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又名养生桩,属于导引、气功疗法的范畴,不仅对高血压、肠胃病等疾患有一定疗效,即对防病保健、益寿延年亦有着良好的作用。
建国初期,有一王芗斋先生对此有所研究,常在中山公园等处为人防病保健,带徒传授,使这一方法得以流传。
练功具体方法,据个人所知:
练前先净二便,松开领扣,腰带不宜过紧,两脚分开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关节微屈,头向前微倾,身体自然挺直,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小臂抬起,两手心相对或对胸如弧形,置于胸前10~15厘米,排除杂念,思想集中,心情愉快,全身放松,以舒适为度。
两目垂帘,微露一线之光,注视准头(鼻尖),意守丹田或足心(涌泉穴),自然呼吸,不可憋气,逐渐调息至细,腹式呼吸要慢、深、长,舌抵上腭,俟唾液不断增多,可缓缓咽下,时而提气缩肛。
练功时间,开始以10~15分钟为宜,俟稍得要领,再逐渐增加至30分钟,适可而止,不宜太过。
站桩功,看似不动而在静,其实,周身气血、脏腑经脉无时不在运动之中。练功后纳谷有增,全身轻快,步履矫健,精力旺盛。
北京著名中医学家董德懋主任医师,对此深有研究,每日练功不懈,深得个中三昧。他认为:“练功时,面部似笑非笑,小便似尿非尿”。因之,年逾古稀,而黑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照常应诊不衰。
但是,若不得良师指点,功法虽善,而练不得法,则易出偏差,而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李××,男,22岁,北京某大学学生,门诊病历号。
近一年来,失眠,消瘦,乏力,医院检查诊为神经衰弱,曾服中、西药物,效果不著,于年4月7日前来求诊。
患者自年起,因遗精数次而开始手淫,持续约一年后停止,旋见心悸气短,入睡困难,靠安眠药维持,否则不能安枕。
年症状日剧,失眠健忘,反应迟钝,肢倦神疲,学习成绩下降,服药乏效,而开展长跑运动,并学站桩功,先只站几分钟,后增至30~40分钟,症状日见好转,头脑清楚,精神爽快。
于是,愈病心切,练功逐渐增至1个多小时,因练功不当,不久出现目眶四周疼痛,眼眉部肌肉拘急发紧,跑步气短,自觉体质虚弱。
年3月,练功后自觉下身发紧,腹痛不可忍,并有眼睑浮肿、颈项发热、鼻梁塌陷;面红升火、话语增多、头脑发空、记忆力减退、思维受限、联想力差、夜来盗汗、入睡艰难、纳谷呆滞、形体日瘦等症状。
特别是练功时周身发热,心烦意乱,不时惊惕,头脑昏糊,身体不自主地转圈1~2小时不能控制。继之,大汗淋漓,肢倦乏力,容易感冒,日渐不支,而不敢练功。
舌质暗滞,苔薄白而腻,两目乏神呆滞,脉来沉弦而细数。
四诊合参,实系练功不得要领,过于刻板拘紧而未能放松,思想紊乱而心浮躁,不能以意领气,下沉丹田,致气机逆乱,龙火不潜而上奔,上扰神明,而成“入魔走火”之证。
治宜养心阴以抑心火之偏盛,柔肝体以制肝用之偏亢,滋肾阴以镇摄浮阳。
药用百合15克、小麦15克、莲子肉12克、黄精9克、炒枣仁12克、青竹茹12克、合欢花10克、夜交藤15克、生牡蛎(先煎)30克,文火水煎两次,分三次微温服。
4月15日复诊,进药五剂,腰背得舒,精神转佳,但仍反应迟钝,走路发飘,左眼跳动,左咽喉至鼻部发紧,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口干欲饮,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小数。
此乃心肝之火亢奋于上,肾水不足于下,心肾不交,龙火不藏而成。
治宜泻南补北,交通心肾,引火归原。
药用沙参12克、麦冬9克、白芍12克、小麦15克、莲肉12克、黄连3克、肉桂(后下)3克、阿胶(烊化)6克、熟地10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水煎,分二次服。
另以吴茱萸30克,研细粉,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足心,外以纱布固定,1~2小时后去之。
后以此方为基础,曾去阿胶之重浊滋腻,交泰丸之苦辛,而易以枸杞、山药、二至丸等以滋补肝肾。
前后共经六诊,进药30余剂,头清目爽,思维敏捷,记忆力等恢复如初,夜寐转安,盗汗已杳,纳谷见馨,精神见充,走路不再发飘,唯尚感倦怠乏力,夜来梦多,余无不适,舌质淡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弦小数。
药既中病,贵在守方,嘱再取六剂,配为丸药缓调,以期巩固。
年春节,其母携子亲来看望,言早已复学,顺利毕业,前来道谢云云。
夫“气有余便是火”,“壮火食气”,而生以上诸症。
正如《张氏医通》卷六中说“至于修真炼气之士,不求自然之旨,刻以吐纳为务,乃至气乱于中,火炽于外,而为怔忡痞逆、躁扰不宁等患”,练功者不可不慎哉!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路志正医林集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3月。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