后围绕主要病症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询问,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了解。同时,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询问要详细,要对病人寄予同情,说话和蔼可亲,通俗易懂,耐心细致,以便取得病人信任,而获得详细可靠的疾病资料。问诊时忌用暗示或诱导,以免查询所得资料与实际不符。对危重病宜扼要查询,以便及时抢救,不可为求完整记录而贻误治疗时机。此外,还可加强心理安慰,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基本内容

问诊时,除倾听病人主诉外,可询问下列项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就诊日期)、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当前症状、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对妇女还须问月经史、生育史。其中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和辨证的重要依据,症状的问诊主要有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胸胁、问胃脘、问腰腹、问饮食、问睡眠、问情志、问二便,还包括妇女、小儿某些情况的询问。

问寒热

即询问病人有无寒、热的感觉。寒热感可为确定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提供依据。临床上,如果病人只觉恶寒而不感发热,称为但寒不热,多属于寒证;发热而不觉怕冷,称为但热不寒,多属于热证;既发热又怕冷,或先怕冷后发热,称为恶寒发热,多属于表证;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称为寒热往来,多属于半表半里证。恶寒重发热较轻,多属于风寒表证;恶寒轻发热较重,多属于风热表证。如果恶寒和发热是定时出现,则多是疟疾。每天下午3~5时发热,称为阳明发热,多是由胃肠燥热,大便燥结而致;下午或夜间有低热,形体消瘦,称为骨蒸潮热,多是阴虚所致。长期低热,又伴有饮食减少,精神疲乏,不想言谈,懒于动作等症状,为气虚发热。

问汗

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正常的出汗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一般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出汗失常,询问病人出汗异常情况,可鉴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询问时应着重问:①有汗无汗。如果病人感觉怕冷,发热,头痛和周身关节酸痛而无汗,为风寒之邪闭阻肌表;有汗出则是风寒之邪外透肌表。②问出汗的情况。如果经常汗出不止,稍稍活动以后出汗更多,为自汗,多属气虚证、阳虚证;入睡则汗出,醒后汗自止,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先全身战栗抖动而后出汗,为战汗,多是病情处在转折关头的表现。若汗出以后热势减退,全身清凉,是向好的方面转化;汗出以后热势不减而且病人感到烦躁不安,是向危证方向发展。病势严重时病人大汗不止是绝汗,又称脱汗。③问汗出的部位。胸窝部出汗,多是心气虚弱或心血不足;头部出汗,多是湿热交蒸;手足心出汗,多是脾胃虚弱或脾胃湿热内阻;汗出在上半身,多属阳气虚;汗出在下半身,多属阴虚内热或是阴阳两虚;汗出在左半身或右半身,可见于中风半身不遂(无汗一侧为瘫痪肢体)。

问头身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问明疼痛发生的部位、时间,伴发症状等,可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①问头痛的部位。若后脑痛并连及项背,是太阳经所主;痛在前额连及眉棱等处,是阳明经所主;痛在太阳穴或头部两侧,是少阳经所主;满头痛而且病人感觉头部沉重,是太阴经所主;头痛连及齿痛,是少阴经所主;头顶痛,是厥阴经所主。②问头痛的性质。若头痛遇风加重,为外感风寒所致;头痛伴有咽痛而又怕热,为外感风热所致;头痛时如有棉帛包裹于头部,为感受湿邪所致;头痛绵绵不止,过劳加重,为气虚所致;头部抽掣作痛,且痛如针刺,为血瘀所致;新发生的无休止的头痛,多属邪实;头痛已久,反复发作,多属正虚。如眩晕伴有头部胀痛,口苦,恼怒时更甚,多是肝阳上亢;伴有恶心,不思食,头部沉重,周身无力,多是痰浊中阻;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苍白,多属气血虚弱;伴有耳鸣,腰痛,遗精,多为肾精不足。③问头晕的伴随症状。如眩晕伴头部胀痛,口苦,恼怒时更甚,多是肝阳上亢;伴有恶心,不思食,头部沉重,周身无力,多是痰浊中阻;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苍白,多属气血虚弱;伴有耳鸣、腰痛、遗精,多为肾精不足。④问周身疼痛部位与性质。如四肢、躯干疼痛而无固定部位,多是外感风寒;周身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多是风湿痹阻;痛处固定不移而痛如锥击针刺,多是血瘀经络;周身沉重作痛,困倦乏力,多是脾虚不运。

