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怔忡心悸
词语怔忡
怔忡拼音
怔忡处方
怔忡中药
怔忡表现
您的位置:词语怔忡 > 怔忡表现 > 傅山新韵 >

傅山新韵

傅山新韵

六月

绘画作品

19级中医4班熊苗然

20级中医八班李艺文

篆刻类

篆刻小样

19中医5班王绍华

百年风雨间

19中医1班孙震

艰且益坚·持重笃行

19中医1班张焕然

书法类

17中医4班高晨博

诗歌类

20级中医一体化1班李妍

端午思灵均先生

粽香悠悠飘十里,

阖家欢乐庆团圆。

思灵均心皎如月,

汨罗江水可还寒。

19级中医4班冯晓霞

是风动

怎是风动,水复山穷。

为我心动,执念未融。

痴人说梦,情之所钟。

嶓云相拥,轮回不同。

野火纷燃,千声雷绽。

竹林摇散,心烦意乱。

我于此岸,在你身畔。

风雨难拦,仍安如山。

专业类文章

漫话桂枝汤

19中医5班曹旭然

向上滑动阅览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外感风寒疾病的常用方剂,它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又称“群方之冠”。

其适应范围很广,但本方剂有适合的群体,一般人多瘦弱、体质偏差、易感冒,皮肤色白细腻,多汗,舌体偏紫暗,机体的免疫力低等。其最基本的作用是治疗外感风寒感冒,但一般是瘦弱伴多汗的。同时它还能调和营卫,可以治疗没有其他疾病和症状,仅仅表现为时常汗出的情况,无论白天和夜间。例如更年期综合征不明原因性燥热汗出。

本方加入饴糖还可以治疗虚劳腹痛。桂枝可以降冲逆,本方还可以治疗表现为心慌、甚至怔忡的心律失常等疾病。

名闻天下的第一方,只有五味药材,价值十几元,经方的魅力就在于用简单的药物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桂枝汤方仅仅五味药,但其经方的魅力就在于用简单的药物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首先来说桂枝汤的针对疾病:太阳中风、伤寒表虚,其症状有明显的特点,“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反映其症程度较轻,以虚为主,并无麻黄汤证之甚恶风寒、发热较甚之表现。“阳浮而阴弱”其根本在于营卫不和,卫属阳居于外,营属阴居于内,二者关系反映人体气血运行状况,但又不等同于气血,此处不应混淆。桂枝汤证之根本在于风,风邪犯于表而卫阳浮盛于外,同样的,风性开泄,恰逢其卫表虚弱,故营阴外泄为汗,此为身热汗出之机理。到此,桂枝汤证无非为风邪袭表,营卫失和,延伸来看也是一种阴阳的相对失衡。

桂枝汤的组成,以桂枝为君,以白芍为臣,二者各三两,三两生姜助桂枝发散助阳之功,二两炙甘草佐芍药敛阴和营之用,最后加调气和血之大枣。不难看出,方中辛散二药与甘缓二药相对立,使整个方剂中散中兼收,开中有合。同样的,在桂枝汤加减方中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等方中,如治疗误下后胸阳不振,应去阴柔之芍药以专通阳之效力,为什么?笔者认为在五行制化中,芍药属酸味,桂枝属辛味,桂枝汤之所以平调营卫,也在于二者属于相乘相侮之范畴。若需专以通阳,不去芍药则酸能侮辛,克制桂枝温通阳气的作用,故去之。

内经中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亦有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心肺居于上,属阳位,开清窍,肝脾居于中,属阴阳之交界,亦为人体气血精津之枢机。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二者在人体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居于下,属阴位,开浊窍。

因此,用药也应符合其部位的特点,顺应各部位的气机特点。正如升降散升清降浊之功用,蝉衣、僵蚕升清阳,姜黄、大黄降浊阴,正符合人体上为清而下为浊之意,对于清浊混沌、阴阳驳结之温毒、瘟疫有良好效果。小柴胡汤之辛开苦降,与少阳证半表半里之特性相符合,表里双解,畅达气机。正如桂枝汤中,有通阳化气必有甘缓敛阴,阴阳平调及其重要,上述方剂的配伍中均体现出阴阳平衡。同样的,在阴阳亢盛的情况下,也应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可偏于一方过盛,补益阴阳的过程中应考虑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如未加考虑,则事倍功半。

在经典方剂学习中,更应注重臣、佐药物的理解。笔者认为君是主导,但臣佐也至关重要。就如亡汗,虽人参、麦冬大补气阴,但汗家以虚为主,脉道固摄无力,补而不为所用,五味子酸涩收敛,使补为所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因如此,补肾泻浊,补血行气,诸多中医治法都与此相关。无论阴阳、气血,都应各归其位,不然就会产生疾病。

桂枝汤证应用时,根据机体的实际情况调整方内桂枝和芍药的用量。考虑气血、阴阳、三焦脏腑关系,合理用药、巧妙用药。以达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效果!

