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辨证里,关于心的部分是内容最多、也是关系最复杂的一种。这主要是因为“心”在整个中医理论里的地位决定的。《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把“心”比喻成人类社会的君主,人体所有的神志活动都由它来决定。管得多管的宽了,自然受影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于是,“心”的证候也就非常多。
中医诊断
既然要分析“心”的病证,那就先得了解它的相关生理机能。中医的“心”有哪些功能呢?主要有心主神志,心主血脉两个方面。从虚实来分析,虚证去轮阴阳气血,都可以在“心”这里体现出来,这是五脏六腑里唯一的一个特例。实证的话,有痰、寒、淤、火等四个主要方面,下面就说说其中几个主要的证候:
心气阳虚:
为了控制篇幅,这里把气虚和阳虚放到一起来说。“心气”与“心阳”都属于心阳机能的范围,只不过心阳更有“温热”的含义。心气主要是血液在经脉里运行的动力,心阳则主要是指心脏的阳热功能,具有温煦血脉、抵御阴寒的作用。心阳旺盛的人,阴寒之邪就不易侵袭到心,血液的运行也会更畅通,一般心阳不足的人,心气也会亏虚。
心气虚和心阳虚对比
心气阳虚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三方面:年老体弱、泻下损伤、久病暴病;心气虚表现在气机功能不足,无力推动血液上,比如面色淡白无华,气短乏力,心悸气喘等等;心阳虚则会在此基础上出现“寒像”,因为温煦无力,所以有形寒肢冷,胸部憋闷等,也就是心气虚加虚寒证的表现了。心阳虚的重症就是心阳暴脱,情况很危重;
心阴血虚:
“心血”是指心主管的全身经脉之血,因为血属阴,所以心阴也包括了心血,但还包括心自身的的阴精和津液。心阴和心血的关系,与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差不多。它们都有“滋养”和“安神”的作用,所以它们的亏虚,大多表现为阴血不足,或心神失养,或心功能减退。心血虚是单纯的血不养心,主要表现在心神失养和心功能失常方面;心阴虚却在此基础上,还会出现阴虚不能制阳,以及心阳虚亢、虚火内生等等。
心血虚与心阴虚区别
心血虚的原因有脾胃肾的生化减少,或者忧思久病损耗心血,比如我们俗话说的“费尽心血”其实就是这个道。心阴虚也会有前面的这些原因,但还有一种外感热病,这类疾病的后期可能也会引起心阴虚。心血虚会出现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心悸善恐、脉细弱这些血虚失养的症状;心阴虚则还会有低热、盗汗、舌红,脉象也会从细弱变成细数。这是两者之间细微的区别。
心
心脉痹阻:
这里的关键词在“阻”上,也就会出现“不通则痛”的现象,这个证候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形成原因上主要是有“邪”,这个邪就包括瘀血、痰浊、寒邪、气滞四个主要方面。因为心脉受阻,所以会出现心胸憋闷疼痛,这种痛是向肩臂内侧辐射的痛,一般还时发时止;因为心脉痹阻了,心神也会失养,所以出现心悸怔忡。
心脉痹阻因为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所以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分清痰、淤、热、气等病邪,针对性地做处理。因为很多情况比较危急,切莫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有任何这方面的症状出现,需要尽早做专业的诊治。我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其实不大可能给别人看病,但可以让自己知道怎么去做才是合理的。
关于心的辩证,这里就只列举上面这几个最常见的证候。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虚证实证,也不管是阴阳气血哪一类虚,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心神失养。所以,心的病证里,心神失养是常见的病机,是故调养心神也成了最常见的治法。如果您还有其他的见解,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谢谢。
阿狸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