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深化素材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感叹道:“我们民族的精神不是空的,它实实在在、有血有肉地保存在我们的文化遗产里,并靠着这雄厚的遗产世世代代传承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蕴藏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它们扎根于时间深处,历经数千年而枝繁叶茂,不断丰富,不断充盈,生生不息。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漫长的岁月匆匆流逝,无论是金戈铁马还是风流情韵,无论是帝王旧事还是百姓人家,曾经鲜活的景象都湮没在逝去的时间里,如云般消散了。只有保存下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借由这些珍贵的遗产,我们才得以触碰前尘往事的历历脉络。
绵延万里的长城上,每一块砖石都书写着古老帝国的兴亡,讲述着人民的辛劳和血泪;大漠深处的敦煌壁画,每一笔都勾画着千古风云,再现着绚烂多姿的盛世风采;雄伟壮观的故宫里,每一片琉璃瓦都见证着王朝的更替,印证着时代的风云变迁。
九寨沟的清流浸染着诗情画意,洗去世间的尘俗喧嚣;泰山的岩石沉默着巍然矗立,激发人们“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乐山大佛青石上的苔藓历久而新,注视着来往的芸芸众生。
“无数匠人的悉心呵护,让那些无言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不承载天荒地老,又怎能一见如故;不经历沧桑巨变,要如何再见如初。”我们伫立在这些文化自然遗产面前,感怀于它们深厚的积淀,感念于先人的智慧与情怀,亦感动于遥远的共鸣,于是为之震撼、为之自豪、为之热泪盈眶。
“壁画医生”李云鹤潜心修复,劳作不歇,如苦行僧一般坚持着心中的信仰,守护着莫高窟这座举世无双的宝藏;“故宫男神”王津心怀热爱,钟情不移,在小小的钟表上精细还原,专注地修复着故宫的珍贵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珮琛专精研习,专心致志,沉心修复着古老的青铜器。
林清玄曾言:“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遗产并不是冰冷的已死去的东西,保护遗产也并不是只是少数人的义务。家乡里那座绿树掩映的古老祠堂、踏青时走过的苔痕石阶、登高时远眺的不息江水……我们跨越时间走到它们面前,也就获得了精神与心灵的遥远共振。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道:“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一口古井、一棵老树、一座石碑、一处残垣……它们都来自时间的深处,蕴藏着历史与故事的密码。我们身处当下,曾无数次与它们交汇;我们肩负未来,每一个人都是遗产保护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年学员满分习作
理解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掌握中华哲学的真谛,探寻语文学习的“源头”,精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