非专业类文章

天地“粮”心,杜绝“剩”宴

20级中医一体化2班李秀钦

向上滑动阅览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富起来”。可就在全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奢侈浪费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各种酒楼食肆、餐厅厨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剩饭剩菜被随意丢弃,白白糟蹋。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躬耕田间,只为天下稻香丰年。如今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仍应不忘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光盘行动。我们不曾亲历过战争年代的饥荒,未曾为吃饭而发愁,这难道是我们浪费粮食的理由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过草皮,吃过树皮,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如今放眼全球,局部战争不断,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千千万万的人在经历着战火,经历着生离死别,经历着无家可归。因为我们生在中国,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稳定幸福的国家,但我们仍应该以史为鉴,树立全球视野,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首先,节约粮食是国情的需要。事实上,虽然现在多数国人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但我们的富裕还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有近一亿的人口是扶贫对象。有句话说得好,“在当前需要我们正视的有‘两个中国’:一个是跨越发展、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一个是依然有大量困难群众的中国。”如果能同时看到这“两个中国”,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的时代意义。

其次,节约粮食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我们从小就会背,但你未必还记得它的名字——《悯农》,如果对风吹日晒之下辛勤劳作的农民有所悲悯,就不应该把好端端的饭菜丟弃到垃圾桶。

最后,从我们自身来说,珍惜粮食,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白居易有诗云“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生活奢靡的人,为了满足贪欲,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习惯了节俭的人,方方面面有节制,自然能规避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风险。此外,习惯了节俭生活的人,一旦遭遇逆境,更容易适应和面对。苏东坡是有名的美食家,但他从不奢侈浪费,他说“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正是因为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当他遭遇贬谪,生活陷于困顿的时候,依然能够开荒于东坡,保持乐观,从容应对。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可你是否知道,这种豪气是以勤俭节约、习劳习苦为底气的。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决不让盛宴变成“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

感傅青主之思,承医者之精诚

20级中医1班李玲珑

向上滑动阅览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

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傅青主之思,承医者之精。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这,是书法之美论,亦是人生之大思。今之杏园学子,当勤艰奋起,思傅山大哲之思,成精诚大医为苍生。

傅山先生说过:“我本徒蒙庄”,傅山先生十分尊崇道家思想。他对道的学习,并没有一味地传承,而是创新思维,将自己的思想与道融合。正因为如此,他的道家思想作为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熠熠生辉。傅山先生身居明腐败黑暗之际,在理学盛行与世风日下的社会中,傅山先生没有盲目推崇理学,而是坚持自我,他赞扬具有革命精神,但被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的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士的文风。保持自我、坚持本心、不慕权豪,这就是傅山先生。

傅山先生是一名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名书法家。有人称傅山的书法是一座奇峰。寿阳五峰山有三绝:檐窑式道教建筑、李太白书法、傅山《大草碑》。碑上狂草文字,恣肆自如、酣畅淋漓,令无数瞻仰者惊叹。傅山先生的作品在国内留存很多,但流落到国外的作品也不少,各地已有不少学者从事研究傅山先生的思想及书画艺术,可见傅山文化已悄然影响着世界。

傅山先生有着重情重义、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我们熟知傅山先生,但可能不知其老师袁继咸,受良师袁继咸影响,傅山先生不仅学业精湛,亦重气节。明时,恩师袁继咸得罪权贵而下狱,傅山为其四处奔走,经过七、八个月的斗争,恩师得以沉冤得雪。后值明倾覆,满人铁骑踏入中原。傅山先生饱含对明的怀念,坚决不向清朝屈服,即使高官厚禄也不为所动。他同杜甫一般忧国忧民,但身为大夫又多了几分医者仁心。

傅山先生是一名医者。他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妇科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被人们所沿用。然傅山先生又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对老百姓会给予更多的关照。