问胸胁 胸部是心、肺所居的部位,问胸部的异常感觉可了解心肺的病变。问胸部应着重问胸痛的性质和牵引的部位。若胸痛时兼有憋闷,并牵引到肩臂,多是胸痹证;胸痛彻背,兼见面色青灰,手足发青,多属真心痛;胸痛伴有发热咳嗽,吐脓血痰,多是肺痈。胁部是肝胆所居部位,胁部的异常变化,主要是肝胆及其经脉的病变。问胁部应着重问胁痛性质和牵引的部位。若胁痛时兼感胸胁胀满,怕冷和发热交替出现,多属少阳证;胁部胀满而又窜痛,多属肝郁证。

问胃脘

胃脘是胃所居的部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寒热、食积、气滞等均可损伤胃腑而出现脘部异常症状。问诊时应着重了解胃脘疼痛的性质、缓解的方式、伴随的症状。如胃脘疼痛绵绵不休,按压和饮热汤可以缓解,伴有呕吐清水,四肢不温,是寒痛;胃脘疼痛时作时止,冷饮可以缓解,伴有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是热痛;胃脘疼痛在空腹时发作或加重,按压、热敷、进食可以缓解,伴有倦怠无力,是虚痛;胃脘胀痛牵引胁肋,伴有不思饮食,嗳气,吐酸水,是气滞;胃脘刺痛,痛处不移,进食后加剧,按压后更痛,伴有呕血,大便色黑,是瘀血;胃脘疼痛按压时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嗳气腐臭,或不思饮食,或大便秽臭,是食积所致。

问腰腹

腰部是肾脏所居的部位;腹部是肠、膀胱、女子胞宫所居的部位。问腰腹应着重了解疼痛的性质、缓解的方式、伴随的症状。如腰痛绵绵,卧则缓解,伴有腿膝酸软不能久立步行的,是肾虚腰痛;腰部冷痛或兼有沉重感,遇阴雨天加剧,热敷、按摩可缓解,是寒湿腰痛;腰痛如刺,痛处不移,不能转侧,伴大便色黑或秘结,是瘀血腰痛。脐腹隐隐作痛,按压或热敷可缓解,伴有大便溏薄,为脾胃虚寒;小腹胀痛,按压时加剧,伴有小便频数而尿时涩痛,为膀胱有热;小腹刺痛而小便如常,是瘀血作痛;妇女小腹刺痛,月经色黑有块,也是瘀血作痛;少腹一侧或双侧胀痛,矢气则可缓解,或胁肋作痛,是肝郁气滞;左侧少腹痛,伴有大便秘,多是热结大肠;右侧少腹痛,按压则痛不可忍,伴有呕吐便结,多是肠痈;脐周绞痛,时作时止,多是虫积。

问饮食

问饮水多少与口渴与否,可了解津液的盛衰和输布情况,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应根据口渴的特点、程度,饮水的多少及喜热饮或喜冷饮进行查询。如病人口不渴也不欲饮,常见于寒证和湿证;口渴而又喜冷饮,是热盛伤津;口渴喜热饮,是内有痰饮;口渴多饮且伴食多、小便多,是消渴病;口渴饮后即吐,是水逆证;仅欲以水漱口而不咽下,是血瘀证。问病人进食情况,可以了解脾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问时应着重食欲、口味、食量,然后结合兼症加以分析。若久病不食是脾胃虚弱;病人恶闻油腻食物,是肝胆有湿热;饥饿而不欲食,多是胃阴不足;食欲过于旺盛、进食后又感饥饿,是胃火炽盛;口中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口苦伴有胸胁烦闷多属胆经有热;口苦伴有心烦少眠多属心火偏旺;口中有酸味,是胃中积热或肝经热盛;口中有辣味,是肺部有热;口中有咸味,是肾虚;口淡乏味,是脾胃虚弱。

