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那点事
中医基础知识是最枯燥乏味和难记的了,所以看一遍没记住的都是正常人,没事经常翻回去看看就好了。一遍就记住的都不是正常人……我们称之为学霸。从这章开始讲五脏。五脏为心、肺、脾、肝、肾。之所以把这五个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生理特性——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我们在古中医书里看到的五脏都写成五藏,就是这个意思。心位于胸中,在两肺之间,膈膜之上。主宰整个生命活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等称号。因此排名在五脏之首,一直被模仿,但始终无法超越。一心主血藏神
1.心主血是指心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个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素问·五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脏的搏动,依靠的是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气,又包含着心阴和心阳。心阳能激发心脏的搏动,而心阴又可以抑制这种搏动不要过快。因此心气充沛,心阴和心阳相互协调时,心脏则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才能被正常地输送到身体各部,濡养全身。心主血的另一个内涵,就是心生血作用。饮食水谷经过脾胃运化生成水谷精微需要经过心火“化赤”作用方能化为血液。2.心主脉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以维持脉道的畅通。“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心脏的正常搏动就像一个泵,通过脉道,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三者齐备才能使心力、心率和心律维持正常。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血脉壅塞,则会血运失常,脏腑失养,常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者脉结代。3.心藏神心藏神,即心主神志。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动与五脏有关,但是都发于心神,所以心主管意识、精神和思维。《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谨精神之所舍也。”所以“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心情激动的时候,神志都会比较亢奋,睡不着觉。西医解释为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导致失眠,中医则认为是你的心神不能收回所致。所以在手少阴心经上,有个穴位叫“神门穴”,按揉神门穴5分钟,可以有效地收回心神,让心得以平静,这样很快就可以入睡了。脾胃之气为中轴之气。在左边,肝气随着脾气上升;在右边,肺气、胆气随着胃气下降。同时,心气下降,滋补肾阳;肾气上升,滋养心阴。所谓“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三心与形、窍的联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心脏不停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心,其华在面,华就是有荣光、有神采的意思。五脏各有其华,《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华在面。”因此,心的功能是否正常、心血是否充足,都可以从面部的肤色和光泽看出来。如果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脸色就红润;如果心气不足,或者血少脉虚,就会脸色无华;如果心脉痹阻,则见卖弄色晦滞;如果心经有热,则面色为赤红色。2.开窍于舌舌与五脏均有联系,而与心的联系最为密切。《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系舌本。”所以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观察舌体而知道人的气血盛衰情况和心的功能是否正常。比如舌淡,则为心血不足,舌红则代表有心火,舌上有瘀斑,则说明身体有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