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又名忍凌、不死草、麦门冬、阶前草。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选晴天挖取麦冬,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水气后,揉搓,再晒,再搓,反复4-5次,直到去尽须根后,干燥即得。
该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气微香,味甘、微苦。
甘;微苦;寒。
肺;胃;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1、胃阴虚证。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症。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玉竹、沙参等品同用。治消渴,可与天花粉、乌梅等品同用。与半夏、人参等同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如麦门冬汤。与生地、玄参同用,治热邪伤津之便秘,如增液汤。
2、肺阴虚证。本品又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阿胶、石膏、桑叶、枇杷叶等品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3、心阴虚证。本品可归心经,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症。宜与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品同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另外,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增进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更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麦冬含β-谷甾醇、氨基酸、多量葡萄糖及葡萄糖甙。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
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作用较好,适用于有阴虚内热,干咳津亏之象的病证。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所以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否则服用中药麦冬反而对身体不利。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