问睡眠

睡眠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在机体阴阳失调时,阳不入阴则失眠,阳不出表则嗜睡,阴阳失调必然影响心神,神志不安则导致失眠。问睡眠情况,应着重了解有无失眠、嗜睡、多梦现象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失眠或不易入睡,伴有心悸、健忘、食少、疲乏,是心脾两虚;入睡难,伴有头晕、耳鸣、心烦、腰酸、梦遗,是心肾不交;不易入睡甚至彻夜难眠,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是肝火上扰。嗜睡或时时思睡,又自感身体沉重,多是湿邪太重;时时思睡,进食后更甚,多是中气不足;时时蜷卧,伴有食少、畏冷、疲乏、懒言少语,多是阳气虚弱。多梦,梦中多见烈火熊熊,是肝火上扰;闭目入睡即有梦,梦中多遇惊险之事,是心胆气虚;昏卧不醒,醒时亦昏昏沉沉,是热犯心包。

问情志 根据神情反常表现及其伴随症状进行查询。若病人并非年老体衰却健忘,伴有精神疲乏,多属精血虚衰;病人自诉心烦,自觉怒火欲发,伴有小便短赤,多属热扰心神;病人(特别是中年女病人)时时悲伤欲哭,多是脏躁证。

问二便

大便的排泄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等关系密切,小便的排泄与肾的气化、脾肺的转输肃降、三焦的通调关系密切,因此问二便的情况,可了解消化功能、水液代谢是否正常,也可为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提供依据。问二便应着重询问大小便是否顺畅,了解排泄次数和时间、排泄物性状及伴随症状。①问大便。若大便艰难,排出如颗粒状,称为便难。若病程短,多为实证,伴有发热,口渴,腹胀满而痛,是大肠热结;伴有少腹疼痛,口苦尿黄,夹有水样粪便,是湿热互结。若病程长,多为虚证,伴有面色?白,神疲力乏,便时用力则出汗、咳喘、气短,多为肺气虚;伴有面色萎黄,浑身无力,便时脱肛,多为脾气虚;伴有精神疲惫,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多为肾气虚;伴有口干咽燥,心悸头晕,唇甲色淡,多为阴血亏损。若多日不大便称为便秘,伴有面红发热,口中有臭味,口唇生疮,小便短赤,是实热便秘;伴有腹中胀痛,饮食减少,嗳气,胸胁胀闷,是气滞便秘;伴有面色?白,精神疲惫,气短懒言,是气虚便秘;伴有头晕心悸,唇甲淡白,是血虚便秘;伴有腹痛,按压或热敷则缓解,小便清长,是虚寒便秘。如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称为泄泻。水泻如注或溏泻发生在冬春季节,伴有恶寒,腹痛,肠鸣,多属寒伤脾胃;发生在夏季湿气旺盛时,伴有腹痛,肠鸣,身重甚至头胀痛,多属湿伤脾胃;发生在夏季炎热时,伴有腹痛,肠鸣,胃脘胀闷,小便赤,多属暑伤脾胃;大便溏泄,排出的粪便有奇异的腐臭,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伴有胃脘胀痛,不思食,吐酸水,多属食伤脾胃。大便溏薄,有时水泻,粪便中夹有未消化食物,食后胃脘饱胀,面黄,无力,多属脾胃虚弱;大便溏泄时作时止,伴有腹痛,肠鸣,胸胁胀痛,饮食减少,多属肝旺脾弱;黎明前大便泄泻,腹痛,肠鸣,伴有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多属肾阳虚弱。②问小便。应着重对色、量、质及伴随症状进行查询。小便短黄,伴有小腹疼痛,排尿刺痛,多是膀胱湿热;伴有口舌生疮,心烦,排尿刺痛,是心火下注。小便短黄、量少,伴有口渴欲饮,牙龈肿痛,口臭,大便秘结,多是胃热炽甚;伴有口苦,胁痛,恶心,呕吐,皮肤巩膜发黄,怕冷发热交替出现,多是肝胆湿热。小便短少,伴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多梦遗精,多是肾阴不足。小便清长,伴有怕冷,四肢不温,腰酸膝软无力,多属肾阳不足。小便频数,排尿时有灼热感,伴有小腹疼痛,多是下焦有热;尿量不多,尿频发作随情志变化而定,伴有少腹胀痛,两胁胀闷,多是肝气郁结;尿量或多或少,劳倦时尿频加重,伴有面色?白,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多是中气虚弱。排尿时尿道灼热刺痛,且尿液点点滴滴难出,称为淋证,伴腰酸,小腹痛,为热淋;尿中夹有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伴有腰腹疼痛或腰腹绞痛,为石淋;尿液暗红,或尿中夹有血丝血块,伴有腰酸,小腹痛,心烦不安,为血淋;尿道痛而感到排尿无力,常随情志变化加剧或减轻,伴有少腹胀痛或胁肋隐痛,为气淋;尿色混浊如米泔水,或夹有滑腻之物,伴有小腹胀,腰酸痛,为膏淋。小便不能自主控制,自行排出尚不自知,为小便失禁,多由肾精亏损或年老肾阳衰弱所致;睡后梦中自行排尿,称为遗尿,多由肾气不充或劳倦过度所致。

