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补益剂,补血剂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证
方组:
君:黄芪、龙眼肉
臣:白术、当归、人参
佐: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
木香(行气)
使:炙甘草、生姜、大枣
归脾汤VS补中益气汤
同:同用参、芪、术、草,益气补脾
异:
①配伍不同:归脾汤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益心脾,复其生血统血之职。补中益气汤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②主治不同: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食少体倦和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之少气懒言,发热及中气下陷诸证。
炙甘草汤——补益剂,补血剂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主治:心动悸,脉结代、虚劳肺痿(虚劳:气血阴阳俱虚)
王晋三:“炙甘草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燥淫之证。”
方组
益气补脾养心——炙甘草、人参、大枣
通阳气以复脉——桂枝、清酒、生姜
养血滋阴充脉——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
*姜、桂辛温,世人恐其不可润燥,然此方为伤寒脉结代,余邪未解者而设,故温散与清润并行。使外邪清则正气醒,而血脉复也。
*甘草——“甘草生能泻心下之痞,熟能补中气之虚。”
结脉:脉来缓,时一止复来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
——《濒湖脉学》
地黄饮子——治风剂,平熄内风剂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喑:舌强不能言痱:足废不能行
*大部分患者变现为截瘫,而不同于类中风半身不遂的偏瘫。
方组:
君:熟地、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
臣:附子、肉桂、麦冬、石斛、五味子
佐:茯苓、远志、石菖蒲
使:薄荷、生姜、大枣
*各家:关于本方主治之喑痱究竟属于何种证候,几家方论有所争议。
①肾阳虚,“此方所云少阴气厥不至,气者阳也,气为肾中阳虚无疑矣。”
②阴中火虚;命火因虚浮越,“阴虚有二:有阴中之水虚,有阴中之火虚。火虚者,专以河间地黄饮子为主。”(命火为水中之火)
③阴阳并损,“若阴阳并损,无阴则阳无从化,故以温柔濡润之通补,如地黄饮子。”
*课上所学为第三条。
保和丸——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剂
主治:食积证《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方组:
君:山楂(消肉积)、
臣:神曲(消酒积)、莱菔子(消谷面之积)
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连翘的意义:一方面取其清热治食积所生之热,“痞坚之处,必有伏阳”;
另一方面,取其散结以助诸药开郁散结以消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蟹蟹大家~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