傅山先生受到当时百姓和文人的尊重和爱戴,顾炎武赞其: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在当今,傅山先生的思想精神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我们进入山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专业,这标志着我们身上不仅肩负着守护人类身体健康的职业,还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傅山先生身上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还体现了身为一名医者的仁心。而我们作为一名中医药人,更要秉持爱国之心及爱护病人之心。另外,要提升自身实力,具备精湛的医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距离苍生大医更进一步。在进一步了解到傅山先生的人生经历后,我们更深刻的领悟到了其高尚品质以及伟大精神。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我们坚信,中医未来可期,而我们亦坚信,我们可期。

到时见

18中医1班尚汇渊

向上滑动阅览

五月,我见到了最想见的人,失去了一位最爱的人。

每每想起时,总觉得恍惚。

寻常的傍晚,照例与爸爸妈妈发消息,不寻常的是没有回音。第二天早晨打开手机,满目只有冰冷的五个字:“你姥姥走了”。

赶回姥姥家,我跪在蒲团上磕头上香,望着姥姥的遗照泪流满面。棺木不大,却是姥姥最后的归宿。我再也看不到记忆里温暖慈祥的面容,只能感受到手下冰棺的冰冷温度。

甫一进屋,妈妈穿着孝服戴着孝帽,却是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敲着电脑赶工作,电脑屏幕冷白的灯光照得周遭惨白。我想调侃一句:“这就是成年人的心酸啊”,却说不出口,更笑不出来,连扯一扯嘴角都显得那样艰难。那一瞬,我只感受到了深切的悲痛和无奈的辛酸。妈妈把我叫到跟前,宝贝似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是姥姥社保的一寸照。妈妈絮絮叨叨和我说着话,又郑重地放回左胸的口袋。这里,最贴近心脏。她们,是真真正正分享过心跳的人。

出殡前的每天五点半都会哭丧,后来朋友问“会哭不出来吗”,我说不会。母亲和大姨哭得悲凄,我也才知晓什么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她们的母亲已不在人世,眼前留下的,只有无言的遗照和灵柩。妈妈说:“此后,我便没有来处,只有去处了。”

姥姥家的天花板、厨壁、墙面全都是爸爸在每一个赶回姥姥家的下午一点一点修补好的,很整洁也很漂亮。妈妈和我笑称:“让不爱去健身房的父亲唯一的锻炼机会就是每周来看姥姥吧。”每当去看姥姥时,爸爸一进门就是扫地墩地打水。太多的事情来不及细说,但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他真的做得很好,是姥姥逢人就夸的好女婿。

姥姥年纪大了,怕老人家寂寞,一直养着小猫。刚出生的奶猫,还不到手掌大,现在已经胖乎乎沉甸甸的。姥姥还能做动饭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喂一个煮鸡蛋。姥姥没有给他取名字,我便一直叫他小黑,虽然叫小黑,他却是只黄色的小花猫,仅有尾巴尖尖一点黑,也别有特色。姥姥去世那天,小黑一直嘶叫。我不知道他是否懂得躺在黑暗棺木里的意思,是否知道这个爱他护他的老人再也不会出现在他面前,可我相信万物有灵——小黑不吃不喝已好几天。

小时候的我,攥着姥姥的衣角傻傻地跟在身后,看着皱巴巴的钞票变成好吃的糖,才懵懂地露出笑脸。最喜欢的莫过于和姥姥一起去戏场,那些夏日的夜晚宁静而舒适,微凉的晚风和着台上咿咿呀呀的戏曲,织成了我童年最梦幻最美好的梦境。很奇怪,我睡眠很浅,总是被各种声音和灯光扰乱。可是不管是姥姥的脚步声还是开关门的声音,我都丝毫不觉得吵闹,只感到心安。小时候是姥姥拉着我的手往前走,长大了是我搀着姥姥的手往前走。想过终有一天我们是要分开的,只是没想到那天竟是来得这么早这么突然。

“当时只是道寻常”。我们总说来不及,总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直到逝去才惊觉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我恳求,趁我们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趁我们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我们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多关心一点我们爱的人,再多关心一点,再多关心一点。

“有些人坐飞机就能见到,而有些人坐时光机才能。”

姥姥,再见了。

再见了,姥姥家。

山西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yuzhengchong.com/zzbx/9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