问妇女

根据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凡引起月经、带下、妊娠、产后的异常变化,一般均可诊为妇科疾病。问妇女尤其着重于问月经,其中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期,月经的色、质、量,末次月经的时间,行经时有无伴随症状,绝期年龄等。如周期提前7天以上,称为月经先期。若经色紫黑,其味腥臭,伴有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小腹阵痛,多由血热所致;经色暗红而量少,伴有头晕,胁痛,多由肝气郁结所致;经色鲜红,量多,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苍白或显虚胖,多由气血虚所致。周期延后7天以上,称为经行后期,如经色淡,量少,质稀薄,伴有腰酸,腹痛,头晕,目眩,心悸,食欲不振,多由血虚所致;经色暗红或紫黑,经量少,质稠或夹块,伴有怕冷,腹痛,多由外感寒邪所致;经色紫黑,经量或多或少,经质黏稠,伴有口渴,心中烦热,大便不畅,小便灼热,小腹灼痛,多由血热所致。行经则腹痛,称为痛经,经前腹痛、经色紫黑、经质稠而夹块,多由气血凝滞而致;经后腹痛、经色淡、经量少、经质稀薄,多为气血虚弱所致。阴道大量流血,称为血崩;月经淋漓不断,称为经漏。崩漏伴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多属气虚不摄;崩漏伴面赤唇焦,小便灼热,大便秘结,心中烦热,多属阴虚血热。发育成熟的女子月经应来不来,或曾来而又中断,连续三个月以上未来,且非处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称为经闭,又称不月、月闭等。经闭,伴有形体消瘦,头晕腰酸,乳房萎缩,尿频量多,多由肾虚所致;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气短懒言,食少便溏,唇舌色淡,多为血虚所致;伴有胸闷烦热,口干尿黄,头晕腰酸,多由血热而来;伴有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多因瘀滞而致;伴有形寒怕冷,骨节酸痛,小腹冷痛,多从寒凝而来;伴有形体肥胖,胸脘胀闷,口腻恶心,多为痰湿所致。问带,应着重带的色、质、量和气味。带下量多色白,清稀如涕,多属脾虚湿盛;带下色黄,黏稠秽臭,外阴瘙痒疼痛,多属湿热下注;带下色赤,淋漓不断,稍有臭味,多属肝经郁热;带下色灰暗,量多质稀,腰腹酸冷,多属肾阳虚衰。问妊娠。妊娠妇女常出现恶心,呕吐,甚则反复呕吐不能进食,称为妊娠恶阻。若症见神疲倦怠,口淡腹胀,是胃失和降所致;若症见抑郁易怒,口苦吐酸,是肝火犯胃所致;若症见脘闷纳呆,呕吐痰涎,是痰浊上逆,胃失和降所致。若症见小腹部下坠疼痛,或兼见漏红,称为胎动不安,是小产先兆。若兼见面白无华,神疲倦怠,为气血亏虚不能养胎所致。问产后。产后血性恶露不断,持续20天以上的,称产后恶露不绝。若恶露量多色淡质稀,兼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为气虚下陷不能升摄所致;恶露量多色深红,质稠,兼见面赤口渴,便秘尿赤,为血热妄行所致;恶露暗紫色有块兼见小腹刺痛拒按,舌隐青或有瘀斑为瘀血内停所致。产后发热持续不退,甚则壮热称产后热。若高热烦躁,口渴饮冷,便秘尿赤,为火邪内盛所致;若产后低热,腹痛头晕,面白,大便干结,为血虚化燥所致。

问小儿

除了解一般情况外,还要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查询。因小儿不能准确诉述,因此主要靠向小儿父母等询问。一般应着重问出生前后情况以了解小儿先天状况;同时应询问预防接种情况、传染病史以及与病症有关的情况。

发展趋势

医生问诊(17张)

由于问诊是最简便、最直观的诊法,所以它长期运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和中医诊断规范化的进展,传统的问诊有可能分化为专科问诊、书面问诊和特异问诊。专科问诊是结合临床各科疾病,规范出一套完整的分科专门问诊内容;书面问诊是在中医病名、证名规范以后,根据鉴别各种病、证所需要的项目列出问诊内容,病人用书面方式填写是或否来回答;特异问诊是简化问诊内容,针对临床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规范出一两个具有明确鉴别意义的症状,在必要时供快速问诊使用,以提高诊断的速度。在中医诊断规范化以后,问诊的内容与方法将会有所更新、发展。

西医的内容

编辑

一般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若病史陈诉者不是本人,则应注明与患者的关系。记录年龄应填写具体年龄,不能用“儿”或“成”代替,因年龄本身也具有诊断参考的意义。为避免问诊初始过于生硬,可将某些一般项目的内容如职业,婚史等放在个人史中穿插询问。

主诉

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体征较多确切的主诉可初步反映病情的轻重与缓急,并提供对某系统疾患的诊断线索。主诉应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并同时注明主诉自发生到就诊的时间,如“咽痛,高热2天”,“畏寒,发热,咳嗽3天,加重伴右胸痛2天“等,而不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用语,如“心脏病2年”,“患糖尿病1年”。然而,病程较长、病情较复杂的病例,由于症状、体征较多,或由于病人诉说较多,不易简单的将病人所诉的主要不适作为主诉,而应结合整个病史,综合分析以归纳更能反映其患病特征的主诉。

现病史

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1起病情况

包括起病时间,发病急缓,原因或诱因,均与疾病的诊断有关,如脑栓塞、心绞痛、急性肾盂肾炎等,均起病急骤,而肿瘤、风湿性心脏病等则较缓慢。不少疾病在发生前多有一定的原因或诱发因素,如激动或劳累可诱发心绞痛,进不洁饮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有的病人也可能把某个偶合情况当作病因或诱因,均应注意分析辨别。如果先后出现数个症状或体征,则应按顺序记录,如心悸3个月,劳累后呼吸困难2周,下肢浮肿3日。

2主要症状特点

同一症状可为不同疾病所共有。如上腹痛可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所有,也可为胃炎、胰腺炎所有。而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同样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故主要症状的特点应全面记述,包括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如腹泻腹痛病人,菌痢为左下腹痛,大便为脓血便;阿米巴痢疾则为右下腹痛,大便为果酱色。又如消化性溃疡,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在几年之中可以时而发作、时而缓解,与进食有一定关系,有秋末春初加重等特点。因此,弄清主要症状的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3.病因与诱因

尽可能了解疾病有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如急性肠胃炎、痢疾多有饮食不洁史,支气管哮喘可能与季节和过敏史有关;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多以受凉为诱因,而情绪激动、饮酒则可能是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的诱因之一。因此问清楚以上因素,有助于明确诊断与拟定治疗措施。但有的疾病病因复杂,病人不可能提供明确病因与诱因,并可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因素,医师不可不加分析而完全记入病史中。

4伴随症状

是指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的一些其他症状,伴随症状常常是鉴别诊断的依据。如咯血可为多种病因所引起,单凭此症状则难于明确诊断,问清伴随的症状则诊断的方向会豁然明确。如大量咯血伴反复发热、咳嗽、吐脓臭痰,则可能为支气管扩张症;如咯血伴长期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者,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咯血伴心悸、呼吸困难、左房室瓣面容者,应考虑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的可能。反之,按一般规律应出现的伴随症状实际上没有出现时,也应记录于现病史中,以备进一步观察,因为这种阴性表现往往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巩膜无黄疸、肾炎病人无水肿等。一份好的病史不应放过任何一个主要症状之外的细小伴随症状,因为这往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线索。

5.病情发展及演变

在疾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都可视为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严重贫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新症状,可能是发生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心绞痛病人突然转为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时,则应考虑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又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和肺心病,出现气紧、心累、双下肢水肿等。因此,问清楚疾病的发展与演变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6.诊治经过

本次就诊前已经接受过的诊断检查及其结果,治疗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疗效,应记述清楚,以备制定诊断治疗方案时参考。

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饮食情况、睡眠与大小便等,对评价病人的一般全身情况,采取何种辅助治疗也十分有用。

既往史

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过敏、特别是与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系统回顾

系统回顾由一系列直接提问组成,用以作为最后一遍搜集病史资料,避免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所忽略或遗漏的内容

1.呼吸系统 有无咳嗽及咳嗽的性质、发生和加剧的时间,咳嗽程度、频率与气候变化及体位改变的关系。有无咳痰及咳痰的特点、色、量、粘稠度、气味等。有无咯血及咯血的时间、量、颜色、诱因,以及咯血后有无头晕、心慌、休克等。有无呼吸困难及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有无胸痛,胸痛的部位、性质,与呼吸、咳嗽、体位的关系。有无与结核病人接触史。吸烟情况,有无职业性或环境工业空气污染等。

2.循环系统

有无心悸,发生时间与诱因;有无心前区疼痛及其性质、程度以及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无放射及放射的部位,引起疼痛发作的诱因和缓解方法。有无呼吸困难及其发生的时间、性质和程度,发作时与体力活动和体位的关系。有无咳嗽、咯血、咯痰等;有无水肿及出现的部位和时间;尿量多少,有无腹水;有无突然黑蒙、晕厥等。既往有无风湿热、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史。女性病人在妊娠、分娩时有无水肿、心悸。

3.消化系统

有无腹痛及发生时间、部位、性质、程度、放射及与饮食和药物的关系;是否伴有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呕血、便血、发热、皮肤粘膜黄染等。腹部是否发现肿块,肿块部位及大小,有无疼痛与压痛。有无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无恶心呕吐及发生的时间、次数、与饮食的关系;有无呕血及其量和颜色,是否伴有食物及胃液;有无腹泻及其次数,粪便颜色,有无粘液,脓血及不消化的食物;有无黄染及是否间歇性或持续加重,小便颜色是否正常。

4.泌尿系统

有无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少尿,夜尿有无增加。有无水肿及其部位、程度、时间;是否有腹痛,疼痛的部位,有无放射痛及尿流中断。有无贫血及其特点。既往有无咽喉痛、高血压、出血等病史。

5.血液系统

有无头昏眼花、皮肤粘膜苍白、虚弱等。有无出血、瘀斑、皮肤黄染、水肿、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有无药物中毒,过敏、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和长期习惯性用药等情况。

6.代谢与内分泌系统

有无畏寒、怕热、多汗、乏力、心悸、多饮、多食、多尿、水肿等。有无肌肉震颤及痉挛。有无性器官发育、骨骼、甲状腺、体重、皮肤、毛发、性格、智力、体格的异常与改变。有无外伤、手术、产后大出血。亲属的健康状况。

7.神经系统

有无头痛及其部位、性质、时间,有无进行性加重。有无失眠、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晕厥、抽搐、痉挛、瘫痪、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及性格改变。

8.运动系统

关节有无肿胀、疼痛、变形,活动是否受限。有无肌肉麻木、萎缩、骨折、脱位、先天缺陷等。有无经常咽痛、发热等。

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和居留时间,特别是疫源地和地方病流行区;生活条件,工种、工作环境,特别是有无职业性危害;烟酒嗜好,有无冶游史及下疳、淋病等。

婚姻史

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性生活等情况。

月经与生育史

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长短,月经量及颜色,经期症状,有无痛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或停经年龄。已婚女性,询问妊娠次数,生产胎数,有无人工或自然流产、早产、难产等。对男性病人也应询问有无生殖系统疾病。

家族史

询问兄弟、姐妹、子女、父母的健康与疾病情况,注意是否有与病人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有无传染病。对已死亡的直系亲属要问明死因与年龄。

用药史

询问服用过何种药物。

问诊的主要内容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项目、主诉和病史、现在症状等。

工具/原料

纸和笔

方法/步骤

首先,问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否、籍贯、现单位、现住址等。询问和记录一般项目,可以加强医患联系,追访病人,对患者诊治负责。同时也可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问其婚否?女子已婚可了解有无妊娠、妊娠病及生产史。问籍贯、住址可以了解地方病。以上这些都是诊断及治疗上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主诉:是患者就诊时陈述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主诉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准确的主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大致类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主诉包括不同时间出现的几个症状时,则应按其症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一般主诉所包含的症状只能是一个或两三个,不能过多。记录主诉时,文字要准确、简洁明了,不能繁锁、笼统、含糊其词;不能使用正式病名做为主诉

然后,现病史包括:疾病(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之初到就诊时病情演变与诊察治疗的全部过程,以及就诊时的全部自觉症状。

  起病情况:要询问起病的环境与时间,自觉有否明显的起病原因或诱因,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起病的轻重缓急,疾病初起的症状及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程度等。

  病情演变过程:要按时间顺序询问从起病到就诊时病情发展变化的主要情况,症状的性质、部位、程度有无明显变化,其变化有无规律性,影响变化的原因或诱因是否存在,病情演变有无规律性?

  诊察治疗过程:要询问起病之初到就诊前的整个过程中所作过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疾病初起曾到何处就医?作过何种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作何治疗?服用何药物以及剂量、用法、时间、效果如何?有否出现其它不良反应等。

最后,既往史包括既往健康状况,曾患过何种主要疾病,是否患过传染病。有无药物或其它过敏史。既往的健康与患病情况常常与现患疾病有一定的联系,可作为诊断现有疾病的参考。

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工作情况等,应询问出生地、居住地及时间较长的生活地区,尤其是注意有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的地区。并问其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有无烟酒等其它嗜好。妇女应询问月经及生育史。

家族病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或者血缘关系较近的旁系亲属的患病情况,有否传染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与生活密切接触有关,如肺痨病等

END

注意事项

询问的过程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词语进行交流。

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中医问诊问什么?

中医诊断讲究“四诊合参”,何为“四诊”,“望闻问切”便是,但是现在医生看病有直接切脉的,也有先进行问诊的,所以,我觉得不必拘泥于先进行哪一步,因为我们要的是搜集“证状”,谁还会在乎是先从哪一步搜集开始呢?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医生问诊到底是在问什么?

人与自然

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便是,我觉得医生不能去太诱导性的去问问题,以前的时候我便犯过这样的错误,具体的情况我是记不大清楚了,但是有一段我记得特别清楚,我问患者你觉得你头疼不?她还可以思考了一下说:“你这么一说确实是有点头疼。”我感觉特别逗,就开玩笑说那你腿疼不疼?没想到她竟然说自己真的腿疼,令人莞尔。

所以问诊中是一定不能去诱导性的提问题,有些患者的回答甚至还会影响到医生的判断,每一个学习中医的同学估计都背过口诀,而关于“问诊”的口诀也有,那就是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在问诊里面,完整的流程应该是要询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信息的,但是现在基本不会问到那么详细的,只是会问到现病史,包括原因,过程及症状,了解疾病的经过和特点,变化。

常会问到的基本就是“寒热”“汗”“疼痛”“睡眠”“二便”,接下来我就说一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是一般情况,不代表个别情况。

寒热,最主要可以看出人体内的阴阳偏衰,有几种情况,“只寒不热”,病人感到寒冷,畏手畏脚,但是并不发热,这是典型的虚寒证。“只热不寒”,病人身体发热,却不见恶寒现象,这是典型得里热证,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恶寒发热”,病人有可能发热而感觉怕冷,这个通常代表着外感病的到来。“寒热往来”,有点类似于我们以前说的“打摆子”的那种症状,时而感到发热时而感到怕冷,寒热交替。有规律的寒热往来,一般为为疟疾。不规律的寒热往来,还有两胁胀痛、口苦等症状一般为肝胆病,“喜呕”可以作为肝胆病的病情参考。

汗有很多,我们只说常见的几种,至于“战汗”“黄汗”就不在赘述了,“无汗”,通常来说,无汗在外感病里面是代表着寒邪闭表,汗不得出的太阳风寒表实证,内伤分的就多了,可能是津液缺乏,所以不出汗需要具体辨别。“汗出”,与上对应,在外感病中属于太阳伤寒表虚证,内伤可能是卫阳不固,也得具体分析。“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通常来说为阴虚内热所致。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这里我们只举几个常见例子。“头痛”,头痛在很多情况都有,区分外感内伤最大的就是看是否有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如果伴随着是内伤症状而没有外感症状,那这个头痛一定是内伤引起的。肺热引发的胸痛一侧痛的较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引起的疼痛胸前心区有重压感,反复发作,有时候还伴随着心悸气短。肝胆病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现为两胁胀痛不舒服。胃病引起的疼痛几乎就不用说了,表现为胃部胀满疼痛,有时也会有嗳气吐酸水的症状。

二便需要了解的有以下几种,我们先从“大便”看起。“次数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通常会分成“寒热”两种便秘,也有因“气虚”导致的大便不畅。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便质异常”,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

我们再来看“小便”,“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一般来说是“虚寒证”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尿量减少一般是由于“里热”“汗出太过”或“吐泄太过”导致津液损伤引起的。“次数异常”,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多属肾阳虚。还有便是“淋证”了,在此不做解释了。“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一般是由于湿热下注膀胱导致的,常见于淋病。小便不能控制,夜晚遗尿等多为肾气不固。

以上基本就是中医“问诊”的内容,要我说的话,我觉得过于繁琐,我觉得只需要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问一下即可,要这么细细的去问,医生不烦病人都快烦死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py/6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